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大灣區硅谷,香港殺入內地只能靠深圳!

深圳是大灣區硅谷,香港殺入內地只能靠深圳!

深圳的發展,就是一個奇蹟。

“從追趕時代到引領時代——從深圳發展奇蹟看中國改革開放40年”。這是近日新華社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主題報道的開篇標題。

“站在世界看深圳,這是不可思議的傳奇。”這是人民日報在慶祝改革開放報道中,對深圳的評價。

“中國的經濟開放從深圳起步,所以我十分有興趣訪問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在幾天前德國總理默克爾連任後的首次訪華行程中,除了北京還有深圳。

深圳是大灣區硅谷,香港殺入內地只能靠深圳!

這片2000公里不到的土地,見證過太多鉅變,誕生過太多“第一”。對於很多人來說,深圳已經很好了。在自豪驕傲之餘,深圳人或許也要思考一下:深圳會一直好下去嗎?或者說,未來深圳還能有多好?

前言

深圳是大灣區硅谷,香港殺入內地只能靠深圳!

本期嘉賓:

高海燕,知名城市與產業運營專家、創新企業成長“推手”。深圳市都會城市研究院院長、深圳市壹平臺創業研究院院長、深圳市企業併購促進會執行會長。曾被評為“深商意見領袖”、“深圳市房地產十大風雲人物之一”。

深圳是大灣區硅谷,香港殺入內地只能靠深圳!

深諳地產之道、曾頻頻活躍於行業裡的高院長,近幾年卻鮮少見到他發聲,似乎低調“退隱”房地產江湖了。

“可能是前些年天天談房地產有點談膩了。”高院長玩笑答道, 稱自己現在更專注於城市及產業的解決方案。在邏輯上,這與房地產也是強相關的。房地產畢竟也是城市價值的空間反應嘛。身兼多家機構院長/會長的他,剛剛從另一處辦公室趕到南山中心的辦公地點。

面對深圳發展現狀、未來城市走向以及產業發展等問題,高院長直言,未來的深圳潛力無限,區域間在發展上都會相對均衡化,福田中心不會衰落。

而國際化對於深圳來說,是必然之路,並不算很高的目標。深圳的發展重點,是要保持作為一片“無處不在的創新”的土壤的能力,讓創新能隨時發生。

合 作

”香港要殺入內地,還得靠深圳”

未來深圳的發展,已經不僅僅只是深圳自身的發展。

與周邊城市如何形成“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關係,是深圳一直在探索的重點。香港、東莞、惠州,乃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都是目標城市或區域。

深圳是大灣區硅谷,香港殺入內地只能靠深圳!

粵港澳大灣區 ——深圳的“硅谷”擔當

最近正火熱的粵港澳大灣區中,深圳到底扮演著什麼角色,可謂是話題度最高的問題了。高院長認為,深圳作為大灣區裡的硅谷,是實至名歸且無可替代的。

如何擔當起硅谷這個角色?深圳最強大的殺手鐧就是高科技產業。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深圳高級科技企業數量、比重、對經濟的貢獻,都是第一。為此,高院長用了幾組很有說服力的數據。

高科技產業在GDP比重中佔比最高(32%),科技企業的數量在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中最多,佔比最重。

深圳3萬多家科技企業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就有1.12萬家,這個數量是整個廣東省的一半。在大灣區的城市中的總量數和佔比數都是最高的。

深圳社會研發的總投入比例很高,2017年金額是900億,佔整體GDP比重是4.13%(接近全國平均比重的2倍),在大灣區中比重也是最高的。

對比舊金山大灣區中硅谷角色的城市特質,深圳的發展模式和文化表現是比較類似的:GDP貢獻值高、產學研一體、產業集聚度高、創新創業活動活躍、文化多元包容開放等等。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龍頭城市,香港國際化程度和現代服務業的水平,其中國際化能力、金融能力、物流功能、文化創意等都是領先的,都可以服務和輻射其它城市。

深港兩城各有所長,實際也在各取所需,從而形成“相輔相成”的和諧關係。在國際化的資源和通路上,在生產服務業資源上,深圳對香港是有需求的。但香港進入內地發展,深圳也是很好的平臺和通路。可以說,深港兩地是互為橋頭堡。

香港走的是服務業道路,產業結構成型後,城市進入高成本階段,反過來發展科技創新產業就有一定的產業基礎主體和產業生態障礙。

其實,香港的大學在科研方面有著很高的國際化水平,深圳完全可以利用這方面的資源,與自身高科技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緊密結合,讓兩地資本更好地融合,河套的深港創新及科技園設想就是一個很好的實驗模式。

深圳是大灣區硅谷,香港殺入內地只能靠深圳!

