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四阿哥胤禛听宣即位第一件事是用令箭放了胤祥,为什么?

老人头侃史

俗话说的好,“枪杆子里出政权”。无论在什么时候,谁能掌握住军队,谁就能真正的掌握住政权。这个真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就像邬先生说得那样,“如果十三爷不出来,就算康熙把大位传给胤禛,胤禛也坐不住。但是倘若十三爷一旦出了牢狱,就算皇帝把大位传给其他阿哥,只要胤禛出其不意,先发制人,那么局面反转也未可知。”

为什么十三爷能有那么大的能量?其实邬先生在侧面就已经描绘出了十三爷早年的生活轨迹,那就是“十三爷多年带兵,现在的丰台大营、西山锐键营、步军衙门统领有一半是十三爷使出来的”。但是常年带兵也不能保证军队一直忠心耿耿,毕竟等闲变却故人心。

然而十三爷为人豪迈,忠肝义胆,一副热心肠,从不干仗势欺人的事。这些属下那个不对十三爷敬爱有加,这才是为什么尽管十三爷有相当长的时间不带兵也可以将这些军官管的服服帖帖的真正原因。就像大阿哥也是带兵的阿哥,但他一离开军队就对军队没有了半点影响力。在夺嫡中也没有得到军队方面的半点帮助,而依附他的军官也多半是些酒囊饭袋。

就像赵匡胤可以“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靠的是什么?就是因为赵匡胤是殿前都点检,掌握着帝国最强大的一支军队。所以他可以兵不血刃就拿下都城,并成功建立新的朝代,天下即传檄而定。

这也是为何在当今世界中,一些国家总是三天两头的发生军事政变的原因。只要他们政府推行的政策妨碍了军方的利益,那么军方就会发动一场代价极低的政变,去换一个亲近军队的政府。

而在康熙去世以后,尽管每个人都听清了皇帝是把皇位传给了四阿哥,但是八爷党仍然说皇帝把皇位传给了十四阿哥。八爷党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底气,那就是因为在京城周边,丰台大营是他们的人(成文运)在主事。要知道丰台大营是驻扎在北京城外丰台地区的精锐八旗军队,地位就相当于今天的万岁军,是卫戍京城最重要的部队。

而隆科多所在的佟氏家族又一向与八爷交好,所以八爷判断隆科多处在观望状态,谁占上风则他就将倒向谁

。八爷党此时已经觉得自己的赢面很大,所以八爷党敢于为此一搏。但是最大的变数却是康熙皇帝身边的亲兵侍卫(张五哥、图里琛等人),八爷没想到他们竟听从胤禛的号令将所有阿哥看管起来了。

这才是八阿哥算错的地方,八爷党的人出不去畅春园,那么号令也就传不到丰台大营。这就为十三阿哥端掉丰台大营留下了充足的时间。“金牌令箭,如朕亲临”,十三阿哥靠着自己在军中的威信和“金牌令箭”,成功拿下了丰台大营。

然后十三阿哥就带着丰台大营的兵马赶到了畅春园护驾,此时的八爷党才真正的软了,因为刀子(军队)握在别人的手中。倘若十三爷晚到一步,而是由成文运带着丰台大营前去护驾的话,那么隆科多亦势必倒戈。到那个时候,留给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的也就只有一条死路了。

以上。


逆流时代

此为十三爷允祥的画像,真别说,这眉宇间确实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


故而于情于理,雍正对允祥的情感都是情真意切,不是政治伙伴那般脆弱的关系,而在允祥被放出后的所作所为的历史记载,也足以证实了这段情感的瓷实,故而放允祥才是成全了胤禛的另一半,雍正元年,允祥就全心的投入到了振兴雍正王朝的事业之中,他在户部勤奋理事不稍懈怠,把康熙末年的弊端都加以解决并且实行了改革,许多国之命脉的部门如税收,盐业,水利全都开始大有建树,在官场政治上配合四哥雍正的方针整治腐败,肃清官场,老十三用尽全力的竭力而为的态度,使四哥对他更加敬重和重用兵部武选司,军需房,管领汉侍卫,督领圆明园八旗守卫禁兵,养心殿监理制造等等全部都赋予他全权,以至于连后来的身后事-选陵址也让允祥帮忙,如今的清西陵这块风水宝地就是允祥给雍正选的。但天不假年,雍正八年,胤禛真倚重的老十三便因病去世了,雍正这个从不休息的工作强人用辍朝三日来悼之,并且亲自在河北涞水为允祥修建了豪华的王爷墓,其规制在大清一朝无出右者,并且亲手把对老十三的评价《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刻在了允祥墓的神道碑之上。。。

