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實踐中堅持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

——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有感

周明輝

(2018年4月11日)

近日,在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之餘,又一次抽空學習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現結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就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通過當年那些與習近平總書記同吃同住同勞動的鄉親和知青們的回憶講述,原汁原味地呈現了習近平總書記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陝北黃土高原七年知青歲月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曆程,真實再現了總書記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一個個具體生動的故事,展示了青年習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愛國為民的家國情懷、勤奮好學的進取精神、求真務實的良好作風、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內容豐富、思想深刻、文風樸實、引人入勝。可以說,這既是一部黨員幹部錘鍊黨性的生動教材,又是一部做好群眾工作、帶領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的典型案例,更是一部黨的領袖在艱難環境和曲折經歷中鍛鍊成長的珍貴史料。這對我們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認同維護習近平同志的領導核心地位,深刻理解、準確把握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我們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委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實市委“黨建統領,‘四化’統籌,交通先行,產業支撐,決戰脫貧,決勝小康,建設綠色開放幸福美好新平涼”的發展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讀完《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感觸頗深,很受教育。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在今後的工作中,自己將堅持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主動履職盡責,勇於擔當負責,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建設綠色開放幸福美好新平涼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一、堅持向總書記看齊,就是要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理想信念

讀完《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青年習近平在任何時候都能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堅持社會主義信念毫不動搖。1969年,年僅15歲的習近平從繁華的首都來到黃土高原的山溝裡,當時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不僅食品匱乏、飲水困難、環境惡劣、衛生條件極差,加之在那個特殊年代受到許多“無端的非議與‘特殊對待’”,“別人做事從零開始,他卻要從負數開始”。然而,即便是在這樣個人處境極為艱難的條件下,青年習近平不僅沒有因此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且始終沒有對黨產生過任何的懷疑和動搖,期間先後寫了8份入團申請書、10份入黨申請書,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生動詮釋了什麼叫矢志不渝、什麼叫理想堅定,為我們樹立了堅守初心不動搖的學習楷模。

對黨絕對忠誠,聽黨話、跟黨走是黨對黨員的基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我們共產黨人的根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現在看來,當初總書記在梁家河,他在不知道自己要待多久,也看不到自己未來的情況下,經受住了曲折經歷和艱苦磨礪的考驗,將對黨的絕對忠誠根植于堅定的信仰中,體現在具體實踐之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廣大黨員作好了表率,豎起了標杆。同時,也正是因為這份不忘初心的堅守,讓他在艱難困苦中經歷摔打、挫折、考驗,做到了寵辱不驚、百折不撓、樂觀向上,真正實現了人生的昇華和超越,為日後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奠定了非常堅實的人格基礎。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充分了解學習這段歷史,有助於我們更加深刻地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實質,始終保持思想上的絕對純潔、信念上的絕對堅定、政治上的絕對清醒,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助於我們更加牢固地樹立“四個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始終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二、堅持向總書記看齊,就是要養成愛讀書、善思考的學習意識

“近平在梁家河從來沒有放棄讀書和思考”,“近平很喜歡讀書學習,也喜歡寫東西”,“近平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時間,我就沒見他離開過書本,沒見他放棄過讀書”,“近平讀書有‘書癮’”,熱愛學習、酷愛讀書幾乎是書中每一位受訪者都談到的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印象。“他在田間地頭休息間隙抓緊讀書,幹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書到深夜”,“他晚上湊近煤油燈看書,煤油煙經常燻得他臉上、鼻子上都是黑的”,這些質樸的語言,為我們形象地刻畫出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青年習近平“白天勞動、晚上看書”堅持學習的生動畫面。

