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大字不识,为什么能做“东北王”?他有什么过人之处?

用户68590185

东北王张作霖,出身贫苦,性格叛逆,十四岁离家出走,差点饿死,在乱世中他得到了众多好心人的帮助,成长起来。他很会做人,聪明勤奋,结交了一些绿林好汉。

张作霖白手起家,成立保安大队,从严治军,保境安民。当时辽西的土匪成百上千,再加上沙俄,小日本,以及清政府的镇压,百姓的生存环境恶劣。张作霖经营的保安大队,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可见张作霖有非常高超的处事能力。他曾借助奉天将军夫人的推荐,摇身变为一支正规军,这是张作霖一生的转折点。自此,张作霖统领军队,一直干到师长。

张为人豪爽、大方,对上级,认干爹、老师;对平级,与之结拜为兄弟,奉系的高级将领几乎都是张的把兄弟;他对下级,视为后辈,态度和气、出手大方。张作霖好打麻将,无论在奉天、北京、天津,身边总是聚集着一帮有头有脸的牌友。

张作霖虽然也做过错事、坏事。但张作霖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从来没有签订过丧权辱国的条约,对袁世凯、段祺瑞政府签订的损害中国主权的,张作霖一概不承认。张作霖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有日本军方的人请张作霖赐字,张作霖落款“张作霖手黑”,有人事后提醒,是不是写错了,应该是“墨”,少了一个“土”字。张作霖答复:“我要让日本人知道,我张作霖手黑,东北的土地我是寸土不让。”

日本人见拉拢张作霖不成,于是产生了杀机。

张作霖虽然没有太多文化 ,却足智多谋,他身边聚集很多有才学的人,他重视教育,出巨资兴办了很多学校,培养大量优秀的人才。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时人皆称:“张大帅在,必不至此!”由此可见人们对张作霖的评价之高。时至今日,在许多东北人眼中,张大帅依旧是让人竖起大拇指的人物。




乐说古诗

张作霖的过人之处在于辛亥革命后他是第一个站出来向日本人表忠心的东北高级军官,有了日本人的支持,他当然能做“东北王”了。

1912年1月,张作霖拜访日本驻奉天总领事落合谦太郎时,表达了自己反对革命的立场,“本人认为与其将东三省委于南方人之手,勿宁让予外人更为了当。当此时刻,日本国如对本人有何指令,本人自必奋力效命”

2月,张作霖再次向落合表示,“吾人现已失去应为之效忠之皇帝,则依附同种之日本,乃属理当然。

而当落合谦太郎问张作霖“假如袁总理罢免赵总督(赵尔巽),阁下将如何对处?”时,张作霖慷慨激昂的表示“如另委他人为总督,本人决不承认,本人将拥戴肃亲王归依日本国,届时也可向世间表明,此举并非出于日本国之强迫。”

也因为张作霖是东北高官里第一个如此赤裸裸向日本表忠心的,因此,他得到了日本政府的青睐;落合谦太郎当时就向日本外务省致密电,认为“

张作霖等人目睹北京形势与其本人之愿望日益相反,如果日本此时能如彼等所想象,有意扩张南满洲权益,彼等即可起而迎合。以求在日本国庇护之下巩固其今后之地位”。

而日本人是怎么帮助张作霖“统一”东北的呢?

我就以张作霖“吞并”吉林的宽城子事件举例。

事情的起因是1919年7月6日,北京政府任命孟恩远为“惠威将军”,令赴北京供职;调张作霖的儿女亲家鲍贵卿任吉林督军。孟恩远拒不卸任。其部下吉林督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高士镇等,以强硬的态度抵制北京政府的命令和张作霖的企图。

张作霖于是诉诸武力:以奉军二十七师师长孙烈臣为总司令,分四路讨伐吉林;兵至范家屯、大贵、西丰、梨树等地,并在吉林南北作牵制、干扰活动。吉军高士滨把军队由吉林、哈尔滨等地集结在长春、农安、伊通一带,长春成为中心地区,附近兵力达万余人。