下面是我实拍的十三爷允祥墓的照片,各位上眼。


老猪的碎碎念

康熙帝驾崩了!《雍正王朝》中的畅春园紧锣密鼓,大变就在眼前,上书房大臣张廷玉、九门提督隆科多及众位皇阿哥齐聚在畅春园。

张廷玉作为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太子太保在按照康熙帝生前的安排镇定自若的布置着:

这是一场极具恐怖惊险的夜晚,大变就在眼前,即使是张廷玉这样的老臣也不免有些手忙脚乱,只听张廷玉喊到,隆科多;带几个人去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取先帝爷的遗诏,隆科多应声而去。


这时候八阿哥胤禩看势头不对,对张廷玉哄了起来,你想谋反吗?
九阿哥胤塘也在推波助澜!
此刻,稍有不慎即有灰飞烟灭的可能,四阿哥胤禛镇定自若,叫到:张五哥,,,

你知道皇上的金牌令箭在哪里?这时候的四阿哥胤禛已经知道皇阿玛把皇位传给了自己,是否能坐的住就看这千钧一发的金牌令箭了!

这才是悟空问的大事,四阿哥胤禛要干嘛?他要让张五哥去自己的雍亲王府找邬思道,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到宗人府放了十三阿哥胤祥。

邬思道长出了一口气,他不愧为高手,马上做出了决定!

如此这般安排一番,张五哥一听是去释放十三阿哥胤祥,不禁动容。
只要十三阿哥胤祥出来,朝局就稳定了一半,因为他是一位带兵的阿哥,丰台大营的军官有大部分是十三阿哥调教出来的,听招呼。

张五哥很顺利的放出来了十三阿哥胤祥,胤祥快马加鞭的赶到了丰台大营,报名:我是皇十三子胤祥!

丰台大营提督成文运是八阿哥胤禩的人,想挡横。成文运不禁问道;十三爷不是在宗人府吗?十三阿哥胤祥回答,爷爷我是在宗人府,可是皇帝把我放出来了,并且让我接管丰台大营!
《雍正王朝》的剧情是这样说的;这丰台大营是朝廷交给我带的兵马,岂能凭十三爷你的一句话就办了?这小子在孤注一掷。
看看;成文运就是这么硬挺

十三阿哥胤祥不紧不慢的拿出来四阿哥胤禛让张五哥送来的金牌令箭对成文运说:这是什么,你看清楚了!成文运傻眼了!

众将士见了皇帝的金牌令箭如同见了皇帝一样,齐刷刷的跪倒并愿意听命于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胤祥点着三个将军的名字:毕力塔、张雨、殷富贵你们三个怎么还是一个付将,跟我十三爷不会吃亏的!

这位十三阿哥胤祥是真有一套,开始封官许愿了!

直接把那几位升为副将,干大事不拘小节,这可是紧急关头不能马虎,生死攸关。

要去畅春园保驾去,四阿哥胤禛已经听宣,是隆科多宣布的遗诏,“皇四阿哥胤禛,人品贵重,着继位于大统”。这就是四阿哥胤禛拿着金牌令箭放了十三阿哥胤祥的真正原因。不知您看了是怎么想的?
(以上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批评、评论必回复!


