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王志安稱作家陳嵐失聯,他對王鳳雅家屬的採訪能算客觀公正嗎?

田貴溯

採訪最大的公正,不僅僅要讓當事雙方發聲,更大的重點是綜合所有的信息,找到可信的證據以及有效的線索,然後沿著這個線索抽絲剝繭,用邏輯一步步逐漸還原事件的真相。

那麼在王鳳雅小朋友病逝這個事件中,無可辯駁的證據是什麼呢?

1、給兔唇弟弟治病的錢,是嫣然基金會出的。

而當時陳嵐團隊帶出來的第一波輿論是什麼?是王鳳雅的媽媽拿水滴籌籌來給女兒的愛心錢,拿去給兔唇兒子治病。這第一波就已經做實了父母重男輕女,完美的刷了一波女權的流量。

事實上,嫣然基金會證明了,兔唇兒子是在2017年4月治病的,費用也來自嫣然基金會,跟陳嵐團隊2017年12月的說法完全對不上。醫療費用賬單和轉賬記錄就是最鐵的實錘,錘爆了陳嵐團隊的說法。

這個證據來自CNKI上的論文。如果不能保留眼睛,不能保住視力,一個農村家庭出生的女孩,以後的生活如何自理?她又將遭遇到何等痛苦的人生?

她的未來,陳嵐管麼?志願者管麼?最後管她的只有她的父母。而收入那麼少的農村家庭,真的能承擔得起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女孩麼?

逼她全家罄其所有,負債累累的救人?這不是站在道德高地上坑人麼?

陳嵐團隊的問題在於沒有詳細瞭解這個病理,而是簡單的指責女孩父母見死不救,又轉了一波流量。


3、志願者要求他們去北京看病

真的,治好了病以後,以後的生活怎麼辦?


一場輿論風波過後,吃人血饅頭的某些人擦擦嘴,兜裡揣著流量,滿足的走了,留下逝者的家屬承受輿論風波;現在王志安採訪了逝者家屬,想再採訪陳嵐和志願者的時候,他們卻選擇避而不見。


那麼,公正在哪裡,是不是非常清晰了?


任易

包括陳嵐在內的公益人士,突然玩起消失,不是一個好辦法。要知道,陳嵐一年要上100多次公益節目呢,以後這事就算躲過去了?

陳嵐和這些極端公益人士,散佈了很多謠言。儘管陳嵐說“詐捐15萬”不是她說的,但是她確實說過“5萬多我們有實錘”,而且她多次報警,激發了網友拷問王鳳雅家屬的熱情,如今她躲起來不說話,但是你要想一想,當初王鳳雅的母親躲了一會兒不出來,你就報警了,這很不公平。

王志安的報道,現在看來是客觀的,只要他沒有在報道中揉進自己的主觀觀點,就是客觀的。但是,王志安的報道,還談不上平衡,他需要找陳嵐和她的公益組織來進行核實,質對,最終陳述雙方掌握的事實,把判決的權利交給公眾,讓公眾來評判到底誰在撒謊。

因此,出於維護公共利益,出於對死去的王鳳雅小朋友的尊重,陳嵐應該勇敢地站出來。既然你是一片好心,既然你問心無愧,既然你有很多實錘,怕什麼呢?甩出你的實錘吧,如果那家人在撒謊,就讓戳穿他們。

但是,這時候你卻躲起來了。

其實,陳嵐不肯出來接受對質,就已經說明了答案。大家認為呢?


張豐

這個“作家陳嵐”,屬於異類。她可不是單單針對“小鳳雅事件”站在社會的黑暗面,指責一切、懷疑一切。不瞭解事實,肆意捏造誇大其詞。掀起輿論攻擊受害者家屬。如:“無肛女嬰事件”、“保姆縱火事件”、““江歌事件”,彎曲事實製造輿論,讓不明真相的路人攻擊受害者家屬。可謂是劣跡斑斑,王局的的報道,陣是揭開“陳嵐”的醜惡嘴臉。


風起兮19


邊走邊裝

典型的沒有底限沒有道德的所謂作家,利用自己的職業利器為了賺取眼球關注毫無責任心與良知的去惡意中傷別人,在人家撕開的傷口上肆意撒鹽還一副我好心疼你呀的醜惡變態嘴臉。希望某些監督部門起到他應有的作用,不要坐視不管,還善良的老農民一個該有的公道,讓這些吃血饅頭的人付出她該有的代價,而不是一個不痛不癢的道歉就可以輕易的逃脫她該有的法律責任。我們網民,能做的只有這樣,還要警示自己,不要被人隨意蠱惑,隨波逐流,管好自己的嘴,做個明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