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唯一有腦袋的樂器,聽到它的聲音會有想哭的衝動!

受訪人:莫德勒圖

採訪人:張藝凡

攝影者:王立力

馬頭琴是世界上唯一有腦袋的樂器,有了腦袋就有了五臟六腑,琴才能活起來。一把馬頭琴要由共鳴箱、琴頭、琴桿、絃軸、琴馬、琴絃和琴弓等部分一起組成。

世界上唯一有腦袋的樂器,聽到它的聲音會有想哭的衝動!

噴完漆的琴頭。

琴頭的製作分機制和純手工制兩種。就算是機制的琴,琴頭也必須用手雕,機器只能做出大概的形狀。從頭到杆都要精細打磨,杆要磨圓潤了,頭要雕細了。

機制琴的每個步驟都分開由不同的工人加工。男女都可以,會樂器、懂音樂是做琴的基本條件。馬頭琴上的馬頭上哪塊肌肉該大點,哪塊該小點都要控制到位,所以從頭部的工藝就能看出做琴人的木工功底。

世界上唯一有腦袋的樂器,聽到它的聲音會有想哭的衝動!

莫德勒圖正在製作琴頭。

現有的馬頭有幾十種樣式,可以按現有樣式來刻,也可以創造,莫德勒圖做的純手工琴都是自己設計的馬頭。

純手工制琴需要先畫設計稿。如果用機器就沒這步驟,要自己先做一個模型,按照已經有的標準尺寸做出模型,之後的琴就按型把木板一掐就成。

做馬頭琴所用的木板有講究,不同部位用的材質不一樣。琴身所用的基本木料是楓木,最好用整棵楓木,上面有虎皮紋。

世界上唯一有腦袋的樂器,聽到它的聲音會有想哭的衝動!

莫德勒圖正在製作馬頭琴。

面板的材質是白松,學名叫作雲杉,它的質地輕軟,木質密度均勻,而且紋理通直,能發出更加細膩的音色,所以在各種樂器中都被普遍使用。現在使用的柏松需要從俄羅斯進口,那裡比較多。

但是古制馬頭琴的面板並不是木質的,而是皮面的。以前的琴都是皮面,皮面琴在草原上表演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到了現代舞臺上表演,皮面的馬頭琴會遇到很多麻煩。

比如在眾多舞臺燈光照射下,臺上溫度會隨之升高,藝人在演奏的過程中一直處於這種高溫之中,皮面不適應這樣的高溫,它會在高溫中發生變化從而影響演奏。

世界上唯一有腦袋的樂器,聽到它的聲音會有想哭的衝動!

馬頭琴的面板。

而且皮製面板的音量微弱,不足以響徹一個百人演奏廳,皮製面板的琴聲無法清晰地傳播到最後一排觀眾的耳朵裡。所以有馬頭琴藝人對琴進行了改革,開始選用木製面板,木板的強度要遠遠超過皮面,音量也得到了巨大提升。

馬頭琴的琴桿多為半圓形柱狀體,前平後圓,正面為按弦指板,上端設有山口,下端裝入琴箱上下框板的通孔中。馬頭琴工藝還有一個新改革,要在琴桿上鑲烏木。

烏木來自緬甸,很硬,有助於加強琴桿的硬度,起到支撐的作用。這個新工藝是90年代開始的,那時候才能買到這樣的新材料。

世界上唯一有腦袋的樂器,聽到它的聲音會有想哭的衝動!

莫德勒圖正在製作琴桿。

琴身製作好之後還要風乾、噴漆、上弦。馬頭琴的兩弦分別由40根(裡弦)和60根(外弦)左右長馬尾合成,兩端用細絲絃結住,上端纏於絃軸,下端繫於琴底的尾柱上。琴弓則多用藤條或木料製作弓杆,兩端拴以馬尾為弓毛。

世界上唯一有腦袋的樂器,聽到它的聲音會有想哭的衝動!

給馬頭琴上弦。

世界上唯一有腦袋的樂器,聽到它的聲音會有想哭的衝動!

莫德勒圖目測上好弦之後的馬頭琴。

最後是調音,這是馬頭琴製作中最重要的環節,藝人要把細小的音柱和音梁放入琴箱內。這和提琴的原理是一樣的,大、小提琴都需要音梁和音柱。

音梁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支撐面板,抵抗來自琴絃、琴碼的壓力;第二個是傳導。

世界上唯一有腦袋的樂器,聽到它的聲音會有想哭的衝動!

製作完成的馬頭琴。

通過音梁把琴碼的振動分散到面板更多的面積上,這樣使低音會好一些。音柱是把面板的振動傳導給背板,讓面板和背板同時振動,叫共鳴。音柱在高音一側,音梁在低音一側。完成調音,一把琴就基本完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