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中國家電!三招實現彎道超車令世界嘆服

一部《厲害了,我的國》,以宏觀的視角,展示了中國人民在全面建設小康征程上的偉大奮鬥。其實,聚焦於各個微觀行業,“中國標籤”也正以王者之姿迅速成為一股重要力量。例如中國家電行業,起步較晚的中國家電行業不具備任何先天有利條件,技術落後、質量低下、研發乏力等曾是中國家電行業甚至是整個中國製造業的標籤。

厉害了,中国家电!三招实现弯道超车令世界叹服

厲害了,中國家電!三招實現彎道超車令世界歎服

不過,伴隨市場經濟到來,偉大的改革開放成為了中國家電行業大發展的重要契機。進入新時期後,中國家電行業也積極採取擴大研發、合理併購、推進本地化等措施,迅速完成彎道超車,成為世界家電行業的排頭兵。值此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筆者從研發、併購、本地化等三個維度來剖析中國家電行業的發展歷程,以史為鏡,更進一步。

研發是持續動力 “三巨頭”成“砸錢”擔當

研發實力在製造業的地位有多重要,相信毋須我贅言。但建國初期的技術人才儲備稀少,並且由於歷史遺留等原因,家電行業發展速度緩慢。改革開放後,國家的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中國家電產業也實現了質的飛躍,人均收入和購買能力也開始增長。新“三大件”等家用耐用消費品開始刺激人民的消費能力,家電行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中國的家電產業在研發上有了質的飛躍,無論是產品的質量還是企業的發展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家電業進入投資調整期後,家電產業也開始經歷行業洗牌,隨後,市場上形成了一批實力和資本都很雄厚的品牌。

厉害了,中国家电!三招实现弯道超车令世界叹服

研發是持續動力 “三巨頭”成“砸錢”擔當

而時至今日已經成長為中國家電行業三巨頭的海爾、美的、格力,就是在當時最為注重研發企業,他們的研發實力強弱也間接代表了中國家電行業的研發現狀。數據顯示,從研發投入來看,美的集團的研發費用逐年遞增並在2016年達峰值(60億元),佔營業收入的3.8%;格力電器近年來研發投入均超過40億元,佔營業收入的3.7%,並且公司設立“科技研發、按需投入、不設上限”的原則;青島海爾近幾年收入規模遞增的同時研發投入佔營收之比也保持在2.7%。從研發人員來看,海爾負責技術的員工人數達10465名,佔公司總人數的14.03%;格力有7729名,佔比為10.79%;美的有8741名,佔比為9.07%。

除卻綜合家電企業“三巨頭”,其他例如深入研發OLED顯示技術的創維,紮根鑽研量子點技術的TCL,做次時代大屏激光電視的海信等,這些黑電企業的技術流堪稱“666”;還有近些年以科沃斯、萊克、小狗等生活家電企業,也在不斷基於大數據、智能化、人性化做功能與性能上的提升,這些以研發實力脫穎而出的中國家電企業,正傳承注重研發的衣缽,詮釋出中國家電企業的力量。

“買買買”!中國家電出手 全球抖三抖

世界對中國家電的印象是什麼?如果說前幾年還是在談論“中國製造”的話,那麼近些年中國家電此起彼伏的“併購潮”著實搶奪了無數眼球。從2004年TCL率先收購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開始,中國家電企業收購國際家電廠商的速度越來越快,規模越來越大,特別是海爾、美的、海信這類在國內相關家電領域中處於領先位置的企業。

厉害了,中国家电!三招实现弯道超车令世界叹服

海爾55億美元拿下GEA為家電行業最大一筆併購案

2011年,海爾收購日本老牌家電企業三洋,2012年又收購了世界頂級廚房家電企業斐雪派克,2015年創維收購了德國電視製造廠商美玆的TV業務,創維收購了夏普在墨西哥的生產線,2016年,先是海爾以5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世界頂級家電企業通用電氣,之後美的又以33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東芝80.1%的股份,年底TCL又收購了美國Novatel Wireless公司MIFI業務。

