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三不省”,“余香”自芬芳

余芬,女,汉族,四川古蔺县人,1972年1月出生,200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古蔺县丹桂镇岩湾小学教师、丹桂镇政府团支部书记、古蔺县文化馆工作员、古蔺县文旅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队员等职。2017年12月24日,余芬在为贫困户送去电视机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牺牲,年仅45岁。她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四讲四有”的优秀品质,被泸州市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5月30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斗中,每当听到一位战友身负重伤或不幸遇难的消息,心中荡起的绝不是“涟漪”可以形容,那是一种难解的“憾”,那是一种揪心的“痛”。然而,毛泽东同志说过:“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还有森严的堡垒,还有激流的险滩,必须知难而上,迎难而上。余芬同志走了,丢下了他深爱着的亲人朋友,丢下了他特别挂心的贫困老乡。她的生活十分节俭,几乎每一件衣服都有补丁,但在一名党员干部该“不省”的地方,从来都是那样的慷慨。

情系教育“不省”。四川古蔺,属于老少边穷地区,革命先烈在此播下了红色的种子,但并不优越的自然环境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余芬,从一名村小学的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党的优秀战士,一名优秀的人民“勤务员”。她深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况且,要在根本上脱贫,教育的发展是关键。她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支持相对滞后的教育事业。余芬的大姐余跃琴说,她对教育的投资从来就没省过。从村级小学到县文化馆,一直情系教育,堪称楷模。

孝敬老人“不省”。

作为“公门中人”,自古就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但从余芬大姐的介绍中,我们确乎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一位对老人满心孝顺的晚辈形象。对老人的关心“从来就没省过”,恐怕不仅仅是金钱吧!透过亲人的话语,我们仿佛看到,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四处奔走的余芬,总能千方百计挤出时间来关心老人。从她对待贫困户“就像女儿一样跑前跑后”的行动中,完全可以看出她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无论是时间还是情感,她对待老人都毫不吝惜。

助力脱贫“不省”。尤其是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她表现出的慷慨大方更是令人惊叹。“八竿子打不到的人她都要主动帮忙”,这就是余芬的工作常态吧!她除了尽心帮助自己“任务”之内的贫困户外,那些“陌生人”也让她时时上心。谁家有人生病,跑腿、照顾她义无反顾;谁家没电视看,她比主人还着急。是呀,要不是把两台电视亲自送到贫困户家还要安装好,也许她的生命不会定格在45岁。“您不认识我,我却记住了您”,这些余芬热心帮助过的“陌生人”,深深地感受到了她在助力脱贫上的“不省”。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余芬,就像一朵散发着阵阵幽香的墨梅,不需要人们记住她,只要求自己对别人好。作为一名干部,几乎每件衣服都有“补丁”,余芬对自己生活的“严苛”程度可见一斑;然而,面对教育的发展,面对老人的孝敬,面对贫困户的脱贫,她却毫不犹豫,慷慨解囊,献出了丰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甚至宝贵的生命。她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她虽然走了,走得太过匆忙,但她勤俭中展现出的“三不省”,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留下的“余香”会自然绽放出更多的芬芳!(文/何竹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