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阿斯匹林预防心梗、脑梗时,可以吃吃停停吗?

青青静szw

首先,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我们应该先搞明白其为何对脑梗、心梗有预防作用!

心梗与脑梗其实是心血管疾病最严重的后果,它们在不同部位发生梗死,但却有个共同的病理基础:动脉血管内的粥样斑块糜烂或破裂。斑块糜烂或破裂后会引起体内大量血小板在短时间内迅速聚集形成血栓,导致动脉管腔闭塞,血流中断,无法向身体各个器官输送血液,使组织发生缺血缺氧,从而导致组织缺血坏死。这个过程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就会发生心肌梗死;发生给脑组织供应血液的动脉,就会发生脑梗死。而阿司匹林药理作用正好是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这样血管就不会那么容易堵塞,自然而然就降低了脑梗心梗发生风险!



其次,什么情况下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最后,如何正确服用阿司匹林?吃吃停停会有啥后果?

第一,阿司匹林一般分为两种:普通片和肠溶片。什么时候使用哪种是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脑血管病堵了,采用普通片,实在没有可以把肠溶片嚼碎了吃,但对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防治,大多数时候用的是肠溶片方法;


第二,服用时间,间隙及方法。建议在晚饭以后几个小时睡觉之前服用,会获得更好的效果,还带点额外轻度降压福利,最主要的是夜间血液流动慢一点,血液稠一点,效果会好一点!剂量一般控制在75-150mg之间,太少没啥效果,太多不良作用就大了,偶尔漏服一天没事,也不需要第二天把昨天的补回去,正常服用就可以了!但是:吃吃停停就很要命!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有些患者漏服几天,甚至一个星期,心梗脑梗就犯了的人不再少数!

第三,这点需要提醒你:大约一万个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减少成百上千心梗脑梗病例发生,但同时有时候难免会引起2例左右的严重副作用脑出血的发生。


医学小侦探

阿司匹林是一个百年经典老药,随着对阿司匹林认识的逐渐深入,阿司匹林已经成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预防心梗、脑梗的最大处方量的药物。


阿司匹林所预防的心梗脑梗,其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主要是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所导致的。所以几乎所有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防,都需要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的机理主要是因为阿司匹林不可逆转地抑制血小板上的一种酶,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诸多恶果,比如心梗和脑梗。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吃吃停停呢?


1.阿司匹林从口服到代谢短时间内可完成;

单纯的阿司匹林的半衰期非常的短暂,只有15-20分钟左右,在胃内吸收迅速完全。而且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酸性,所以在酸性胃液不溶解而在碱性肠液溶解,所以阿司匹林大多数都做成肠溶片。即便如此,肠溶片的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普通片来比较,也只能是吸收延迟3-6小时。而且阿司匹林吸收后的主要代谢产物水杨酸,是通过肝酶代谢,但由于肝酶代谢能力有限,水杨酸的清除为剂量依赖性。因此清除半衰期可从低剂量的2-3小时到高剂量的15小时。根据这些药理特性,阿司匹林肠溶片在体内的代谢,几乎可以确定的是24小时左右即可代谢完毕,所以,阿司匹林需要每日服用。

2.血小板每日都会更新;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阿司匹林1天内肯定代谢完,那么为什么停阿司匹林做手术需要1周的时间呢?这是因为,阿司匹林不可逆的结合血小板的一种酶,看到了,是不可逆的。一旦被阿司匹林结合这种酶,直到被结合的血小板死去,其功能一直都是被抑制的。而我们知道,血小板的寿命约7到14天,所以,我们需要被抑制的血小板丧失功能,就需要1周以上的时间。这个时候问题就又来了,既然是血小板被抑制后1周到两周才死亡,为什么我们不能每周口服一次阿司匹林呢?这是因为血小板并不是集体死亡,而是每天约更新总量的1/10,所以,我们仍然需要每天口服阿司匹林来抑制新诞生的十分之一的新生血小板。


3.吃吃停停反而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陈大夫没有见到其他吃吃停停增加风险的研究,但是2015年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的美国中风协会研讨会上,来自瑞士洛桑大学的帕曲克.迈克尔博士公布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中风患者如果间断服用阿司匹林,再次中风的风险会大大增加。由此可见,定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要良好的依从性,如果吃吃停停,和坚持口服相比,坚持口服药物的获益会远远大于间断口服药物。所以,为了生活的更好,我们还是坚持口服吧!