到了2018年,中國家電企業的併購腳步仍未停止,先是海信成功收購斯洛文尼亞白色家電製造商Gorenje股權,從而使得海信持有了Gorenje 95.42%的股份,有助於其進一步拓展歐洲市場。近日,青島海爾發佈公告稱,擬支付4.75億歐元收購意大利家電製造商Candy(卡迪)100%股權,進一步擴張其世界家電版圖。從中國家電企業的併購趨勢和速度來看,短時間內,收購國內外已經成型並在行業內擁有一定知名度的家電企業,仍將是中國家電企業的發展趨勢。

併購國外知名家電廠商,是目前家電企業擴充產品線性價比非常高的一種方式。通過併購獲得的技術和生產線能大量減少產品研發成本,同時,近幾年來,消費者的關注點已經從產品本身的功能和耐用性轉變為使用體驗感和產品智能化,不少國外家電企業也將自己的研發中心轉變為如何更好的提升產品的智能化和互聯繫統中,更新頻率低、生產成本高、利潤較低的傳統家電產線成為了這些公司在發展中的阻礙。

而這些國外家電企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在行業中擁有很高的知名度,技術和產線非常成熟,而這部分對於期望快速發展的中國企業來說,也是現階段最需要的。一方面獲得了領先的技術、成熟可以隨時使用的生產線,另一方面獲得了拓寬海外市場的機會,還能夠有效提升自身品牌在國內市場的知名度和競爭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有理由相信,在未來幾年內,國內家電企業與國外企業之間的合作將會更加緊密,中國家電企業產品會更多的進入國外市場,雙方不斷合併、產品國際化、品牌高端化將成為中國甚至國際家電企業的發展趨勢。在這種影響下,中國家電企業規模的巨大化和競爭激烈化都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

中國品牌更懂國人 高端化更需人性化

曾幾何時,進口家電是諸多國人追求、豔羨的對象,比如80、90年代風靡中國市場的日立空調、松下冰箱、東芝電視等。而如今再看這些企業,或日薄西山或轉戰跑道,市場競爭力已大不如前,原因為何?雖然行業利潤下滑、原材料上漲、品牌集中度增強等外部因素也存在一定關係,但主要還是其自身發展策略的失誤以及產品升級遲滯所帶來的連鎖反應。反觀中國家電企業,從海爾張瑞敏怒砸問題冰箱開始,中國企業的“收復中國市場”的號角便已經吹響了。

厉害了,中国家电!三招实现弯道超车令世界叹服

國外品牌目前正面臨窘境

《2018上半年中國家電網購報告》顯示,格力、奧克斯、美的牢牢佔據線上空調市場第一集團,零售額佔比已經超過75%,在線上空調市場前十品牌中國外品牌無一上榜;在線上冰箱市場前十品牌中,中國品牌佔了9席;彩電市場,中國品牌份額接近80%,而洗衣機市場中國品牌則已經超過80%;……而外資品牌則表現出明顯的“慢節奏”,2018年上半年,外資品牌繼續疲軟,與優勢中國品牌的距離拉大。除卻國外品牌內部因素,中國品牌的強勢崛起才是主要原因。

目前中國家電行業智能化、健康化、高端化趨勢明顯,外資品牌也一直以高端形象推出市場,但就產品功能等細節來講,國外某些品牌並沒有做到位。比如洗碗機發展多年,中國用戶日常洗滌餐具非常需要的“筷子籃”在近幾年才逐漸得到普及;中國消費者使用冰箱的冷藏室情況比較多,但國外品牌的冰箱產品一度都是將冷凍室的空間做的很大,這顯然不符合用戶使用習慣;還有油煙機產品,由於國外廚房烹飪基本都是少油操作,所以對於中國重油汙操作環境沒有太多解決方法。所以,目前中國市場的油煙機產品幾乎以國產品牌為主,國外品牌存在感極低。

總的說來,中國品牌確實更懂國人。隨著目前卡薩帝、比佛利、美菱M先生等一些列中國高端家電品牌的出現,中國品牌在智能化、健康化、高端化轉型中,勢必將更加註重本地化產品功能的推進。

APP商店搜索中關村在線,看2018年最新手機、筆記本評價排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