日尧居k古史

这个问题电视剧里说得很清楚了。

康熙临终前传位给胤禛,但是胤禛这个位子是不是能坐得稳,还不一定。

因为八阿哥胤禩会来事,人缘好,私下结交了很多领兵将领。所以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事先联络了丰台大营的将领,一旦康熙没传位给自己,就要发动政变。

胤禛则号称冷面王,人缘差,无人可用。所以虽然康熙传位给了胤禛,但还是很危险。而且胤禛也明白,自己和胤禩为皇位已经斗得不可开交,胤禩绝不会坐以待毙,善罢甘休。

不过胤禛手中握有有一张王牌:十三阿哥胤祥。

胤祥是曾经亲自带兵打过仗的皇子,所以他和军队中的很多军官有过命的交情,用胤祥自己的话说,是一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他被囚禁在宗人府的时候,曾经跟胤禛说过:如果把我放出去,肯定没人敢乱来。这不是胤祥吹牛,他有这个实力。

邬先生也说,只要能想办法放出胤祥,就算康熙没传位给胤禛,他们也有能力把皇位夺过来。

所以康熙驾崩后,雍正第一件事就是让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吧胤祥放出来。然后胤祥跑到丰台大营夺取兵权,再带兵去保护胤禛。

因此电视剧里有个细节,康熙驾崩后,虽然隆科多拿来了康熙遗诏,但是八爷等人还是不服。直到胤禛听到外面传来胤祥的声音,才放松下来,八爷党也才放弃了抵抗。说明胤祥的作用非常关键。



梦露居士

四阿哥胤禛在康熙灵前继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拿着金牌令箭去宗人府,释放被康熙圈禁十三阿哥胤祥。

有人说康熙尸骨未寒,雍正就忤逆盛意,擅自赦免被康熙圈禁十三阿哥胤祥,这是最大的不孝。也有人说雍正是在耍新皇帝的派头,无非是给八阿哥集团一个下马威,警告他们,一朝天子一朝臣,从今以后是他雍正说了算 ,谁再敢有不臣之心,他决不轻饶。

其实,大家都小看了雍正,他之所以这样做,完全出于巩固皇位的需要。

表面看,雍正顺利登基,似乎没有啥阻力。实则是暗流涌动,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很可能江山易主!

康熙去世前,雍正兼任领侍卫内大臣,控制者皇宫御林军,等康熙去世后,偌大的紫禁城就是他一人说了算,而他的心腹隆科多则是九门提督,掌管着京城的卫戍部队,等于雍正控制了整个京城。唯一让雍正不放心的城外丰台大营,那里驻守着护卫京城的两万多军队,有步兵、骑兵、火器营,堪称大清的精锐之师。


雍正现在虽贵为天子,可丰台大营却不受他的节制,可以说那里眼下是一个权力真空。万一被八阿哥集团钻了空子,煽动兵变,后果不堪设想,恐怕京城不保,他这个皇帝也难做成。

而十三阿哥胤祥早年曾在丰台大营带过兵,在那里有很好的人脉。现在他虽被圈禁,但他在丰台大营的威望犹存,只要他一出马,军心必稳。这才是雍正急于放胤祥出来的真正原因。

果不出所料,胤祥一出来,就马不停蹄赶奔丰台大营,抢先八阿哥集团一步到达那里,稳定了军心,稳定了局势,是雍正登基后的危机立刻烟消云散。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在雍正王朝的世界里,决定京城大局的有两支军队,一是负责京城防务的步军统领衙门二是京城近郊的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康熙帝驾崩四阿哥胤禛受命继位时,八爷党是不甘心的,所以九阿哥十阿哥非要狡辩说康熙帝说的是十四阿哥,八阿哥也在哪里推波助澜总之就是不承认四阿哥是继承人,这时候

就要看谁的拳头大了,步军统领衙门首领是四阿哥派系的隆科多,而京城外的两营隐约控制于八爷党手中,不在四阿哥的控制之中,这时候军中素有威望的十三阿哥胤祥就是关键了,所以四阿哥第一件事就是急匆匆的放了十三阿哥出来帮助他。

康熙帝驾崩之际,朝廷局势风云变幻,当时分为两派,一派是冷面王爷四阿哥胤禛,他这方有着十三阿哥的支持,可惜十三阿哥还被囚禁宗人府,他是势单力薄。另一派八爷党拥有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起初八阿哥是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但是康熙帝一废太子选择新太子之时,满朝文武基本上都选择支持八阿哥,威胁到康熙帝的地位加之八阿哥在处理事关太子废立一案中的欺上瞒下所以为康熙帝所厌恶,八爷党转而支持十四阿哥,在八爷党在支持下,十四阿哥出任大将军王,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西北,拥有兵权,可谓一时风头无两。


