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读者,一千个“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中古历史上最出名的皇帝之一,千古一帝,天可汗等称号,无不昭示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的丰功伟绩,而贞观之治也为后来盛唐的开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说唐太宗还有什么值得诟病的,就是登基不正,杀兄逼父。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玄武门之变”

众所周知,历朝历代皇位斗争都是最激烈、最残酷的,特别是在嫡长子或者皇太子实力不济之时。而玄武门之变也是这一现象的终极表现。而登上帝位之后,李世民对史书动了不少手脚,因此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一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就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知道嫡长子的位置是没法争了,但可以另辟蹊径,从能力、业绩、威望等方面全面超越。于是,李世民私下里学习刻苦,注意自身修为,而且还广交朋友,培植自己的势力。另外,他牢牢掌握了军权,善待手下将领和士兵,对老百姓也很好,在军队和百姓中有很高的威望。特别是在唐朝定国后,为稳定局势而进行的六次大规模的征讨活动中,李世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李世民对于唐帝国的定国之战——与王世充和窦建德之战。更是让自己的声望达到了顶峰。据说,他回到长安时,受到军民以及皇帝的礼仪招待。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玄武门之变”

这个时候要说谁心里最不是滋味,除了已成为阶下囚的王世充和窦建德,那身处庙堂的太子李建成估计也是非常不高兴的,本来李世民对于帝位已经表现的非常在意,而现在又有这盖世的功劳,更是让他茶饭不思。他要反击了,于是,另外与一位担忧者李元吉一拍即合。关键时刻,确保这个弟弟站在自己这边。基本上,宫里宫外都是李建成的人。之前,李建成考虑到李世民在领军打仗方面的作用,一直隐忍其实力的发展。但现如今,天下基本太平,该解决内部矛盾了。于是,他向老爸李渊建议由四弟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夺取李世民的军权。

为什么李世民能成为千古一帝,政治觉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常年在外打仗,但并不是对朝内情况一无所知。早就在李建成周围安排了很多“卧底”,对李建成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看到太子与齐王的联合,李世民知道自己的处境已经危在旦夕了,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但到底如何处置这个皇太子呢?李世民手下将士们都很有顾虑,这毕竟是“老板”的亲大哥啊!李世民这时表了态:“有什么计策,你们尽管说,由我来决定是否执行。

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将皇太子及主要同党囚禁起来,不让他们再干预政事。李世民当即反对:“李建成已经鬼迷心窍,囚禁起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众将士都明白了“老板”的意思,提出迫使李建成等进宫,但在途中进行截杀的办法。李世民这才同意,但由谁去负责做这个事情,他都不是很放心。于是,他决定由自己亲自来完成这一任务,并带上了对自己最为忠心耿耿的尉迟恭。

事情的进展依计进行。而李世民最担心的一幕也确实出现了。公元626年7月2日晚,玄武门前,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在逃跑时,手下将士都不敢下手,包括这个尉迟恭。“不能让大哥跑掉,否则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就全部白费了”,李世民射出了致命的一箭,正中李建成要害,当场毙命。而尉迟恭也立即射死了李元吉。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李渊知道此事后,震怒!但也没有任何办法,眼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了,而且兵权还在其手里。因此,不得不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两个月后,自责和无奈中的李渊,将皇位让给了次子李世民。

李世民亲手弑兄之举,常被后人诟病。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李世民对权力的向往。夺权路上,无论谁来阻挡,都将被除去。但李世民并没有大面积捕杀“太子党”,反而重用了很多能臣,最有名的就是魏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