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济南村庄系列之历城殷家小庄,与明朝“殷阁老”颇有渊源

老济南村庄系列之历城殷家小庄,与明朝“殷阁老”颇有渊源

1928年济南最早的航拍照

殷家小庄:

殷家小庄 位于洪家楼东南面,花园路南侧。南为甸柳庄,北邻七里堡。362户,911人。设殷家小庄社区居民委员会。近处有洪楼广场、百年山东大学老校、百年洪家楼天主教堂、省图书馆等。

老济南村庄系列之历城殷家小庄,与明朝“殷阁老”颇有渊源

老济南村庄系列之历城殷家小庄,与明朝“殷阁老”颇有渊源

卫星地图看殷家小庄(非全貌)

济南郊区概貌图

史书记载:

明代,原称小庄。明礼部尚书殷士儋后裔曾居于此。在《殷氏族谱》跋中记载:“适于历城东殷家小庄,一故戚处得一族抄本……由殷士儋八世孙殷允斌(字重光)着手修谱”。沿称殷家小庄。县志记载:明崇祯《历城县志》“龙山路:小庄”,清乾隆《历城县志》“东南乡南保泉三:殷家小庄”,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张马乡南保全一:殷家小庄”。《山东通志》有“殷衡墓在殷家小庄”的记载。

老济南村庄系列之历城殷家小庄,与明朝“殷阁老”颇有渊源

殷士儋

殷士儋和殷家小庄:

说起殷家小庄,不得不提的就是殷士儋

殷士儋(1522年―1581年),字正甫,又字棠川,济南历城人,因官至内阁大学士,人称“殷阁老”。殷士儋在诗坛颇负盛名。明代嘉靖年间,历下诗人号称“边(贡)、李(攀龙)、殷(士儋)、许(邦才)”。士儋与李攀龙等游。有《金舆山房稿》十四卷、《明农轩乐府》等著作传世。见《四库总目》。评价殷士儋的诗“体齐鲁之雅驯,兼燕赵之悲壮,禀吴越之婉丽,是吾乡一巨手。

那么殷家小庄和殷士儋什么关系呢?原来殷士儋的曾祖殷衡于明代景泰四年(1453年)山东乡试以第五名中举人后,选授为永平府(今河北卢龙县)训导,因为“身率教士,造就居多”,故而迁德庄王府教授,随德庄王朱见潾来到其封地济南,遂在历城安了家。逝世后,殷衡被葬在殷家小庄附近。自此殷氏后人便在殷家小庄居住,守护先人陵墓,绵延数代不息。

注释:朱见潾:明英宗朱祁镇第二子,初封荣王,后封德王。初建藩德州,以德州地方贫瘠,改济南,德王封号不变。德王府就是今珍珠泉大院,清代为巡抚衙门。

殷家小庄和殷家林:

万历九年(1581年)殷士儋卒,追封太保。因官至内阁大学士,时人称“殷阁老”,葬在历城县吕王庄(今市中区殷家林村)凤凰山之阳,墓地修好后改为殷家林。后人称其墓为“阁老墓”。

老济南村庄系列之历城殷家小庄,与明朝“殷阁老”颇有渊源

图片来自网络

发现殷氏族谱:

1986年在济南殷家林村发现了《殷氏族谱》,《殷氏族谱》是用硬质兰布书套保护,采用竹边纸,线装,有水浸痕迹,但完整无损。缮写本,小楷,字迹十分工整。缮写者署名为“历下竹泉氏朱增贻。”朱增贻作跋,记载了此谱的形成,是在清嘉庆十五年前后,由殷士儋八世孙殷允斌(字重光)着手修谱。跋中记载:“适于历城东殷家小庄一故戚处得一族谱抄本,其中不无缺漏,又考碑碣诸文集始成大略。”但殷允斌“不幸而逝。”他的伯弟殷允诜(字翼光),“念先人之旧泽承伯兄之遗忘,复加参考而此谱遂成。殷允诜委托朱增贻缮书,朱不得辞而谨书焉。”

这卷《殷氏族谱》的内容分为:世系合叙图,世系分叙图、诰命、谕祭文、碑铭、序、行状、列传、文集目录、县志杂考、外集等十几个篇章,系统地记载了殷氏从始祖至十四世祖宗(殷士儋为六世)的概况;记载了从明成化年至崇祯年历朝(约一百五十余年)对殷氏家族中重要人物的评价。特别对殷士儋的记载尤为详细。其中包括明李攀龙(历城人、嘉靖进士)、于慎行(隆庆进士)、清周永年(历城人,乾隆进士)等名人撰写的碑记、列传、祭文。

殷氏族谱记载:历城区殷家小庄、市中区殷家林和长清区崮山殷氏后裔为同一支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