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古窯裡隨處可見的瓷器瓷片向人們述說著陶瓷之都的真正含義


去瓷都景德鎮就不得不提古窯,號稱“活的陶瓷歷史博物館”的古窯現在已經是一個5A景區,這裡集中再現了景德鎮千年的制瓷歷史,尤其是15-16世紀時景德鎮制瓷業的風貌,是一個集文化博覽、陶瓷體驗、娛樂休閒為一體的文化旅遊景區。

由於種種原因,景德鎮丟掉了“世界瓷都”的名號,但古窯作為景德鎮的一扇窗口,裡面的陶瓷元素卻非常的豐富,這裡是景德鎮陶瓷文化旅遊的首選景區,可讓您深切體會到瓷都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窯裡有個“風火仙師”廟,廟中金碧熒煌卻又靜肅幽然,這位“風火仙師”就是窯神童賓了,生前是一位技藝精湛的窯工,為了拯救命懸一線的工友們,他躍入火中以骨作薪製作出來了絕世珍品大龍缸,其壯舉更被後人奉為了窯神。

既然是古窯,裡面的歷代古窯展示區內有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產作業線、清代鎮窯、明代葫蘆窯、元代饅頭窯、宋代龍窯等古代的窯,向人們展示了古代瓷業建築,明清時期景德鎮手工制瓷的工藝過程以及傳統名瓷的精品。

古窯的神火,通明千年仍不息,據說景區裡所有的古窯都會不定期的進行燒窯,讓窯火復活,這是清代鎮窯的窯堂內景,因為這種類型的窯是明末清初景德鎮的首創,所以被稱之為“景德鎮窯”,簡稱鎮窯了。

這就是“鎮窯”的外景,鎮窯很大,是世界上最大的柴燒瓷窯,一般在每年十月的瓷博會期間才點火燒窯,週期也比其他窯要長些......

古窯裡有一個陶瓷民俗展示區,再現了明清時期窯工們勞作、生活的畫面,走在這裡,彷彿走進了明清時期的歷史畫卷......

做陶瓷最離不開的就是土了,景德鎮瓷器用的土可不是一般的土,那是產自景德鎮高嶺村的高嶺土,土呈呈白色而又細膩,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看看老爺子手上的那塊土,用業內的行話講那就是“一不”,像普通紅磚這麼大的一塊就要七千塊錢呢......

古人云“一坯之力過七十二方能成器”,景德鎮瓷器的成器過程就有七十二道工序,在古窯的“小器作”作坊裡就有拉坯、利坯、挖足、畫坯、施釉等陶瓷製作的工藝流程供遊客參觀,觀看古窯的老師傅們制瓷,遊客還可以親自上手試試呢。


在古窯作坊裡,最讓人震撼的是製作“粉彩扒花”工藝的老夫婦了,他們先在白胎上均勻施一層色料,如紅、黃、紫、胭脂紅等,再在色料上用一種狀如鏽花針的工具拔劃出細的鳳尾紋,最後配以花鳥、山水等圖飾或開光圖飾等,據說兩位老人都是有耳朵聽不見的殘疾人,但他們製作出來的瓷器卻實在是精美無比。

古窯裡的“瓷音水榭”每天都有一到兩場演出,時間十五分鐘左右,據說演出最特別的就是演出的樂器是以瓷盤為主要材料的新型民族打擊樂器“瓷甌”,演奏起來清晰悅耳、美妙動聽......

景德鎮瓷胎質細膩,造型規整,素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聞名,在瓷無處不在的古窯行走,突然發現他們吃飯的飯碗都是那麼的漂亮。

時光流轉了千年,散落了一地的碎瓷片,古窯就是這麼一個地方,在這裡,瓷無處不在,而每一個瓷器,每一片瓷片,應該都有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