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縣:“講習所”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加油站”

漳縣:“講習所”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加油站”

通訊員 閆寶明

“你要是和群眾生搬硬套講政策,群眾聽得無聊,還提不起發展的積極性,我們將產業政策與實際規劃、效益帶動多方面結合起來,在田間地頭宣講,在農戶家中宣講,群眾既是喜歡,又是支持……” 大草灘鎮副書記賈智義說。

日前,漳縣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郭維紅正忙著加固擴大圈舍,為即將入圈的一批雞崽做準備。在談到如何走上養殖之路時,他說:“以前家裡負擔重,人越活越覺得累。我老是想著,能少乾點就少乾點,只要不餓肚子就行。直到聽了鎮上組織的‘新時代農民脫貧攻堅講習所’的講課後,我也學到了一些新的養殖技術,並且也懂得了在今後的養殖道路上如何擴大養殖規模。從今以後,我決心不但要把日子過好,還要帶動身邊的貧困群眾早日致富。”

自全縣“新時代農民脫貧攻堅講習所”建立以來,漳縣針對部分貧困戶內生動力不足和“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依賴思想,展開了一系列扶志扶智主題活動,以精神文化鑄魂,以思想道德潤心,激發脫貧攻堅的強大內生動力。

漳縣採取教育引導的方式,通過開設“新時代農民脫貧攻堅講習所”,結合群眾會、板凳會、田坎會、道德講堂等活動,選拔先進典型為貧困群眾送政策、送信心、送鬥志、送溫暖;同時,組建了一支送政策、送典型、送精神、送文化、送技術的精神文化脫貧宣講團,通過講政策暖民心、講典型鼓鬥志、講道德樹標杆、演節目揚正氣、送技能添活力,讓群眾喜歡聽、聽得懂、受教育、有想法。

“在扶貧工作中,我們既要關心困難群眾的生活,又要了解他們的思想;既要重視物質上的幫扶,又要帶動思想上的轉變。”縣農工部負責人說。

目前,該縣共組建“新時代農民脫貧攻堅講習所”149個,開展集中宣講500場次、分散宣講300多場次,編印宣傳資料3萬多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