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紫光重啟海外“購買”模式,這回主角又是誰?

文|艾檬

校對|範蓉

圖源|紫光

集微網消息,在前兩年的大手筆收購遭遇到美國的“堵截”之外,紫光集團也暫時收“心”,從併購模式轉向資源整合和合縱連橫,超密集的運作和大手筆的投入,一個脈絡清晰的“從芯到雲”的龐大產業鏈佈局大衹成形。但近日據公開消息,紫光集團又獲取法國羅裡埃控股有限公司全部股權。集微網檢索網上資料發現,法國羅裡埃控股有限公司名不經傳,是一個提供連接器的廠商,紫光集團的此番收購到底意欲何為?將對紫光集團帶來哪些影響?

細節曝光

據集微網得到的一份公開資料顯示,紫光集團或其關聯方擬通過股權收購的方式從相關股權出讓方處購買法國羅裡埃控股有限公司(該公司及其持有股份或者表決權50%以上的子公司合稱為“標的集團”)100%的股權。交易後,紫光集團或其關聯方將單獨控制法國羅裡埃控股有限公司。

據悉,法國羅裡埃控股有限公司是設立於法國的一家實體,旗下運營實體主要提供電子連接器和RFID標籤等產品。

對這一交易案例來看,審核方對這一案件標註為存在上下游關係的參與集中的經營者,且雙方在上下游市場所佔的市場份額均小於25%。一方面是法國羅裡埃在全球和中國電子連接器市場的市場份額均小於5%。另一方面,在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代工服務市場,紫光集團佔比小於5%,而在中國封測市場份額為5-10%區間。

因而,如果單從以上因素分析,這份併購對行業的影響可能不像之間那麼“顯眼”,或有大機率獲批。

影響幾何

紫光集團在半導體業的佈局以長江存儲、紫光展銳、紫光國芯為主力,涉及閃存、手機芯片、無線芯片、安全芯片、FPGA等,還將持續在AI和 5G芯片等領域持續深耕,構建了一個張力十足的芯片網絡。

但在連接器領域紫光集團還是“空白”。此次併購法國羅裡埃或是一著佈局連接器市場的新“支點”。要知道,連接器應用範圍非常廣泛,汽車領域是連接器最大的市場,平均每輛汽車需要約幾十甚至上百美元的連接器;此外智能手機、PC等均需要大量使用連接器。

據BISHOP ASSOCIATES 的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全球連接器市場規模有望突破600億美元,國內連接器市場規模接近 1700億元,市場潛力巨大。雖然目前市場巨頭以泰科、莫仕、安費諾等為主,但未來應用領域的轉型升級亦需要連接器的不斷革新。

此外,通過此次收購,紫光集團在RFID領域也補充了“彈藥”,在物聯網芯片領域能夠再添競爭籌碼。

還看行動

最近中興事件的發酵更讓業界體會到我國半導體業在高端芯片,在設備、製造、材料產業鏈環節的缺失,在生態上的無力等等。

反思對策,由於受瓦聖納條約控制,中國未來想借助併購獲取半導體技術及市場等資源將愈加困難,尤其在中美貿易戰時不時就會非理性燃起的今時今日,國外在高端核心技術上顯然築起了鐵壁銅牆,未來“以併購獲技術”之路將難以走通。

紫光集團在海外併購受阻之後,近兩年聚焦國內,通過“123”的一系列戰略部署構建了從芯到雲的大產業佈局,亦讓業界對紫光寄予厚望。根據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起,紫光系共投資(包括併購)了近20家(不包括後期暫停或終止的)企業,斥資近千億元。其中涉及芯片相關領域的併購或者投資超過13家。

但收購之後,如何發揮“冪次”效應,如何潛心發力重大原始技術創新仍是橫亙在紫光面前的難題。

“紫光走了一條與前人如中芯國際等不同的路線,剛開始試圖走捷徑,買買買,但實際上行不通,現在改道,建立了從芯到雲佈局,這一思路是對的。但業界對其認知大多與其行動有關,雖然紫光公佈了太多的合作,但在行動上還沒有看到太多效果,中國半導體業不是有錢就能解決的,還是必須自主研發,不斷沉下心來加強研發。” 半導體資深專家莫大康評判說。

畢竟,越是高起點,越要保持理性,降低姿態,從底層技術、實業角度驅動產業前行。中國與國外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而且芯片生產非常複雜,每一步都對材料、技術、設備、生產工藝提出艱鉅挑戰。如果遵循現有追趕路徑,不付出巨大的代價,指望完成趕超幾乎是不可能的。中國已經在發達國家後面苦苦追趕了上百年,深深瞭解單純追趕的艱難。或許我們真的期望,紫光的風光在“險峰”!

時隔兩年!紫光重啟海外“購買”模式,這回主角又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