按时服药,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基础,毕竟除了阿司匹林,还有他汀、降压药、降糖药等好多药品,都需要你有良好的依从性。

因为,我们需要阿司匹林让我们活的更有质量,活的更有尊严。


如果您有什么健康疑问,可以关注心健康,我们每天都会把最新、最实用、最看得懂的科普推送给您!您也可以点击本人首页的在线咨询,我可以为您解决更多的健康疑问!


心健康

服用阿斯匹林预防心梗、脑梗时,可以吃吃停停吗?”,不赞成(不应该)吃吃停停,建议持续服用。这是由于服药的目的和药物的药理作用等决定的。

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梗、脑梗,那您一定是有服药的适应证的,需要服药预防疾病,这是一个长期和持续的过程。那服药就要遵循药物作用和代谢的规律,这样才能保证疗效

阿司匹林是怎样作用的呢?

阿司匹林预防心梗、脑梗,最主要的作用是抗血小板聚集。怎样作用呢?最主要的途径是不可逆转地抑制血小板上的一种酶(环氧化酶),这样,就抑制血小板上的花生四烯酸在酶的作用下生成血栓素(烷)A2。这种血栓素(烷)A2,是血小板上引发聚集的物质,还可以引起血管收缩。阿司匹林抑制了血栓素A2的产生,就抑制血小板聚集性,减少了血栓形成的机会(当然还有其他作用和途径)。

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和患者,血小板的活性是增强的。也就是说,血小板容易发生聚集,形成血栓。因此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疾病和“突发”事件。研究发现,对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服用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可以使心脑血管血栓事件(心梗、脑梗)的发生率减少20~30%。对于冠心病患者,心梗发生率可以减少20~50%不等,对于脑梗患者,再发风险也下降30~50%不等。

【如果吃吃停停

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后果就是药物作用不足血小板活性没有得到有效抑制而且同样承受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吃药本身就有风险,当然风险要明显小于获益)。

人体的血小板生存期大约在7~14天,每天都有10%左右的血小板更新,因此我们服阿司匹林一般要到一周左右才能抑制住大部分的血小板而起作用。以后每天服药,抑制新生的血小板,这样保持住药物的疗效。研究发现,大约有20%的完整血小板就能维持正常的止血功能。所以,服用阿司匹林的临床疗效可以维持48小时。但是,如果停药时间过长,新生的血小板增加超过20%,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就会恢复。

有些患者顾虑不良反应不按时服药,吃吃停停。可是一旦停药,药物抗血小板的作用很快就不足了,就会引发心血管事件,这在临床屡见不鲜。如有患者因为拔牙停药,可就在停药过程中脑梗了(所以现在口腔科拔牙有些不要求停阿司匹林了);有些冠心病患者因为有创检查停药,事后没有及时恢复服药,结果心绞痛发作、甚至心梗了。而吃吃停停,并不减少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结果是药物疗效达不到,还同样承担不良反应的风险。

所以,如果是适应证需要服药,那就规律服药,不要吃吃停停。当然,服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因为有时不良反应是无法预测的。但是阿司匹林总体的安全性还是好的。研究显示,服药每5000例可能发生1例上消化道出血;每年1000例仅增加1-2例颅外出血,却可以预防19例严重心血管事件。

还有,服阿司匹林后出血时不容易止血,所以要注意避免外伤、磕碰。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这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分,需要者才需要每天固定服用。如果不必要的,服用阿司匹林则会可能会增加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胃肠道出血等。

部分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者,会有明显的胃肠道不适症状,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加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来对抗这一不良反应,如果还不能耐受,可能需要更换其他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氯吡格雷等。

总而言之,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需要医生根据病情而定,一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就需要长期坚持服用,而不能吃吃停停。


惠大夫在江湖

既然问题是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梗、脑梗,那么,我就假定这些人是适合服用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人群(究竟哪些人适合或不适合服用阿司匹林,可参考我的问答:人到了多大年纪需要每天吃阿司匹林?)