四阿哥当时拥有的优势也就是掌管步军统领衙门的九门提督隆科多是他派系之人,但是京城外的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并非在他的控制中虽然剧情中没有明确交代清楚,但是隐隐表现出这两营已经被八爷党所控制,所以康熙帝病重时,四阿哥就冒着巨大风险见了十三阿哥说了当时的局势,在雍正王朝的设定中十三阿哥早年统兵作战过,在军中素有威望,还有很多旧部,所以四阿哥才在当时的敏感时刻见了十三阿哥,十三阿哥也给了四阿哥一份名单,上面有可用之人。

四阿哥在康熙帝病重之时就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了,康熙帝临危将江山社稷托付于他时,他当时面对八爷党的不服,还有自身安全的考虑,当然第一时间放了十三阿哥来助他一臂之力,果然十三阿哥到了丰台大营后凭借着自己的威望还有旧部的帮助轻而易举的将提督拿下,这时候大局才算真正定了,不然八爷党控制下的两营如果真的进军北京,就算有步军统领衙门的支持,那也不好说,因为两营不论兵力还是战力上都占据优势,四阿哥的皇位也坐不稳啊。


十三阿哥的出局就搞定丰台大营使大局定鼎,之后又尽心尽力的帮助登基为帝的四阿哥胤禛,四阿哥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放了十三阿哥绝对的不亏,是个明确选择。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宋安之

其实十三爷的重要性,在康熙爷驾崩前的那一夜,四爷胤禛和邬先生的一番密谈中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四爷这么多年了一直以孤臣的方式独立于朝堂,现在的关键时刻,手里一无人可用,二无兵可派,如果不想点措施,即使康熙爷把皇位给胤禛,胤禛也坐不成,而如果掌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及步军统领衙门,就是皇位不传于四爷,胤禛也能够把皇位夺过来。说白了,就是兵权在谁的手中,谁就有把握争到皇位。

而十三爷多年带兵,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和步军统领衙门里,有一半的兵是他带出来的。所以,要想在这次夺嫡战争中取得胜利,在没有隆科多的支持下,十三爷是重中之重。

其实不光是四爷和邬先生想到了这些,人家八爷胤禩也想到了,他把丰台大营安排给了自己的心腹成文运,并且又让老九,老十去笼络隆科多,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这两边都出了岔子。

于是四爷胤禛先急匆匆的拿着名单去见十三爷,让他指定那些人可用,那些人不可用。等事情安排妥当了,康熙也不行了。

事情果真都如邬先生所料,帝位传给了四爷,老八一群人也不安分了,狡辩说什么没听清楚。

幸好胤禛抢先了一步,让邬先生拿金批令箭释放了十三爷,十三爷闯到丰台大营没费什么力气就杀了成文运,牢牢地掌握了丰台大营。

而八爷一群人看到前有隆科多掌握着步军统领衙门,后来又有十三爷带着丰台大营的兵来给胤禛护驾,知道大势已去,只得乖乖的低头叩拜新君,四爷胤禛才成功登顶。


风雨中的小草

掌握京城的兵权,控制住局势,掌握主动的,巩固皇位。因当时京城周围主要驻军的丰台大营,是掌握在八爷党的人手中。如果不第一时间放出十三爷,由其凭借之前的威望和人脉,迅速掌握住军队,一旦当时八爷党得到消息或根据之前的约定,先发制人,那么以当时雍正掌握的力量,肯定不能与之对抗,则有可能使已经到手的皇位丢失,甚至有生命危险。



当时掌握九门内禁军的隆科多,尽管是康熙身前安排并有预防措施的。但因佟氏一门与八爷走的比较近,雍正也怀疑隆科多是八爷的人。如果当时隆科多反水,那么雍正只有束手就擒,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局势当时十分被动,可以说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所以要尽快改变这种境界。这也是雍正不愿耽误任何一秒钟,第一件事就是命用金牌令箭放出十三爷的原因。多一分拖延,就多一份危险。时那个时候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生命啊。



对于康熙逝世后的夺嫡情况,雍正应该是与邬先生、十三爷提前商量好了各种应对之策的。如果康熙传位给雍正,则第一时间放出十三爷稳定局势。如果不是,则可能放出十三爷,行特殊之事,乘对方立足未稳,可能先发制人,使形式反转,作最后一搏。 所以,无论哪种情况,都必须第一时间放出十三爷是前提。


