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真的有那麼好嗎?

糊塗畘悳

小丑其實是一個無政府主義者,小丑強大的原因,在於他的純粹。

在第一部中,蝙蝠俠的形象是這樣描述的:利用黑暗和未知創造恐懼,利用恐懼打擊罪惡。這個定義就是導演等人對於蝙蝠俠的形象的官方解釋。於是我們就能知道:為什麼蝙蝠俠一直受到追捕,為什麼男女主角總在強調:當高譚市不再需要蝙蝠俠BLABLABLA……

因為蝙蝠俠隱藏於未知之中,這種未知不只是針對犯罪者,而是針對所有人。當蝙蝠俠打擊罪惡時,罪犯會因為未知而恐懼他,但是警方不知道蝙蝠俠有一天會不會把矛頭對著自己,利用這種不受約束的巨大力量來傷害平民。所以警察必須追捕他,不僅僅因為電影裡說的:蝙蝠俠以體制外的身份行駛了司法權。也因為這種信息不對稱可能導致未知的可怕的後果。

電影最後,蝙蝠俠使用高科技監視整個城市,以打擊罪惡之名嚴重侵犯了個人隱私。雖然這一次沒有(也不會)釀成後果,但卻是個不好的信號:蝙蝠俠就像一個獨裁者,當他寬容善良的時候,他是可敬可愛的,但誰也不知道他會不會有一天成為暴君。

所以說,依賴蝙蝠俠的道路,是一條“通往奴役之路”。蝙蝠俠必須被抓捕。

同時,第二部一開始推出了新人物:哈維,一個體制內的執法者,通過司法的力量打擊罪犯。蝙蝠俠被稱為“高譚市夜晚的英雄”,而他被稱為“高譚市白天的英雄”。蝙蝠俠從一開始就對他寄予厚望,因為蝙蝠俠知道自己不會存在很久。蝙蝠俠的使命是通過未知的力量打擊這個城市的黑暗,為這個城市光明的成長鋪平道路。什麼是高譚市的光明?就是哈維這樣正規的,能將自身與平民的信息不對稱降到最低的執法者。

說到底就是體制的力量(此刻覺得胃不舒服的可以不用看下去)。

蝙蝠俠雖然是制度外的人,但是一直在保護這個制度。同時他知道,光有好的制度沒用,平民必須要對這個制度產生信任,所以他在影片結尾揹負下雙面人(也就是哈維)的罪,因為蝙蝠俠的聲譽遠不如體制的聲譽重要。

身在體制內的哈維和維護制度的蝙蝠俠都在為制度服務。用黑幫的話說:“你(蝙蝠俠)有規則,但他沒有,所以沒有人會為了你得罪他。”這個“他”,就是站在體制對立面的人:小丑。

小丑這個角色是整部電影最大的亮點(希斯萊傑也因此拿了最大配角),可以說,看懂了小丑,才真正看懂了《黑暗騎士》。

小丑沒有身份,沒有故事(他自己說的目測都是編的),這個人物像極了《七宗罪》裡的大反派,架空身份,將觀眾的注意力從其本身轉移到他的象徵上。

小丑是誰重要嗎?不重要,他代表了什麼才重要(從這個角度講,蝙蝠俠也一樣,所以小丑要殺了告密者,過程中還不忘利用人的慾望一把)。

管家通過引用自己在亞馬遜叢林寶石被竊的經歷教導小少爺“狗急跳牆”的道理,並告訴他“有種人只是以犯罪為樂”。如果我們拋去小丑華麗麗的犯罪能力和智慧,光看他的目的,他其實在電影裡做了兩件事:

2 向蝙蝠俠宣戰:可以說,如果蝙蝠俠沒有“破壞制度”(監聽信息),他是絕對鬥不過小丑的。也就是說,蝙蝠俠戰勝小丑的方式其實是變成和他一樣的人。小丑炸船的陰謀落空,惡敗給了善,但由於雙方都破壞了制度,所以制度再次被打敗。

對兩位主角,小丑其實是完勝,他輸給了平民的善良。

綜上所述,《黑暗騎士》有兩條線:

明線,正面戰場:正與邪(善與惡)的較量。

暗線,側面戰場:體制與混亂的較量。

電影中的最終決戰是在正面戰場展開的,通過正面戰場的結果決定側面戰場的輸贏。所以雖然小丑將兩個主角都(不同程度上)變質了,但是由於兩艘船都沒有按下爆炸按鈕,所以他輸了。他輸在過高估計了人類為了生存慾望而產生的惡(或者客觀的說:理性)。

