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西方哲学那么热,而中国哲学却无人问津?

为何大家在学习哲学时,都很热衷于西方哲学,而对于中国的哲学却总是不加重视,甚至无人问津呢?难道中国哲学没有可取之处,还是没有像西方哲学那样,形成一定的系统让人们为之着迷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讨下这个问题。

为何西方哲学那么热,而中国哲学却无人问津?

一位网友是这样理解的:

西方哲学史更具逻辑性,可读性强,相比之下,中国哲学显得晦涩难懂,西方哲学观点是两极化的,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两者之间选择一个为第一性,在中哲思想中,它们是统一一体的,但如何统一的呢?这里中哲中没有说明,也没有强的证据支持,不像西哲中,两个极端有两种最强的证据及依据支持。

在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中,“入世的哲学”与“出世的哲学”对立,“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对立,它们并没有被取消,而是被统一起来了,如何统一起来?求这个答案就是中哲的精神。

在强调以上的,东方思想观念里,两种极端是一元化的,这种统一的一元化,造成最大的麻烦在于,无论你怎么说,两个极端它都是对的,这就成了最大的困扰,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这种一元统一自然之道的哲学思想,形成了传统,而不加以变化和改进,进导致了中国封建迷信的思想。

西哲的可读性强,是因为其逻辑性强,字字清晰,文章结构完整,意思表达明确,反观中哲,从文言文中解放出来的白话文,不断地试图找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可谓艰难,比如《道德经》的白话文译,不同版本不一样的意思,自己读了,自己也感觉有不一样的意思,这么多意思和译文,到底那个才是“最接近”于原作者的?

文字表达不清晰造成了理解困难,同时也需要“悟”前人的意思,暗喻性过于强烈。

而隶属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恰好解决了我国的历史思想上的主要矛盾问题,成为了符合我国的哲学思想。

除了以上原因,也有不少人认为中国没有系统的哲学。

为何西方哲学那么热,而中国哲学却无人问津?

另一位网友认为:

中国算得上哲学的书籍只有《老子》《易经》,其它的如《论语》都是伦理学书籍,算不上哲学。西方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到现代的康德,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这不是西方哲学比较热的问题,而是古代中国很少研究哲学的问题。中华文化研究的是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问题,西方文化研究的是人与心灵和谐相处的问题,各种宗教研究的是人与神灵的问题。哲学将来可以是关乎人类肉体和心灵同生共死的问题,超越宗教。

而哲学大家冯友兰认为:

中国并非没有哲学或哲学大家,而是在鸦片战争前,没有形成自己的科学体系,中国在建国前一直没有科学,而不是没有哲学。冯友兰说,中国哲学家多没有精心形式系统的论著,更不像西方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样,拥有自己的一套哲学体系。但这种体系只是形式上的。要是论实质的话,中国哲学是有实质上的体系的,也能自成一派。所谓大哲学家的哲学系统或体系,就是指实质的系统,而不是指形式上的系统。

为何西方哲学那么热,而中国哲学却无人问津?

有学者认为中国哲学没有进步力量,总是在原地打转。冯友兰对此也不认同,他认为董仲舒讲孔子,王阳明讲孔子,还有后来的新儒家讲孔子,都是以发展进步的思路往前推动的,并没有举步不前。再比如郭象的庄子注解,已经对庄子的思想进行了强有力的发展和推进。由此看,中国的哲学是进步着的,发展着的,并不是一潭死水。

冯友兰认为要说中国没有一种学说体系的话,那不是哲学,而是科学。试着回想下历史,在建国前,近200-300年的科技发明创造中,中国能排上号或占有一席之地的几乎没有,伟大的三次革命(第一次是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是电的发明,第三次是计算机和通讯发明)一次都没有我们国人的身影,想想都是可悲的。

就连我们现在穿的西装,都是西方人发明的。人类历史上所取得的伟大科学成就,大都集中在欧洲和美国,这充分说明了那时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落后和闭塞,也证明了当时政府对科学和技术的不够重视。

中国为何没有从哲学中产生出科学?

世界文明古国,在刚开始都有科学的萌芽,尤其是古希腊时期哲学,很多的哲学家本身就是科学家和天文学家。但在所有的文明古国中,只有西方人(实际上就是欧洲人,尤其是西欧)开始认真的研究并实践了科学,增进了知识与权力。但中国的哲学家并没有按照这个思路发展,而是认为我们寻求知识是为了增加幸福。中国的哲学或哲学家总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自己的使命,讲究”内圣外王“之道,其最高目标或终极理想是圣人之德,帝王之道。至于那种把自然的各种原理搞懂和控制的知识,中国的哲学家并不以为然。

为何西方哲学那么热,而中国哲学却无人问津?

说白了,就是中国的哲学趋向于注重人是什么,而不注重人有什么。一个圣人即便完全不懂科学知识,也可以做圣人。由于这种一开始就形成的固定思维,所以,造成了中国人从一开始就不重视知识的自然运用,往往是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事物之表层。由于不重视科学,故仅有的最初的科学的萌芽,也没能被延续下来。以至于到了近代,也没有像西方那样,形成完整且正式的科学体系和科学制度。只是到了五四时期,才发现了科学和民主的重要性,大张旗鼓的开始学习和借鉴起了西学,那个时期,西学蔚然成风,学习西学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只要是稍微有些学问之人,大都有着西学东渐的趋向,甚至达到了一种全盘西化的病态程度。

冯友兰指出,除了科学,知识论、方法论和逻辑学在中国哲学中也几乎很少,即便有,也地位不高。这跟中国哲学的自我认识和主观客观有关,即中国哲学往往把个人与宇宙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像西方哲学那样,把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个人与世界一分为二地分开来理解和对待。因此,中国哲学在逻辑思辨、分析推理、二元对立,以及实证方法等方面,一直没有出现像西方哲学中的繁荣现象。

为何人们对西方哲学那么热衷呢?如果你有更好的见解或理解,欢迎后台留言,与众多哲粉一起探讨,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