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退出《伊朗核协议》而犯了众怒的美国会被世界孤立吗?

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遭到了包括自己盟友在内的众多国家反对,目前明确表示支持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有以色列、沙特、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屈指可数几个国家。而它的重要盟友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都表示了遗憾。反对者中自然少不了俄罗斯等一贯反对美国的国家。虽然反对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的国家众多,但如果就此断定美国已经被世界孤立的话,还为时尚早。而且,随着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的“木已成舟”,逐渐“转向”美国的国家会越来越多。包括英法德等国也都会逐渐放弃自己的立场。这是由美国的实力和价值观决定的。事情演变到最后,将会不可避免的形成以价值观为界线的局面。也就是说东方还是东方,西方依然是西方。


一,没有孤立美国的实力

不管承认与否,在当今这个世界上,美国的实力还是占压倒性优势的。目前还没有谁具有孤立美国的实力。不切实际的想法可以有,但不靠谱的做法绝对不可取。人们常说“水到渠成”,如果“拔苗助长”的话只会伤了自己。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衰退了!美国孤立了!这些字眼经常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以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为例,当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之后,国际原油价格瞬间突破70美元每桶大关,创近4年来的新高。这难道还不能证明美国的影响力吗?具有这样影响国际市场实力的国家,如果说已经被孤立了,那不是个天大的笑话吗?自娱自乐可以,但千万不能以此来判断国际事务。美国现在仍然站在科技领域的顶峰,目前尚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企及,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要知道,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在某种程度上,科技就代表着实力。口号和精神只能提振一时的士气,一而再再而三的话,枯竭是难免的。包括日本和德国在内的所有国家中,如果有科技方面突出的,那也只不过是某个领域罢了,而美国一旦掐断核心技术这条线,损失惨重的一定不会是美国。所以,孤立美国既不现实也不明智。

二,不要被假象迷惑

特朗普上台后,所实行的“美国优先”政策无疑是自私的。再加上美国的战略调整,给世人造成了美国将远离世界的印象。但我们要客观分析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首先,特朗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这次“退出伊朗核协议”的行为,虽然有损美国的国际形象,但实际受益者却是美国。自特朗普《减税计划》实施以来,得到刺激的美国经济各项指标都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就业和薪金福利这一块涨幅较大,显然,普通民众是最大的受益者。综合来看,特朗普的一系列举措确实加速了美国经济的良性循环。当然,有很多人认为美国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包括其盟友在内其它国家的痛苦之上的,遭到了普遍的诟病。也使其国际形象受到了负面影响。但不可否认,美国的实力却是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增强。再者,美国之所以给人以被孤立的感觉,也与美国的战略调整有关。特朗普上台以后虽然遭到了国内建制派的制衡和国际上的反对,但他仍然执着的兑现自己竞选时的承诺,坚定的修订奥巴马的“吃力不讨好”的国际战略,主动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了“退却”的方式。这就给世人造成了美国已逐渐失去国际事务话语权的印象。还有些人将英法德三国在伊朗核协议问题上与美国“不同调”过度解读了,居然判断为这些国家将和美国渐行渐远。这是一种缺乏起码常识性的判断,以此来应对国际事务是难免会吃亏的。要知道英法德三国之所以反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一是他们在伊朗有经济利益,二来他们是伊朗核协议的签署方之一,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使他们感觉没有“面子”,而不是认知上的矛盾。一旦美国给予他们相关的利益承诺后,他们还会紧跟美国的,毕竟他们的价值观相同,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他们仍然会以美国马首是瞻。

三,美国会卷土重来

虽然特朗普在以自私狭隘的方式践行着他的“使美国再次伟大”的承诺,但这种方式却不会长久,因为美国的体制具有内部的制衡和调节作用。当美国意识到自己所作所为偏离了“初衷”,他们就会自我调节和修复。在国际事务中,美国的一进一退皆有自己的战略考量。不管如何进退,他们始终有两个宗旨。一个是美国的“国家利益至上主义”,另一个是推广自己的普世价值观。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国的做法足以说明这两点。商人出身的特朗普行事规则一贯离不开“利益”,他认为过多的介入叙利亚事务得不偿失,所以他一心想撤出叙利亚。但美国的战略又需要美国留在叙利亚完成“推翻巴沙尔政权”这个既定目标,所以美军不仅没有撤出叙利亚,反而联合英法两国一起对叙利亚目标进行了轰炸。在伊朗核协议问题上同样如此。美国认为解决伊朗问题既是美国安全战略的需要,也是美国彻底解决中东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所以美国不惜得罪英法德等盟友也要“撕毁”伊朗核协议,而它的盟友们也只好接受。综上所述,美国并未被孤立,美国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具有影响世界的实力和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