此时此刻,孟恩远、高士滨及其部下官员,极力避免与日本侵驻长春的任何机关和人员发生冲突。长春日本守备队和领事人员对此观察得十分清楚。

在吉军为对抗张作霖而调集的军队中,有吉林陆军第三旅(旅长高俊峰)步兵二团。该团于1919年7月15日前后由哈尔滨开到长春,暂住长春北郊中东铁路二道沟站界内,在一片大空地幕营。营帐周围划有警戒线,禁止非本部队人员任意通行。

19日中午刚过,“满铁”长春车站职员日人船津藤太郎从该团幕营警戒线内通过。该团士兵拦阻,发生口角斗殴。在场日本士兵数人参与其事,以致“互相群殴”。船津头部被打伤。

该团驻地二道沟与日军守备队驻地接近,殴斗发生后,日人船津等向守备队报告。该守备队大队副官住田中尉、中队长谷中尉等带兵三十余人,全副武装,跑步驰往现场,在与中国兵营相距约“百步之间”散开,其势汹汹,如临实战。住田带兵数名到中国兵营,“强令将打人兵士交出”。二团一营营长战福“令日兵先行回去,中国军队滋事之兵,候查明严办”。

但日方“不允”。“争论间日官即解手枪皮套钮扣,其他日兵见之,随即将枪平抬,致彼此开枪”。

战营长挥手并高声制止,均无效。日方陆续增兵近百名,战约一小时之久。吉长道尹陶彬、旅长高俊峰、日本驻长领事馆人员等,闻讯同往现场,制止了武装冲突。日军退回驻地。吉军东退二十里。此战中日双方互有伤亡,据统计,日本军警死十九人,伤十七人。中国官兵死十二人,伤十四人。

而最后的处理结果是日本方面要求孟恩远的军队“一概退离长春附属地三十里以外”,“此后中国军队进入长春附属地三十华里以内,须经驻长春日本领事馆同意”,最后孟恩远无奈之下只好答应,宽城子事件后果是“吉军在长春的军事中心遭到破坏,抵抗奉军的军事防御体系随之土崩瓦解,形势立即恶化。”,而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孟恩远黯然离职,张作霖终于如愿以偿,控制了吉林。

有意思在于,宽城子事件爆发后张作霖立刻(即7月21日)公开向所属部队发出训令,谓“日军死伤三十余名,惊闻之下不胜慨叹”;申明“本使治军念有余载,向以保全邦交为第一要义,对侨居我国之各国国民皆有保护之责”;令

各旅团对日本军警商民“和睦相待,苟有姐龋亦不许发生冲突,,如有违犯,“向各该部长官追究责任。”

张作霖这番表态看似无辜,然而日方电报证明,宽城子事件正是张作霖派人向日本求助的结果。

据1919年7月日本海参威军参谋长给参谋次长第一二七二号电报称:7月9日鲍贵卿会见土肥原时说:“万一动干戈,勿令彼等(指孟督—引者)利用铁道,如可能将吉军从长春危险地区驱走,则极为幸运。”

而根据宽城子事件当事人之一,吉林二团事后捕获了奉天派来奸细之一黄瑞林,经审讯,吉林方面才知道,原来张作霖直接派人参与了宽城子事件——

奉天省顾问英顺,挑选精练士兵十余人到吉林省“密探藉便煽动吉省军心”。7月8日,英顺等十余人抵长投宿头道沟客栈。其中刘树棠、王德胜到二道沟步二团士兵中活动,每天从英顺处领取经费购买食品与二团士兵共用,进行拉拢。19日下午3时,刘、王、黄三人携食品到二道沟二团幕营附近,适逢日军守备队向二团驻地行进,“势甚凶猛”;

