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各城市抢人大战背后的心酸:生育率水平非常低

2018年毕业季在即,大城市“人才争夺战”也愈演愈烈,送钱、送房、送户口,吸引人才落户的政策优惠力度空前。

有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认为,“抢人才”的背后,实则是“抢人口”。

解读|各城市抢人大战背后的心酸:生育率水平非常低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充足的劳动力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但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长期低生育率、老龄化加速等问题,中国的人口规模和结构也发生了巨变。

仅从劳动力的变化来看,劳动年龄人口在持续了相当长时期的增长后,在2012年开始进入下行拐点并延续至今,六年来累计减少劳动力超2300万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研究教授、携程旅行网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梁建章通过研究认为,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人口成为影响创新力的根本因素,也就成为经济发展动力的根本因素。

“未来大国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之间人口政策的竞争。”梁建章说。

人口结构承压

“随着两孩政策全面放开,生育高峰本该出现却没有,说明实际上中国的生育率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梁建章坦言。

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于2013年底开始启动自实施计划生育以来的重大生育政策调整,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以应对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问题。

但生育政策调整后,新出生人口并未达预期。2017年,我国新出生人口为1723万,2016年则为1786万人,实际出生人口较此前原国家卫计委的预测低了三四百万。

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的悄然变化,加剧着人们对人口问题的担忧。

今年以来,各地以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争夺战”备受关注,南京、武汉、西安等20多个城市接连出台人才引进政策,送钱、送房、送户口,甚至零门槛落户,吸引人才力度前所未有。

在专家看来,这表面是抢人才,实际是抢人口。

另有消息称,菲律宾和中国签署了一项协议,取消中国对菲律宾籍劳工的限制,30万名菲律宾人将到中国就业,其中包括10万名英语教师。

“上述三种情况实际上反映了我国人口形势并不乐观。”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认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林宝认为,“人才争夺战”与人口形势的变化关系密切。

普遍的共识是,我国正面临超低生育率和严重老龄化问题。

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自2013年超过2亿人以来,每年增加1000万人,2017年60岁以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7.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1982年,这一数字仅为7.63%。

中国的老龄化是伴随全球人口变老的大趋势的,但速度更快一些。

美国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指出,2015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大于60岁)占世界总人口的8.5%;到2030年,预计这一数字将达到12%;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超过15%。2050年,日本和韩国将成为世界上最老的国家,国民的平均年龄为53岁;中国国民的平均年龄为46岁,比现在的平均年龄大9岁。

不仅如此,近30年来,我国一直居于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目前,按照官方的说法,修正人口普查漏报等情况,我国总和生育率在1.5-1.6,远低于更替水平。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国总和生育率为1.18。

所谓更替生育率,是指为了让一代人的规模大致相仿,需要达到每名妇女平均生育2.1个孩子的生育率。

梁建章认为,随着新出生人口的减少,意味着20-30年后中国的劳动者将大幅降低。目前我国总和生育率只有1.3-1.4,在接下来的20年里,中国将出现人口的负增长和急速的老龄化。

也有学者对未来人口问题持更悲观的态度。

人口学者黄文政认为,中国生育率已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七八年后,人口总量即将负增长;即便全面放开生育,生育率仍将低迷,中国将面临人口坍塌风险。

解读|各城市抢人大战背后的心酸:生育率水平非常低

生育难题

随着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在持续了相当长时期的增长后开始下行,中国的人口红利和抚养比开始迅速逆转。

官方数据显示,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2011年达到峰值,为9.25亿人,2012年首次锐减345万后逐年减少。到2017年底,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为9.02亿人,累计比2011年减少超2300万人。

很多人口学家也据此判断,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

“未来我国育龄妇女会以每年百分之几的速度减少,而更严峻的是,随着生育成本居高不下,育龄妇女的生育欲望也会快速地减少。” 梁建章说,一些高收入国家以及中国的生育率水平低于1.5,这是一个超低的水平。1.5的生育率意味着每一代人比上一代人减少25%。

人口结构影响创新力

一边是老龄化加速,一边是生育率仍面临提高难题,中国人口发展态势正面临潜在的巨大压力。而这种压力,将最终传导到经济社会领域。

“对一个国家而言,假定制度与技术条件等不变,人口的规模和结构将成为决定经济创新的关键因素。”梁建章认为,未来的国家竞争,将主要在激烈竞争的创新领域展开。相比而言,人口大国更易获得规模庞大的市场和人才储备,从而在创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此,梁建章进一步解释称:首先,人口具有规模效应,即人口越多市场越大,创新力越强,主要体现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创新产业上;其次是聚集效应,人口分布越集中,人际交流就越密切、相互学习越方便,因此,城市越大,创新力越强;再次是年龄结构效应。人口日趋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力短缺、经济活力下降,从而抑制创新。

不仅如此,具体到企业层面,梁建章认为,老龄化导致企业创新活力下降,以及新的创业公司的减少。

研究发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有数量较多的新注册企业,但是到了90年代,新注册企业减少,创业活力下降。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二战以后,日本的生育率快速下降,目前生育率为1.3、1.4,即每个妇女只生1.3、1.4个小孩,远低于更替水平。

“如果不把人口因素考虑进来的话,那么如此高的储蓄率非常令人迷惑。”梁建章说,婴儿潮的一代,基本都只有一两个孩子,中国经济在2040年以后受累于老龄化,届时产生的收入不足以支撑婴儿潮一代的养老需求。指望孩子来养老其实就是个伪命题,对此各位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千万别客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