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真正的“新四军之父”

说起“新四军”,好像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叶挺,一是因为叶挺是新四军的第一任军长,二是当年北伐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叶挺就是第四军的独立团团长,因此,叶挺一度有“新四军之父”的美誉。

但实际上,真正的“新四军之父”另有其人,就是项英。

他才是真正的“新四军之父”

因历史的原因,项英这个名字在我军中一直都不大显眼,但其实他在早期的地位非常高,无论是党内还是军内。

1928年7月19日,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项英当选为政治局常委。跟他同时当选常委的还有四个人:周恩来、向忠发、苏兆征、蔡和森,政治局委员还有张国焘、瞿秋白。

要知道,这个级别是非常高的,可以参考中共七届一中全会,当选政治局常委的五人分别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也就是名扬天下的“五大书记”。

但对项英来说,政治局常委还不算最高的,两年半后,即1931年1月,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周恩来任中央局书记,但因周恩来当时在上海,书记一职由项英代理。而中央局委员中,有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都是项英的下属。

而且,项英还担任军委主席,副主席中也包括毛泽东、朱德。

这样看来,不管是在党内,还是军内,项英都曾是毛泽东和朱德的顶头上司。

他才是真正的“新四军之父”

(图:前排左起:康生、毛泽东、王稼祥、朱德、项英、王明;后排左起:陈云、博古、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

当然,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光芒是谁都覆盖不了的,在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毛泽东成为政府主席,项英与张国焘是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也换成了朱德,副主席是彭德怀和王稼祥。但在朱德带兵出征时,仍然由项英代理军委主席。

在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副主席期间,项英充分发挥出了杰出的才能,尤其在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上出力甚多,而且将“八一”南昌起义作为我军的建军节,也是他主导确定的。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而项英,则被安排留下来,掩护红军主力撤离。当时,留给项英的部队只有3万人,其中1万多是伤病员,剩下的1万多人中,还有一半的武器都是大刀。这样的一支队伍,来抵御国民党的50万大军,其难度可想而知。

他才是真正的“新四军之父”

项英率军抵抗了半年后,不得不做出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地打游击。那段时间,是部队最艰苦的时候,有陈毅的《赣南游击词》为证: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后,这支部队才重新迎来了生机,被改编成新四军,长期奔波在外的叶挺被请回来担任军长,而项英则是政委兼副军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这支部队已经分散到了南方八个省,其复杂程度让人难以想象,但因项英无与伦比的威望和号召力,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就将八个省的全部游击队都重新集合了起来,这确实是非常难得的。陈毅后来也说:“项副军长以其历史地位在全党的威信,使南方八省游击队造成铁的力量。以后跟叶军长合作,使改编成功,这是本军成立的关键。

因此,说到“新四军之父”,应该首选项英,居功至伟!

他才是真正的“新四军之父”

然而,皖南事变的爆发,让项英遗憾地死于叛徒之手,年仅43岁,正是大展宏图的最好年龄。

杀害他的叛徒,名叫刘厚总,是他的副官。1941年3月14日凌晨,项英和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正在熟睡,被刘厚总开枪打死,然后刘厚总投奔了国民党。

然而,刘厚总并没有得到梦想中的升官发财,而是被押送到重庆,关在了渣滓洞监狱。确实,这样杀主求荣的小人,在任何时候、任何阵营都是被唾弃的。

直到1948年,刘厚总才被放了出来,结果他还不知悔改,竟然给蒋介石写信,说:“以项英之才能,设令尚生存于今日,其影响之所及,不难设想!而厚总之所贡献于政府者,其价值如何,当亦不难估计。”要求国民政府给他重赏。

真是可笑到了极点!无耻到了极点!

关于刘厚总的结局,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在1949年11月,解放军打进重庆时,在乱军中被踩死;第二个是1952年8月,刘厚总在江西南昌被揪出来,当众枪决。总之,不得好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