探知二团士兵与日人冲突,遂隐身于幕帐后禾稼地内。,“刘王皆拿出身带手枪”参与作战。

从宽城子事件可以看出,张作霖对于东北的“统一”是完全建立在日本人鼎力支持,不惜付出人员伤亡的前提下的,没有日本人的支持,张作霖是没有可能“统一”东北的。


兰台

被称为“东北王”的近代军阀张作霖,其实是认识几个字的,因为他当时读过几天私塾。关于张作霖童年的说法,其实存在不小的争议。

有人说他小时候很聪明,而且好学,家里穷读不起书,还跑到私塾去偷听先生讲课;还有人说张作霖受自己赌徒父亲的影响,根本就不务正业,在私塾混了一年,就跑到外面四处晃荡了。这些不同的版本,也反映出大家对张作霖的认识并不是很准确,同时也进一步将其“传奇化”了。

张作霖少年时做过小买卖,学过木匠,干过兽医,当过伙计,做过土匪,但没有一件事做好过。他的发迹,源于做了土财主家的上门女婿。

少年时期的张作霖,便是个能吹、能打、能混的二愣子。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队伍被打散后,他回到当地,到处吹嘘自己如何英勇。这时候,当地赵家庙的地主看上了他,把二女儿嫁给了张作霖。结婚后,张作霖跑去赵家当了上门女婿。

不务正业的张作霖,靠着老丈人的支持,成立了个所谓的“保险队”,就是一伙打手,用来维护地方治安。有了一定家底儿后,张作霖就开始四处闯荡,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

当然,期间也没少跌跟头,有时候也差点把小命儿给搭上。比如1901年春节时,另一伙土匪头子金寿山就差点把张作霖及其兄弟们给一窝端了。不过,张作霖命大,逃了出去。

后来,张作霖又相继投靠了晚清政府、袁大头等人,自此开始黑白通吃,四处扩张。剩下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谁手中的人多、枪多,谁就有可能割据一方,成为一方的无冕之王。而张作霖,就是奉系军阀的老大,名震东三省的东北王。

回顾张作霖的一生,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过人之处:论读书,私塾每上满一年;论技术,木匠、兽医都不精通;论出身,家里穷得叮当响。不过,他身上那股子土匪习气和敢打敢拼的性格,确实成就了他。当然,这其中也有时势造英雄的成分吧!


碣石樵子

不可否认的是,读书识字自古以来乃成功大道,多少人都是通过读书识字习得本领,然后运用到自己以后的生活或工作当中!

这方面的例子太多,多到都没法举一反三,看看我们身边的人,答案基本上就了然于胸了!

在任何时候,若成功还能通过读书识字获得,比如说张作霖是通过读书识字成为“东北王”的,那对那个时代来说都是幸运的,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来说,也是幸运的。

能够通过读书识字获得成功,证明这个社会还是个有序社会,还有基本的规则,基本的秩序可供人们遵守。


但是,张作霖却是生活于晚清民国的乱世,按照如家所说:“礼乐崩溃”,秩序早已被内外歹人破坏殆尽,社会上没有公平和秩序,甚至没有死活。

人们的生活环境极度恶化,以至于人人自危的境地!张作霖通过读书识字成为“东北王”,走向人生巅峰的途径已然被堵死。

开篇我们说了,张作霖走向“东北王”,中间不必然存在着一座供他跨过的“读书识字”的桥梁,直白点说就是不仅仅读书可以获得成功,成为“东北王”!

礼乐崩溃的时代即破坏了旧有的公平和秩序,但也为张作霖的成功提供了无限可能,剑走偏锋或铤而走险成为“东北王”的一个可选项。

张作霖就惊奇的发现,很多人不是通过读书识字升官发财,通过当土匪干坏事竟然也会被官府器重,最后还被委以官职的不在少数!

这个秘密的发掘就好像为张作霖打开了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他的人生顿时豁然开朗!

张作霖当土匪不是历史的偶然,通过土匪走向“东北王”的宝座,更不是历史的偶然!


