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巨頭迎來第三輪 開發印度市場熱潮

與中國毗鄰的全球第二大人口大國印度,正成為中國家電巨頭掘金的熱土。與以往不同,走向全球化的中國家電巨頭,在印度市場使用了新的打法。

海外首飛印度

去年由tcl與騰訊合資成立的雷鳥科技(下稱雷鳥),最近也把印度作為它國際化的第一站,發佈了其在印度的互聯網電視新品牌iffalcon。

“2017年7、8月份,我第一次去印度,當時覺得印度一方面很科技化、很豪華,另一方面居民生活水平提升還處於起步階段,像中國上世紀90年代。新德里(印度首都)的人均月收入15000~20000盧比,約1500~2000元人民幣。”

雷鳥的大股東tcl正在印度籌建新工廠,不只生產彩電,還包括其他消費電子產品。印度對整機進口徵收較高關稅,如果在當地組裝生產,稅費則大幅減免,這對雷鳥是一個有利條件。

當然,tcl在印度的發展也走過彎路。2010年,tcl借贊助廣州亞運會之機,曾重點開拓印度市場。後來,其國際化業務轉型遇到壓力,收縮了戰線。其次,當時印度的勞工、渠道、經營成本較高,消費電子市場的需求卻沒有那麼高,約相當於中國上世紀80年代。

如今的印度市場更加成熟。這個國度現有約13億人口。2016年印度的gdp為22120億美元,人均國民總收入為1670美元。在有利的人口和經濟因素以及日益完善的政策環境下,預計在2020年之前印度的gdp增長率將保持在6.5%~7.5%,2020年之前印度平均家庭收入將達到10100美元。

印度1.83億個家庭的電視滲透率達到64%,其中農村地區的電視滲透率僅為52%。86%的印度家庭仍然在使用crt電視,僅有14%的家庭使用液晶等平板電視。由此推斷,印度的智能電視市場在接下來的5~10年內潛力巨大。

“今天,tcl加大在印度的投資。首先是市場導向,印度人民的需求達到了一個新水平,就如中國上世紀90年代,人均月收入1500~2000元人民幣,家庭對消費電子產品需求旺盛。其次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條件改善,大量中資企業進入印度市場,與當地政府保持溝通。”郭彤透露,雷鳥在印度設立了獨資分公司,而在印度的銷售渠道、工廠則採取合資合作的方式。

與tcl以往從線下渠道進入的做法不同,雷鳥選擇了在線上銷售、瞄準年輕人的方式切入印度市場。郭彤坦言,在印度線下市場,中國品牌裡只有oppo、vivo手機做得比較好,因為印度各個邦的政治、文化、族群都不同。所以,雷鳥先從線上切入,規模、成本、效率都更加可控,也可以提供價格上有更強競爭力的產品。

聯手bat的新打法

事實上,雷鳥與印度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之一的flipkart公司,已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阿里、騰訊分別投資了印度最大的兩家電子商務平臺,其中騰訊投資了ft公司,是其戰略投資者。而騰訊同時也是雷鳥的戰略投資者和第二大股東。

而tcl在印度市場則與阿里參股的那家電商平臺合作,對標全球頂級品牌三星、lg。郭彤透露,作為tcl控股子公司的雷鳥,在印度市場則對標小米等互聯網品牌。之前,樂視也曾去過印度市場,但後來因為資金鍊風波退出。

tcl在印度市場採取雙品牌策略,與雷鳥分開兩路進攻。郭彤說,印度的線上渠道成長較快,雷鳥把國內線上集中推廣、網紅大v助力等手法複製到印度市場,目前成長迅速。2018年4月,雷鳥正式在印度發佈iffalcon互聯網電視,憑藉品質和性價比,第一週就賣出了大幾萬臺。

在內容方面,雷鳥在印度的互聯網電視內容分三個部分:全球內容與netflix、youtube合作;印度本地化內容,與當地視頻網站合作;還有中國內容,印度人對李小龍、成龍等主演的華人電影也很喜歡。

開局不錯,但郭彤坦言“也有挑戰”。首先是產品,三星、lg把全球化產品拿到印度銷售,但雷鳥希望產品適應當地化的需求;其次是渠道,線上如何與線下渠道結合;第三是競爭,過去一兩年印度市場成長很快,但是競爭也在加劇。

掘金印度市場

不只是雷鳥,中國家電企業整體近年對印度市場的開拓熱情高漲。

海爾、美的等中國家電巨頭都不斷增加在印度的投資。2017年,青島海爾(600690.sh)在印度市場收入增長40%,當年印度海爾工業園投產,新增冰箱、洗衣機、空調、熱水器等產品的生產能力380萬臺,有效提高了響應速度、快速滿足當地市場需求。美的集團(000333.sz)則在印度設立了全球研發中心,並於2017年啟動印度“綠地”項目,進一步加大空調、冰箱及其他家電在印度的本地化佈局。

中國家電巨頭挖金印度市場已有十多年曆史。2004年,海爾便進入印度市場,2007年收購了當地一家冰箱廠,2017年工業園擴建投產。“經過近20年的發展,如今海爾的南亞業務已經進入了發展快車道。”海爾集團電器產業有限公司副總裁、南亞區域總監宋玉軍說。

而且,印度躲開了世界貿易的主戰場,印度積極進行改革,統一全國的消費稅,推進城鎮化建設。目前,印度經濟快速發展,但由於基礎設施還在完善中,城鎮居民的家電保有量仍然偏低。

但另一方面,印度市場開發也有許多難題。首先,印度實行聯邦制,各個邦的法律法規不盡相同,語言溝通、物流不統一也是挑戰。其次,中印關係有起伏。第三,印度貿易保護主義,華為、小米都吃過虧,去年提高手機進口關稅影響較大。因此,周南認為,開拓印度市場不能盲目樂觀,不能低估開發的難度。

與以往的熱潮相比,目前這輪中國家電企業開發印度市場的熱潮的背景,一是中美貿易摩擦,中國企業國際化希望實現海外市場的多元化;二是印度政策環境改善,鼓勵外國企業投資設廠,統一稅法,修築公路,完善基礎設施;三是中國大型的綜合性家電集團進入了全球化的發展階段。

在周南看來,現在已是中國家電企業到印度市場的第三輪開發熱潮。第一輪是賣產品。第二輪是投資設廠。第三輪是以全球化、多樣化的方式來開發印度市場,更體現綜合的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