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河南归来不喝酒

有意思:河南归来不喝酒

河南人善饮,这是众所周知的。再怎么说,河南是酒祖杜康的故乡。但真正来过河南人的朋友,他们会发现,河南人喝得不是酒,而是讲究。

在河南,凉菜一上齐,喝酒就开始了。首先是主人领着先喝三杯,这叫“酒过三巡”,也叫“入席酒”,一般来说,这三杯酒是必喝的,喝够三杯酒,酒席上的热闹劲才慢慢起来。三巡过后,就开始了敬酒。一般的是晚辈敬长辈,下级敬上级,主人敬客人。

敬酒又叫过圈,一般是主人方依照坐席顺序先敬客人方,客人方最后再回敬主人方。敬酒者总能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说明此杯酒你必须喝,不可推辞。

饮完第一杯酒,敬酒人接着会说“好事成双”,再次给被敬者斟酒。饮尽第二杯酒后,敬酒人一般会让被敬者再饮一杯。若被拒,则会提议自己陪对方喝完第三杯酒。

若酒壶中的酒恰巧斟完,则称为“酒福”,这杯不算,要重新斟的。然后是第二位敬酒者给座中人斟酒,直至所用的人彼此都给对方斟过酒后,敬酒阶段方告结束。在敬酒过程中,其他人可边闲聊,边品尝菜肴。

在河南,“鱼头酒”往往是一次酒宴的高潮。一般的情况是,在人们喝到酒酣之时,作为压桌大菜的红烧鲤鱼会被服务人员恰如其时地献了上来了。

训练有素的服务人员把盛有红烧鲤鱼的盘子放在桌面上,转动桌面使鱼头恰好对准席中最尊者。若桌面不能转动,则将盛有鱼的盘子直接放在最尊者的面前,鱼头对准最尊者。此时,谁也不准再转动桌面,正在进行敬酒或行酒令的也须暂停。

主人一般会按照“头三尾四”喝鱼头酒的规矩,先让鱼头对着的客人喝三杯酒,鱼尾对着的则陪客人喝四杯酒。由于鱼尾是分叉的,有时会对着两个人,这时喝鱼尾酒的将会是两个人。有时陪客人喝鱼头酒的是坐在客人左右两侧的人,其劝酒词往往是“鱼眼放光,左右喝光”之类。鱼头、鱼尾酒喝完,有时还会讲“腹五背六”,即对着鱼腹的要喝五杯酒,对着鱼背的要喝六杯酒。

河南人之所以如此重视喝鱼头酒,与当地的鲤鱼文化不无关系。鲤鱼是河南的特产,肉质鲜美。在民间,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广为流传,在人们的心目中,鲤鱼就是龙的化身。在婚庆喜宴等正式宴席上,压桌菜往往缺少不了红烧整条大鲤鱼。喝鱼头酒,寓有对鲤鱼格外看重的含义。在喝鱼头酒的过程中,又体现出对客人、尊者、长者的敬重。

有意思:河南归来不喝酒

前几天,几个东北的朋友来找我玩。我和我的朋友们以为东北人能喝啊,就提前上了战术,轮流上!这几个东北哥们第一次来,感觉挺激动的,喝到最后反客为主,频繁主动敬酒。直到把一个东北朋友给喝倒了。最后不得不直接给抬回宾馆去了。

其实很多地方都有喝酒的规矩,所谓入乡就要随俗,但是你真随俗那就意味着你得让人抬回去。因为大部分喝酒的规矩都是为了劝酒设置的。

记得第一次去山东青岛,哪里被成为啤酒王国,所以必然要喝一些啤酒。山东的朋友通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啤酒刷牙,白酒漱口。”大碗扣小婉的喝法,我还是第一次感受,大碗装啤酒,小碗装白酒,喝一口白酒,必然要喝一口啤酒,所谓的是拿啤酒“送送”。这很考验酒量,毕竟掺着喝最容易醉。

还有一次随姑父去内蒙古旅游,他的内蒙同学招待我们。内蒙喝酒有个规矩,先介绍一下今天桌上的几个朋友,然后大家先喝一圈。喝完之后两两配对,你能说出对方的名字,对方喝一个,你说不上来就说明你的情谊不够,得自己喝一个。等姑父的同学一介绍完,我傻眼了。他们分别叫噶拉仓巴拉丹扎木苏日丹、乌勒吉德勒格列日图愣巴猜……

有意思:河南归来不喝酒

有一次,一哥们不知是心情太好还是太不好,从刚开场就开始猛灌,和谁都一口见底。结果菜还没上齐就不行了,闷声不响趴在桌子上,和死狗一样。大家也没管他,继续吃吃喝喝。一会儿上了一盘大龙虾,在九双眼睛的注视下,摆到了这哥们的面前。这时,他突然醒了,猛地一抬头,大家都笑道:“敢情你等着吃虾呢!”

喝酒,要的是一种境界。高手追求的是不醉为最高。其实,我感觉喝醉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人活着偶尔还是要醉一醉的。

其实也有不想喝的男人,但是上了酒桌一般就由不得自己了。

如果你说:“我感冒了,不能喝酒。”别人会说:“感冒更要喝点白酒消消炎。”

如果你说:“我实在是不会喝酒。”人家会说:“那就喝点啤酒吧。”

如果你说:“我中午喝高了。”那更加会引起公愤:“就你有酒喝,我们大家都没酒喝。显摆啥个呢?”

最后就是不管你想不想喝,只要坐上了酒桌,就不能考虑别的事情。大家都举起杯来,你不喝你就是煞风景,不喝就是不给人家面子。

何况这时有人正起哄:“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够;感情薄,喝不着;感情铁,喝出血”。话说到这份上,哪怕是一杯剧毒的农药,你也得把它吞下去。所以,最后往往是“不去不去又去了,不喝不喝又喝了,不醉不醉又醉了”。

不说了,喝酒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