历史三日谈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

张作霖的优点不少:

一、会识人。张作霖从1900年发家,历经日俄战争、袁世凯反清、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多次政治事件,总是能压对宝、跟对人一步步扩张自己的势力,终于在1918年9月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控制了奉、吉、黑三省,成为奉系首领。

二、守规矩。张作霖虽然是胡子出身,但在自己的地盘内从不胡作非为祸害老百姓。像1900年张作霖起家的时候在赵家庙组织保险队(大团),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后移至北镇县中安堡。 他负责的地区称为“保险区”。张作霖在保险区内很守规矩,不仅遵章守纪,而且维护治安。因此,在这个地区胡匪的骚扰得到遏制。张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称赞,他由此声名鹊起。他管辖的范围逐渐扩大,达到二十多个村子。

三、心黑脸皮厚。张作霖为了发展实力啥都肯干。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先为俄军效力后为日军效力;徐世昌、锡良先后主政东北,张作霖都是百般讨好表忠心。但真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了张作霖翻脸比谁都快,就是好处我拿卖命不干那种人。

张作为统镇要地的首领,其政治、军事才能都是值得肯定的。被誉为“乱世枭雄”。苏日虽将张作霖视成眼中钉,却也不得不叹服张是个“压不倒的小个子”。


当狗容易做人难

学历只是人能否成功的一小部分,越是乱世越是如此。

众所周知,张作霖出身贫苦,想来是没什么条件读书的。但这不能说他不是人才,古代有读书读傻的方仲永,也有乞丐皇帝朱元璋,乱世中,能力才是最好使的,如果说读书考试能发现人才,那么张作霖可能只是没有机会去做这些。


之所以能做东北王,首先他是一个有魄力的人。小时候,在地主家打工,曾差点被地主打死,被扔出门后的张作霖活了下来。大难不死的张作霖转头就去当了土匪。后来,他带着土匪一把火点了地主的房子。

张作霖是一个很会办事的人,古今弄权之人能成功皆是此类人,能哄得段祺瑞夫人团团转,能让众多小弟马首是瞻,不得不说,为人处世是相当大的一门学问。


而且,打仗是他的天赋,他有很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当机立断而且决断正确,这一点很重要。所以,他能获得成功。


历史密探

一个字“狠”,对人狠,对日本人也狠!

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东北已处于一片混乱,土匪胡子到处作乱。老百姓纷纷成立民团,力求自保,而逃难来的张作霖成了赵家庙民团的头目。后来张率领的民团与一支强大的山匪发生了冲突,寡不敌众遭到惨败,只好带着手下逃亡。




在八角台遇到了土匪头子张景惠,张非常欣赏张作霖,两人一见投缘,就力邀张作霖。就这样,张作霖顺便做起土匪头子。张作霖占据八角台后,继续扩充队伍并把他的队伍起名为“保险队”,以便与土匪区分开来。

在当时有个大土匪海沙子,虎视眈眈一心想吞并张作霖的队伍。张作霖明白自己是打不过这个人的,况且此人还有巨匪杜立三做后盾。张作霖决定主动出击,提出和海沙子单打独斗,谁赢就统领双方队伍。




结果海沙子当场毙命,张作霖就毫不客气的收了海沙子的队伍,而在这些人中有一个人日后成了张的左膀右臂,他就是汤玉麟。干掉了海沙子后,张的名气是越来越大,光听他队伍的旗号“北霸天”,就能感受到他那时的霸气。清政府面对日益强盛的土匪也是头痛,于是决定招安,张作霖顺应大势,就从土匪头子变成了巡防马步游击对管代。

当了官的张作霖混迹官场那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一面用剿匪得来的财物贿赂讨好上司,一面加强队伍的军事训练,以确保他的军事武装。



张作霖的队伍驻扎在新民府时,和日本人发生了冲突,日本人杀了他俩个手下,张作霖知道后暴烈脾气瞬间爆发,小日本竟敢欺我,立马找到日本人强烈要求杀人偿命。

不料日本人竟然以“正当防卫”为由,傲慢的只拿出1000两白银完事,张作霖冷冷的看了一眼日本人,拿了银子转身就走,土匪出身的他怎能咽下这口恶气。就命令他的部下:“立刻,马上给我打死三个日本兵”。