深莞惠一體化——深圳的價值和資源套現機會

在粵港澳大灣區之前,土地發展飽和的深圳在與周邊城市協作方面,就從未停止過腳步。

不管是已落實的深汕合作區,還是近期剛提出的深莞惠試驗區,既可以看作是深圳推動區域發展的支持模式,以發展的眼光看,也可以看作為深圳創新的空間經營模式,即所謂飛地經濟。

深圳是大灣區硅谷,香港殺入內地只能靠深圳!

深圳是大灣區硅谷,香港殺入內地只能靠深圳!

深圳是大灣區硅谷,香港殺入內地只能靠深圳!

高院長表示,深莞惠試驗區的提出,本質上就是深莞惠一體化戰略的落地化和可執行化。對於深圳來說,一體化可以成為城市價值和資源的套現機會。

三個城市中深圳綜合實力最強,頭部城市的地位和產業帶領能力方面都不容爭議。深莞惠一體化既可以促進深圳自身發展,也可帶動其他城市發展。

不同以往的緩慢推進,深莞惠一體化正在加速。近日,代表官方聲音的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王鋒表示,深圳要加快各地互聯互通,如深莞惠社保互通、房地產市場聯合調控等等。

一方面要加快“深莞惠實驗區”、“深汕合作區”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互聯互通,如通過深莞惠社保互通,解決深圳無房常住居民在周邊限購城市的購房問題;

另一方面要結合“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實施,加快出臺“深莞惠”房地產市場聯合調控政策,實現區域全體居民住有所居。

中 心

深圳一路向西造新特區

但福田依然是中心

一路向西,深圳多年來的發展軌跡確實如此。

“特區中的特區”前海拔地而起,成為了深圳新的城市中心。寶安中心區、沙井、福永、光明等西部片區,也跟著沾光,逐個成為熱門區域。

難道福田從羅湖手中接棒來的“中心之位”,如今又要拱手讓給前海了嗎?

福田中心區資源不會因為西移而衰落,未來依然是中心。”在高院長看來,福田作為深圳行政中心、城市交通樞紐中心,其現代服務業的集聚水平、商務生活的便利性,都不會因為另一個地區的發展而沒落。

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功能是需要多個片區承載的,福田和前海各有使命和任務,是深圳的雙中心。

深圳是大灣區硅谷,香港殺入內地只能靠深圳!

不管是西移還是東進,儘管在階段上存在有戰略突破的動機,但從長遠來看,深圳的區域發展都會是放射狀的,以實現城市化充分均衡發展的表現。深圳地盤太小,深圳資本能力較強,均衡化發展是一件可期的事。

未 來

2000平方公里太有限

深圳的冒險和務實不止於此

深圳是大灣區硅谷,香港殺入內地只能靠深圳!

近來,深圳承包了十餘家媒體的頭版,央視黨媒各種花式誇深圳。

——“深圳人膨脹了嗎?”

——“相比全國其他城市,深圳是最務實的了。”

高院長眼中的深圳,冒險和務實是其城市性格,深圳人一直都不是膨脹的人格體。在這樣的城市性格之下,深圳過往的輝煌成績有跡可循;而深圳的未來規劃也有著清晰的方向。

在《深圳2050》城市規劃中,宜居、公平、包容、創新、開放、可持續等詞出現頻率最高。要達成這些目的,深圳內部發展必須得到協調。這也就是高院長提到的,深圳未來的發展關鍵詞是協調,包括環境、產業、片區、生活各方面的協調。

深圳是大灣區硅谷,香港殺入內地只能靠深圳!

片區的發展就是城市化均衡,這是早晚的事

深圳是大灣區硅谷,香港殺入內地只能靠深圳!

