银丝漫舞中制作出空心挂面,晶莹细滑,口感极佳


山西省永济市常旗营村手工挂面的制作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相传慈禧太后当年逃亡西安途径常旗营村,曾经吃过当地的挂面,口感爽滑,白净细润,大加赞赏。 【荆卫定授权发布】

常旗营的手工挂面在山西很有名气,他的选料是当地黄河东岸的优质小麦面粉,棉籽油,食盐,土鸡蛋,制作过程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二十多个小时才能加工完成。

手工制作的挂面呈空心状,久煮不烂,白净细长如银丝,易于消化,很适合妇孺老幼食用。

特别是在后边的拉长工序中,工人们经常手中使用两根长长的细木棍将挂面扩张,这样挂面可以拉伸长度,扩张的动作很具美感,劳动者的美得以充分体现。

一户农民小院中,夫妻二人正在挂挂面。

常旗营村历史上几乎家家户户挂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青壮年的外出打工现在从事挂面加工的只有中老年人了,为了帮助他们外销,村委会成立了常旗营手工挂面公司,统一销售。

挂面制作的大工序主要分为;和面,醒面,盘条子,上签子,挂面,裁剪包装。

一位中年男子正在用长木棍扩张面条。

挂在院子里凉嗮的挂面足足有两米多长。

一位老人在挂面中。

在阳光的照射下,手工拉长的挂面晶莹剔透,这哪里是面食仿佛就是根根垂落的银丝。

这位大妈挂的面让人想到李白著名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村中现在还有极少数以挂面为业的年轻人,这位姓李的男子就是村中新生代的挂面能手。

这是他的妻子,夫唱妇随。他们的挂面做的很好,每年的产值也是村中的最高。

老人们闲下来的时候也有挂挂面的习惯,这样的活对他们来说很熟悉,挂挂面也可以赚点零花钱。

二位老人正在裁剪包装挂面中。

常旗营的手工挂面制作的过程中的细木棍始终贯穿,特别是扩张拉伸时银丝漫舞,动作优美,食用时晶莹细滑,口感极佳,劳动人民的美和智慧在挂面的制作和品尝中得以充分体现。谨以此片献给天下的劳动者节日快乐。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