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成都正在消失的6大經典民俗

一說到成都的民俗大家就會想到川劇變臉、茶鋪蓋碗兒茶。

說說成都正在消失的6大經典民俗

其實,成都的世俗文化遠不至這些。

老成都有十大名小吃:陳麻婆豆腐、毛血旺、夫妻肺片、二姐兔丁、老隍城傳統鍋魁、擔擔麵、龍抄手、鍾水餃、韓包子、川北涼粉。

老成都兒時有十大遊戲:風車、拍洋畫、騎馬馬尖、摻牛牛、玩黃泥巴、跳房、崩彈子、抓沙包、飛鏢、跳拱。

另外,老成都還有六大經典民俗

曉得一個算你厲害

魚市

說說成都正在消失的6大經典民俗

古代的成都市內河流縱橫,簡直就是一座水城。從水碾河、金河街、御河街、小河街、順河街這些街名可見一斑。

說說成都正在消失的6大經典民俗

所以老成都人不愁沒有魚吃。泥鰍黃鱔之類絕不像今天這麼貴重,一般人都吃得起。鯉魚鯽魚甚多,絲毫不稀罕。

說說成都正在消失的6大經典民俗

除了走街串巷賣魚的,老成都還有南門大街、湖廣館街的魚市蝦市。拂曉之時,城內城外以捕魚蝦為生的人便擁入魚市蝦市,一天的勞碌便開始了。

竹器

說說成都正在消失的6大經典民俗

竹子是南方的植物,竹器也大多隻能在溼潤南方使用,到了北方就會爆裂散架。在成都,竹器用久了也會壞,如竹椅的靠背坐墊破朽了、筲箕的邊張開了、竹籃烘籠的蔑條掉了……壞了的竹器可以留著,等修竹器的一吆喝,全都整舊如新。

說說成都正在消失的6大經典民俗

修竹器的帶著一捆竹子、蔑條和工具四方遊走,不愁找不到生意,因為竹器在成都人的生活裡實在是太重要了。

說說成都正在消失的6大經典民俗

從吃飯用的筷子、買菜用的籃子到廚房裡的系列炊具、桌椅板凳、曬衣服的竹竿、出行的箱子竹篼、掃地的掃把,無一不是竹。所以蘇東坡有名言:“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

涼蓆

說說成都正在消失的6大經典民俗

隨著季節的變換,人們的需求也相應有所不同。冬天的圍爐取暖,夏夜的樹下納涼都極富情調。

老成都的夏天,就有許多“出賣清涼”的職業,有的小孩專在茶館理髮鋪等公共場所為人搖扇,充當別人的“電風扇”,有賣涼悠悠甜滋滋的冰粉涼水的……那時也有人瞅準了“售後服務”這一行,不過維修的不是家用電器,而是補扇子、補涼蓆之類。

說說成都正在消失的6大經典民俗

老成都人睡的涼蓆是用竹蔑條編成的,人的肌膚緊貼竹子,竟是十二萬分的愜意。摩挲久了的舊涼蓆,光滑熨貼,最為舒服,所以即使它用壞了,老成都人也捨不得扔,請那帶著蔑條沿街吆喝“補涼蓆”的重新修好,又可使用,花錢不多,何樂而不為?

水桶

說說成都正在消失的6大經典民俗

老成都人家家戶戶離不得水桶。那時沒有自來水,得用水桶去井裡提水,到河邊挑水。老成都人幾乎所有的日常生活用具都是耐用消費品,哪怕是鍋碗瓢盆,筷子刷把,幾十年不換,說不定還是傳家寶。

說說成都正在消失的6大經典民俗

木桶漏水了,或散架了,斷然不會拿木塊來當柴燒。若是小毛病可以自己動手修理,大毛病就讓專業箍桶匠來醫治。今天,桶的材質更加多樣化,有白鐵皮桶、鋁桶、搪瓷桶、塑料桶等,都市裡木桶已幾近淘汰。

打草鞋

說說成都正在消失的6大經典民俗

鞋只是腳的保護性外套。老成都最便宜的鞋是草鞋。成都是糧倉,穀草麥草秧草蓆草甚多,打草鞋、蓋草房、編草帽、捆貨物、編草蓆的原料是不缺少的。

鄉場上都有打草鞋賣的鋪子,而且許多人家都有打草鞋的技藝。這也算是就地取材了。

代客冒飯

說說成都正在消失的6大經典民俗

成都服務行業的周到細緻頗有人情味,茶館裡賣香菸的可以論支賣,賣水人挑的是河心水,碗破了有人補,刀鈍了有人磨,屋漏了有人撿瓦,天冷了有人出賣溫暖,天熱了有人出賣清涼……麵館裡還有一項便民措施:代客冒飯。

說說成都正在消失的6大經典民俗

顧客帶碗冷飯,館子裡會用麵湯將飯冒得熱氣騰騰而不收分文。若是兜裡還有幾個小錢,也可以來碗素面肥腸煮涼粉什麼的做菜。

說說成都正在消失的6大經典民俗

如今當然沒有這些行業存在的必要了,但那種人情味卻是不該消失的。

說說成都正在消失的6大經典民俗

成都春色來天地,唐風吹拂浣花溪

浣花閬苑東君住,送仙橋下露凝脂

也許老成都的這些民俗

將永遠埋藏在人們的記憶中!

你好,我是成都吃喝玩樂團。

幫成都人解決哪兒好吃、哪兒好耍的世界性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