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縣:白雲生處農家樂

漳縣:白雲生處農家樂

林海、藍天、野花、溪水……去過漳縣東泉鄉胭脂村的人都說這裡“猶如仙境”。

胭脂村山高谷深,平均海拔2200多米,被稱作“生物基因庫”。原始森林中植物多達2000多種,山上遍佈著羊肚菌、烏龍頭、蕨菜等菌類和野菜,森林覆蓋率達31.5%。現有村民226戶1043人,村民主要種植當歸、柴胡、蠶豆、油菜等經濟作物,是全縣深度貧困村。

一座座大山,阻擋住了胭脂村群眾脫貧致富的夢,也讓山裡人過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廣種薄收,群眾只能維持溫飽。

要想富,先修路。東泉鄉和林場密切配合,堅持先規劃後建設,通過爭取項目,建成了一條條通村通社水泥路,打通了群眾致富路上的“腸梗阻”。接著,拆除了危房,修路架橋,硬化村道、巷道,接通了自來水,安裝了太陽能,家家建起了新房。

出門是森林和溪水,背後是青山,空氣質量一年到頭都是優。良好的生態、優美的環境、獨特的山村,吸引了城裡人慕名而來。東泉鄉抓住發展鄉村旅遊的機遇,新建了廚房、餐廳、客廳、洗手間等基礎設施。5戶農民辦起了農家樂。5月以來,隨著天氣變暖,遊人一天比一天多。

“沒想到這麼火爆,看來鄉村旅遊這條路走對了。”東泉鄉黨委書記黃豆平樂呵呵地說,“以前村裡的遊客只是蜻蜓點水似的看一下山水就走了,但現在可不一樣了!遊客在村裡住下來,吃農家飯、野菜、野菌,走時還要購買村裡的土特產。青年人還把山裡的野菜、中藥材、羊肚菌等放到網上賣,既富民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石激起千層浪。胭脂村發展農家樂在全鄉起到了示範作用。韓川、林泉等村的農民積極轉變思想觀念,拆舊房建農家樂,激活了旅遊富民這池春水。

大山裡生活了幾十年的農民梁珍平,從未感受到像現在這樣的幸福。在市政協幹部的大力幫扶下,梁珍平和哥哥梁想成合夥辦起了農家樂,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早晨的山村,溪流潺潺,百鳥爭鳴,山水間傳來遊客的歡聲笑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