汉水秦川

其实老十三被圈禁也是康熙保护老四和老十三的手段,老十三嫉恶如仇,很容易被八爷党抓住机会的,另外能打仗只有十三和十四,也就是说这两位掌握着兵权,军队的人脉,特别是卫戍部队基本都是十三的人,而九门提督康熙交给了倾向于老四的隆科多,这就基本能保证政权平稳交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以太祖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放出老十三可快速掌握卫戍部队,有了部队,心怀叵测之辈也翻不出来什么大浪。


尊仲景

《雍正王朝》剧中,四阿哥胤禛在康熙临终前听到大位要传给自己后,立即派张五哥拿着金牌令剑放出被圈禁的十三阿哥胤祥。这里面最直接的原因很明显,那就是夺取兵权,因为自古都是那句话“枪杆子里出政权”。

此时雍正虽然得到了康熙的传位口谕,而且还有传位诏书,但如果没有兵权,事情仍然没有十足的把握。从剧中我们可以看出,康熙临终前和张廷玉秘密召见了九门提督隆科多,采用恩威并施的手段让隆科多如实宣读诏书并支持雍正,但当时掌管丰台大营的提督成文运却很可能是八爷党的人,所以还是不够周全。雍正此时搬出十三阿哥,正是将丰台大营的兵力握入囊中,这样才万无一失。

但十三阿哥为什么能当此大任,雍正这么一个多疑的人为什么对他深信不疑呢?

剧中雍正一直和十三阿哥交好,但没交代原因,按理说,他和十四阿哥是一母同胞,应该和十四阿哥更近才对。其实事实上,十三阿哥的额娘是被葛尔单灭了的喀尔喀部落的公主宝日龙梅,她在十三阿哥幼年时便去世了,十三阿哥是由雍正的额娘德妃抚养大的,所以其实他和雍正算是一起长大的。十三阿哥小时候因为没有亲娘撑腰,没少受哥哥们的欺负,但雍正却一直护着他,对他很关怀。二月河原版小说中,十三阿哥自己回顾说,小时候太子犯了错,让他代跪在太阳下,晒昏了过去,醒来发现躺在四哥的怀里。十三阿哥为人仗义,豪爽,讲义气,知感恩,对四哥忠心耿耿死心塌地,雍正也是有识人之明的,他生性多疑,怀疑过任何人却唯独信任十三阿哥,视他为最好的知己和帮手。

十三阿哥除了人品好,能力也是很强的。他从小爱好习武,一直在兵部历练,加上人格魅力很强,有“拼命十三郎”的美名,军士们多数拥戴他,即使他被圈禁多年,仍然听他的话。邬先生说过,“十三爷多年带兵,现在的丰台大营、西山锐键营、步军衙门统领有一半是十三爷使出来的”,还说“如果十三爷不出来,就算康熙把大位传给胤禛,胤禛也坐不住。但是倘若十三爷一旦出了牢狱,就算皇帝把大位传给其他阿哥,只要胤禛出其不意,先发制人,那么局面反转也未可知。”可见十三阿哥在带兵方面是非常厉害的。

所以,放出十三阿哥后,他迅速赶到丰台大营,提督成文运不愿意交出兵权,但手下的参将副将都是十三阿哥带出来的,都愿意听他调遣,瞬间成文运就被架空了,由于他还负隅顽抗,十三爷使眼色让手下干掉了他,成功掌握了兵权,为雍正登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剧中,除了这一次,十三阿哥还帮过雍正一个关键的大忙,就是八爷党公然逼宫的时候,当时还策反了隆科多,同时控制了步军统领衙门、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也是十三阿哥拖着病体力挽狂澜,再次把兵权拿回来,才导致八爷党彻底失败,但十三阿哥后来也油尽灯枯,撒手人寰,年仅46岁。

《雍正王朝》对各个角色塑造都非常到位,十三阿哥是一个典型代表。没有人会不喜欢他的英武豪侠、赤胆忠心和英雄本色,谁都会希望有这样一位好兄弟,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