小丑說自己沒有計劃,只有哈維這樣(體制內)的人才有計劃。因為體制內的人有目的,而自己沒有目的。小丑得了錢,一把火燒得精光,他沒有慾望。

他認為:只有混亂才是最公平的。是不是有點耳熟?左派追求結果平等,右派追求過程平等,在小丑眼裡,這一切都不平等,計劃導致的結果都不會平等。什麼最平等?沒有計劃才平等。就像自然法則,優勝劣汰,物競天擇,看似不平等,實則最平等。

沒有政府,沒有制度,這些全都毀掉,只剩下人,然後就平等了。

他解釋自己“就像狗在追汽車”,狗追汽車是為了好玩,追到了又怎麼樣?追求混亂會給小丑帶來權力嗎?當然不會。會帶來利益嗎?也不會。那他為什麼追求?就像狗在追汽車。

是不是很有衝動在看一遍,點擊原文鏈接進行觀看!或者點擊《你要的電影資源,全攻略》,搜拍拍影視免費觀影!


小城通

在這部影片中,小丑的光環甚至蓋過了蝙蝠俠。

由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斬獲了奧斯卡最佳男配和金球獎最佳男配。

與此同時,貝爾飾演的蝙蝠俠並沒有因此獲得最佳男主。

因為相比蝙蝠俠,這個版本的小丑給予觀眾超乎尋常的顛覆。

諾蘭也成功將小丑塑造成了影史上最有內涵的反派之一。

小丑的恐怖來自其精神分裂式的癲狂,笑起來也是歇斯底里的。

這種人,這種罪犯的行為邏輯是:沒有底線,製造混亂,動機十分純粹。

他不在乎錢,也不在乎影響力,要的就是撕碎這個世界腹黑的一面。

只要輕輕推一下,世間的所有人都會失去信仰,淪為罪惡的撒旦。

他完全詮釋了最厲害的反派,早已脫離了權錢色乃至情感的束縛。

而是昇華到形而上的精神層面,極端的認為:性本惡。

影片開頭,他就鼓動一夥混混去搶劫黑幫的銀行。

他對每一個同夥說,只要你殺掉同伴,就能分到更多的錢。

結果大家互相殺戮,最猶豫的第一個死,最狠辣的活到最後。

那個人就是小丑自己。

他是沒有任何底線的,也在不斷試圖大家所苦苦堅守的底線。

他知道蝙蝠俠有不殺人的鐵律,他偏偏要向突破黑暗騎士的底線。

為此他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咆哮著讓蝙蝠俠撞死自己。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也就充分證明,蝙蝠俠的原則其實虛偽的,不堪一擊。

那麼蝙蝠俠也就不再是絕對正義的化身。

蝙蝠俠覺醒過來,哪怕自己被抓,也不能上了小丑的圈套。

之後,他還給蝙蝠俠提出了三個無奈的選擇題。

第一,要麼承認摘掉蝙蝠俠的面具,要麼我殺更多的人,二選一!

第二,要麼是就你的前女友瑞秋,要麼是白夜騎士哈維,二選一!

第三,要麼是救一船奉公守法的公民,要麼是一船黑社會,二選一!

步步緊逼,步步危機,步步驚心,高潮迭起,就是要逼死蝙蝠俠!

這樣高級的反派角色,《黑暗騎士》後幾乎在超級英雄電影裡沒了。

而希斯萊傑自己也英年早逝,更讓這個角色定格在熒幕,成就經典。

他告訴我們,原來把反派演得出神入化,也是可以深入人心,永不磨滅。

說到底,這就部反英雄的超級大片,諾蘭封神,實至名歸。


獨狼映畫

其實這個問題,問一下自己就知道了,就這部電影,問一下自己,第一個脫口而出的角色是誰?我敢說80%的人會說是小丑,其次會說蝙蝠俠(裡面其他的人物都忽略吧)。好了,在問自己小丑那些場面讓你印象最深,我估計百分百的人都能說出小丑的每個場面,不管是從出廠的一瞬間變魔術還是隻是在電視裡面的一個鏡頭,大家都能說的出來。再次,小丑那些臺詞表演的好,大家又會說出很多很多。那麼整部電影裡面對比一下,就算拋出小丑這個角色帶來的衝擊力,也總感覺這部戲小丑的戲份比蝙蝠俠還要多。這也是說明萊傑在這部電影裡的出色。

那麼在對比一下其他小丑扮演者,我能記住的小丑一共有三個,除了黑暗騎士的就是89年蝙蝠俠和自殺小隊裡面的小丑,萊託扮演的比萊傑更像是一個暴躁的精神病。而89年的並沒有那麼大的魅力,只有中一般反派的感覺,只是覺得比其他蝙蝠俠電影裡面的雙面人,謎語人,企鵝人,急凍人好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