學習是人生進步的階梯。青年習近平閱讀的涉獵面非常廣泛,與習近平一起到梁家河插隊的知青趙華安、張春富說,他讀的書有政治、歷史,有文學、哲學、軍事,他還注重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中國經典古籍。今天,我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講話中之所以具有哲學的眼光、底蘊和智慧,之所以能把握歷史規律和歷史經驗,之所以常常引經據典、信手拈來,就與他注重學習、讀書有關,與他“厚積薄發”的積累有關。所以,他號召領導幹部“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號召領導幹部“要重視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要讀點歷史”,都是他的經驗之談,很大程度上源自他青年時代讀書學習經歷的深刻體悟。

今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平涼亦進入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很多,不論是新出現的問題,還是改變了形式的老問題,要認識好、解決好,唯一的途徑就是通過加強學習增強我們自己的本領。我想,我們每一位黨員幹部,特別是黨員幹部在新的形勢下都應該有“知識恐慌、本領恐慌”的危機意識,都應該積極響應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讀書學習的號召,堅持向書本學、向工作乾的好的同志學、向實踐學,經常到群眾中間、到基層一線開展調查研究、指導工作,既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踐,又在實踐中增長解決問題的新本領。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贏得主動,才能在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交一份人民滿意的答卷。

三、堅持向總書記看齊,就是要發揚不怕苦、肯吃苦的奮鬥精神

孟子曾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習近平總書記作為當時“年齡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隊時間最長的知青”,到延川縣梁家河插隊,從一開始要過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四關”,“扁擔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層一層掉皮、出血”,勞動“連婆姨都不如的每天五六個工分”,到“對跳蚤的毒素產生抵抗力”,“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繭子”,“拿到壯勞力的10個工分,成了種地的好把式”,他深深體味了最苦、最難的生活,經受住了物質上、身體上、精神上的苦難磨礪,並在苦難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昇華。

當今社會生產力已經有了很大發展,物質生活也日益豐富,我們很少有吃不飽肚子的擔憂,但是同樣會碰到“苦”的環境、嚐到“苦”的滋味。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堅持像習近平總書記學習,敢於吃苦、樂於吃苦、善於吃苦、不忘吃苦,以堅強執著、敢於挑戰的精神,面對工作中的各種困難,以不怕苦、不怕累的行動圓滿完成黨賦予我的職責,儘自己最大努力在服務群眾的窗口崗位上幹實事、做好事。

四、堅持向總書記看齊,就是要弘揚同甘苦、共患難的為民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7年,就是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7年,就是一心一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7年。“為群眾做實事是習近平始終不渝的信念”,“近平一心為民辦事又善於為民辦事”,“群眾需要什麼,近平就幹什麼”,這些都道出了習近平總書記腳踏實地為群眾辦實事的務實精神和開拓精神。從初到梁家河才幾天就去弔唁一位老黨員過世的母親,到對智力有點缺陷的靈娃之包容、關心;從對乞食老漢“解衣推食”到帶領幹部、群眾打壩、挖井、辦縫紉社、代銷點、鐵業社、磨坊、辦沼氣,青年習近平從一個“迷惘、彷徨”的知青到認為自己“就是個普通農民”,還經常說他是“老陝”,甚至為了“幫助老百姓做點事兒”,放棄了當時難得的上大學的機會,這些事蹟無不反映出他已經完全把自己融入到農民群眾之中了,心裡只想著、裝著群眾,一心想著為當地群眾辦實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三番五次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強調“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強調“要把人民作為我們力量的源泉”,之所以一再強調扶貧要攻堅、扶貧要精準,經常到那些貧困地區體察民情,這與他這7年知青經歷所培養起來與人民的深情有關,與他在梁家河插隊所形成的為民情懷直接相關。

當前,我們正處於全面決勝小康的關鍵時期,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想只有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特別是要像總書記那樣完全把自己融入到人民群眾當中去,時刻站在群眾的立場想問題、幹事情,才能真切瞭解基層群眾的疾苦和貧困地區群眾生活的艱難,才能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才能夠有正確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為老百姓做實事、做好事。只有牢記總書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教誨,真正把責任扛在肩上,一切從實際出發,選擇人民群眾急需的事情去幹,選擇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去幹,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能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