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族樂器的一些小姿勢 馬頭琴有美麗的傳說與催奶的作用

相信很多人對中華民族的一些樂器還是不怎麼了解,只是知道有這麼一件樂器,但是你知道關於這些樂器的一些故事或者小姿勢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馬頭琴

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不但在中國和世界的樂器家族中,佔有一席之地,而且在民間藝人和牧民的心目中地位也非常高。

關於民族樂器的一些小姿勢 馬頭琴有美麗的傳說與催奶的作用

關於馬頭琴的起源,有不少美麗的傳說。相傳有一牧童蘇和為了紀念死去的小白馬,用它的骨頭、筋和尾做成了一隻琴,所以叫做馬頭琴。在蒙古族的生活中,馬頭琴還有個特別的用途就是——催奶!

春天是草原牧民最忙碌的季節,但是也面臨者一項最繁重的工作——接生小羊羔。最令牧民們揪心的就是母羊不給羊羔餵奶,於是就誕生草原上的一首催奶民謠《陶愛格》。這首神奇的歌謠搭配上馬頭琴悠揚的琴聲,就會起到奇妙的催淚作用,喚起羊的母愛

壎是吹奏樂器裡年紀最長的之一,根據歷史學家考證,早在原始時期,壎的演奏就已經很盛行,無論是聲音還是外觀,它都給人一種古色古香、雍容沉靜的歷史感,然而它一開始的用途可不是這麼溫文爾雅

關於民族樂器的一些小姿勢 馬頭琴有美麗的傳說與催奶的作用

壎源於一種名為"石流星"的狩獵工具,古人常用繩子繫上一個石頭或者泥球,擲擊鳥獸。其中,有的石頭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投擊獵物時,空腔由於氣流的作用便會產生哨音。這種哨音便啟發了古人制作樂器的靈感,於是石流星就慢慢地演變成了早期的壎。

鼓作為樂器是從周代開始,周代有八音,鼓被稱為是五音之帥。

關於民族樂器的一些小姿勢 馬頭琴有美麗的傳說與催奶的作用

在遠古時期,鼓被尊奉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同時由於鼓有良好的共鳴作用,聲音激越雄壯而傳聲很遠,又就被用作軍隊助威。

笛子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並且同樣與祖先的生產生活離不開,原始時期的笛是骨笛。

關於民族樂器的一些小姿勢 馬頭琴有美麗的傳說與催奶的作用

西漢八孔竹笛

祖先輩們點燃篝火,架起獵物,圍繞捕獲的獵物邊進食邊歡騰歌舞,利用飛禽脛骨鑽孔吹之,用其聲音誘捕獵物和傳遞信號!

是不是對一些民族樂器有了新的認知,但是我們不管他又怎樣的過去,我們只需要知道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們喜歡它,會一直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