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縣:貧困群眾吃上“生態飯”

(通訊員 王峰 何繼強)漳縣有天然林管護面積47.5萬畝,退耕還林30多萬畝。為了保護生態資源,增加貧困戶收入,漳縣落實國家林業政策補償扶貧,讓生活在生態脆弱區、搬不走、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就地轉化為護林員,享受到生態紅線,扶持其脫貧,有效打通了生態脫貧“最後一公里”。

“我身體有病不能出去打工,家裡有2口人,今年村委會考慮到我的實際情況,給我安排了護林員的工作,一年給7000多元,黨的政策太好了,我一定把林護好。”漳縣大草灘鎮新聯村農民金望存開心地說。

漳縣大草灘鎮新聯村位於國家4A級風景區遮陽山腳下,今年,該村12戶貧困戶實現了生態護林員全覆蓋 。新聯村60多歲的農民劉居文是貧困戶,他家5口人,因病致貧,在幫扶幹部和鄉村幹部的真情幫扶下,讓他當上了生態護林員,原有護林員同崗同責、同崗同酬,實現一家人摘掉了貧困帽。

“因為我前幾年身體不好,導致家中困難。2018年村上給我安排當護林員,兒子在外打工,2018年年底脫貧摘帽。”漳縣大草灘鎮新聯村農民劉居文說。

截至目前,漳縣已有828名貧困戶當上了護林員,發放補助資金580.87萬元,已帶動511戶生態護林員家庭脫貧。既護好了林又保護了生態,實現了生態與扶貧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