事后,日本人要求严惩凶手时,张作霖对日本人说:“在你们日本人眼里,一条命就是500两,这三个人1500两银子,你拿去吧。”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日本人无话可说,只得灰溜溜的走了,从此日本人对张是又惧又恨。


文史长河

张作霖并不是大字不识,只是文化程度比较低而已。张作霖早年间参加了,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是中国失败了,所以才脱离了军队。回来家乡办起来保险队,保险队也并不太平,被金寿山的土匪所打败了。投靠到了八角台的张景惠那里,由于是出过国,张作霖的眼界比较一般人都要高出一筹。所以张景惠才把八角台的保险队长一职让给了,张作霖来担当。也正是从八角台出发,张作霖一步一步的,走到了,民国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奉天督军,东北三省巡阅使的高位。最后成为了,安国军总司令海陆军大元帅。


爱看爱思考

张作霖成功轨迹,看起来充满传奇和偶然性,然而在种种偶然性背后则蕴含着必然性。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他刚烈果断,虽然粗话不断,但是心思缜密。他这样的性格绝不会甘愿做个平庸的普通人的人。他是名副其实的一代枭雄,拥有这个称呼,除了他性格以外我认为他还具备了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张作霖出身江湖对江湖意气看的很重,对朋友,对部下讲仁讲义。虽然他个子不高,但是心胸宽广。在江湖结交了很多生死兄弟。为他日后撅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绝不做对不起老百姓的事。张作霖穷苦出身加上战争残酷,他知道百姓想什么盼什么。很多事例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第三:知人善任,敢用人,会用人。培养和形成了奉系坚定的班底。

张作霖是个复杂的人,很难用几句话概括。但是他又是透明的人,往往几句话就能让人看出他的诚意感动于他的真诚。这些都是他聪明常人无法比拟的特点。直到他从穷小子在乱世中撅起最终成就大业。

我个人觉得是除了以上几点还有他心中坚守的为人处事原则,那就是他亲笔写下的横幅:天理良心。




小球球888888

土匪常常被称作“土皇帝”,能从“土皇帝”当到“东北王”,甚至做了“真皇帝”,除了张作霖也没谁了。他的成功之路和成事之道,是绿林好汉们的经典范本。

首先,张作霖的义气让他获得很多交心过命的哥们儿。张作霖曾在体制外生存,结识了不少道上的朋友,为了生存得更好,彼此抱团很紧,而义气贯穿其中。张作霖和非血缘关系的朋友关系之好,很多时候甚至超越了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奉军讲的是爱国,有的是义气,只要人人爱国,大家有福同享,有祸同当,也就能打仗。”张作霖讲义气最著名的例子是处理与把兄弟汤玉麟的关系,即使后者带兵反叛自己,张作霖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这使他获得了很多兄弟的尊重和爱戴。

其次,张作霖仗义疏财,使大家相信跟着他干有好处。有的人做老大喜欢吃独食,这种人格局太小,成不了大气候。张作霖不同,他对奉系集团的主要成员一向大方,不仅给钱,给权,还给兵。这种“恩泽”还惠及不少其他军官。一次,某旅长挪用24万军饷被发现,打算跑路,跑不掉就自杀。张作霖是怎么处置的呢?他大骂:“你小子太没出息,一个人的生命,岂止值二十四万元,你跟咱们做事,还怕没钱用吗?你好好把军队带好,这笔钱我拨给你好了。”

再次,张作霖还会一些帝王之术,对笼络人心很有效。比如,汉高祖刘邦有“约法三章”,张作霖来得更简单粗暴:他三章,我就一章——“干不好就枪毙”。他还亦步亦趋学曹操。镇压郭松龄兵变后,张作霖心情很好,大宴群臣。大家正吃得畅快喝得高兴,突然一口箱子被抬入,来人大声报告:“箱中皆是鬼子死后所搜得城内人和鬼子的密件。”要是按这些密件追查,不知多少人得掉脑袋,所以在座不少人慌神。张作霖一句话让所有人放心了:给我烧了!

张作霖的本事当然不只这些,上面不过是“三个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