平日裡樓市最常見的問題,不外乎“XX片區還會不會漲”。高院長則更看重長遠:不能短期看深圳哪個區域最好,以十年週期看,深圳每個區域都很好,未來整個深圳都有機會現代化。

片區的發展其實是城市化均衡。早期深圳的發展是城區開發、重點突破,未來是城市化均衡發展。

放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結構中來看,深圳2000平方公里的地盤實現全面現代城市化實可期的。如果把2000平方公里放在北京的盤子裡,也就是個比北京建成區大一點的地盤。

深圳是大灣區硅谷,香港殺入內地只能靠深圳!

深圳已是全球城市,國際化不是什麼高目標

深圳是大灣區硅谷,香港殺入內地只能靠深圳!

不管是以往的城市規劃,還是未來發展目標,深圳都是對標國際的。在深圳長期規劃中,早已佈局一帶一路發展,對外建構全球支點體系,對內培育國際交往空間。

深圳國際化是必由之路

,這並不是野心,也不是很高的目標。”高院長認為,深圳的城市發展一直都具備國際視野,始終有著做全球城市的願景,現在則越來越有做全球城市的資本

深圳的產業關聯度就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中國城市少數之一。由於在過往規劃中對標國際,深圳城市建設和治理水平已超越了中國很多城市,但仍需進一步國際化。

深圳是大灣區硅谷,香港殺入內地只能靠深圳!

沒有本地文化就是深圳最大的文化特色

文化可能是深圳人曾經最頭疼的問題。沒有文化,成了外界對深圳的固有印象。

“沒有本地文化,就是深圳的文化特色。”在高院長看來,這恰恰就是深圳的特色。

全球創新度最高的城市都是外來人口最多的,其文化都是多民族文化。多元化的文化就是國際化的本質。深圳要持續保有這種多元化的文化,持續保持充分開放度和充分接納度。

深圳是大灣區硅谷,香港殺入內地只能靠深圳!

價值鏈必須高端化“無處不在”創新土壤至關重要

在改革開放40年中,深圳已經創造了奇蹟。

在下一個40年,深圳新的增長極是什麼?想必這是每個深圳人都好奇的問題,畢竟這是判斷“深圳未來還能有多好”的重要參考。

高院長表示,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是碎片的、是不確定的、是泛在的。我覺得深圳沒有所謂的特定增長極,但有相對明確的方向。

一是讓產業鏈和供應鏈走向價值鏈的高端化,這是深圳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二是讓創新的社會成本更低,時刻保持“創新無處不在”的土壤。

深圳是大灣區硅谷,香港殺入內地只能靠深圳!

深圳的競爭力之本,在於“頭部企業”的源頭創新

從“科技荒漠”成為“創新之城”,深圳只用了30年多的時間。在這片創新的熱土上,誕生了華為、騰訊、大疆等科技創新領域的明星企業。

創新是深圳的標籤,而高科技產業不僅是深圳在大灣區的制勝關鍵,也是深圳未來發展關鍵。

深圳是大灣區硅谷,香港殺入內地只能靠深圳!

知識產權視角的深圳創新實力

據人民日報報道,深圳人愛說這樣三組數字: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為4.13%,接近全球最高的韓國、以色列水平;PCT國際專利佔全國的43.1%,連續14年居全國城市第一位;去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高達32.8%。

深圳為什麼那麼容易產生頭部企業?這是深圳競爭力之本。”高院長給出了答案。

這個基礎是在工業化過程中形成的:產業鏈邏輯下形成的精細化生產分工、高效綜合化的供應鏈能力。

這是深圳產業發展的底盤,在此基礎上產生了兩種現象:頭部企業的源頭創新驅動;頭部企業的產業鏈擴散帶動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在產業鏈邏輯上的創新分工不斷深化;產業環節聚合創新的不斷演繹。

深圳的中小企業大多都是在環節上創新的。深圳具備完整產業鏈基礎和高效的供應鏈整合能力,這些形成了產業運營的高效率,因此很多企業都能夠在環節上把創新做到極致。

深圳要保持高科技產業的比重,保持先進製造業的底盤。未來產業升級產業迭代,則是由高敏度的產業鏈和供應鏈決定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互相推動,這就是深圳產業升級迭代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