既然是适合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脑血管病预防的,那么,李博士绝对不建议您吃吃停停。

首先,如果您是合适服用的人群,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对您来说一定是可以耐受的,服用阿司匹林一定是利大于弊,医生才会建议您服用的,所以没有必要因为不存在或非常小的风险而考虑吃吃停停。

其次,突然停用阿司匹林的确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2017年9月欧洲的一项对60多万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的追踪研究发现,停用阿司匹林,心梗风险增加了大约37%。而另一项更早一些的研究也发现,停用阿司匹林4周内,脑梗风险比正常情况增加了3倍(4.2%的发生率比1.3%的发生率),平均停用阿司匹林后发生脑梗的时间是9天。

这个研究结果跟李博士在临床上看到的情况也非常一致,李博士的病人也有因为各种原因停用了阿司匹林的,有的病人在停用一周后再发了脑梗,虽然,李博士并没有对此进行研究,比较一下停用和不停用到底差距多大,但停用阿司匹林后再发脑梗这个结果肯定是医生和病人都不想看到的。

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是由于它可以抑制环氧化酶,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由于血小板不能合成这个酶,所以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发生在血小板的“终生”,也就是大约一周左右,新生的血小板就完全替代了曾被阿司匹林抑制的血小板了!这时病人的血小板凝聚状态就回到没用药前了!心脑血管病的风险也就大了。


也有研究发现,围手术期通常建议停用阿司匹林,如果手术前三天就开始停用,围手术期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最后强调一下,如果是服用阿司匹林的适应征,一定要天天服用,不要吃吃停停,偶尔漏服一次不要紧,第二天一定要记得服。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停用,也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李博士和你谈健康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凝集,预防血栓的形成,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那么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的过程中,吃吃停停可以吗?如无禁忌或严重的副反应,一般不推荐吃吃停停这种方式。

李药师谈健康,点击右上方红色按钮“+关注”,更多用药科普知识与您分享!

为什么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防血栓吃吃停停

首先,对于血栓的预防,不管是发作过血栓或做过支架、搭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还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吃吃停停的服药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特别是二级预防,一定要谨遵医嘱,医生如果说一直吃,在没有内出血等重大副反应的情况下,就应该一直吃。

其次,虽然相关的文献报道较少,但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多或少也存在“撤药反弹”的情况,因此,如果是吃吃停停,吃一段时间就不吃了,想起又吃,突然停药,反而会增加血小板反弹性凝集的风险。

什么情况下应该停药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大的风险就是内出血。在服用前,应当全面的评估服用该药物导致内出血的风险,服药期间也要密切关注身体的状况。如果出现内出血的征兆,应及时停服,并就抓紧就医。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发生内出血的危险期是服药的前12个月,最大的风险期是服药的前三个月,因此,在服药初期,一定要多注意有没有因为服药出现的皮下出血、腹痛、呕吐、黑便等可能的内出血状况,如果发现,应停药就医。


李药师谈健康

神内小美医生,回答仅供参考,
欢迎关注或者留言,互相交流、探讨、学习!!!

首先是:

对于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脑血管病预防的患者,国际上指南推荐的是要长期服用;

小剂量阿司匹林(75—300毫克/天),我们用于脑血管病的一级与二级预防选择的剂量是(100毫克/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

(1)我的理解:

间断的服用阿司匹林有效的血药浓度达不到,所以起不到预防作用,或者预防作用减弱;

(2)研究指出:

小剂量阿司匹林(75—300毫克/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已经有研究显示长期用药获益明显,因为停药48小时,阿司匹林的预防作用就会减弱;

此外,我们目前建议服用的拜耳公司生产的“拜阿司匹林”标准剂量为100mg,这是一种肠溶制剂,在肠道内分解吸收,胃肠道副作用少(性价比较高)。


神内小美医生,回答仅供参考,
欢迎关注或者留言,互相交流、探讨、学习!!!

神内小美医生

对于评估以后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的人群,建议长期坚持服用。

如果是还没有形成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和他汀,偶尔吃吃停停影响虽然不大,不会短期发生什么心血管事件,但是这样的用药方式,不仅没有起到药效,反而还增加了出血、溃疡等风险,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吃。

对于已经发生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患者,如果这个时候你都还在听信谣言,还不吸取教训,还要自作主张随意停药,那真的不是医生不想救你了,是你自己不珍惜身体,不为家庭考虑,不为家人考虑了,说难听点叫顽固、自私和愚蠢。


言尽于此,请各位心血管疾病患者朋友,且停且珍惜吧!

更多健康知识,请关注 !

感谢您的浏览、关注和支持!


刘医生驿站

如果您没有心脑血管疾病,是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的,这也是一些人对阿司匹林的些许误解,其实这种药物并不适合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用药(一级预防也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前针对发病因素的所采取措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阿司匹林被人们当成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药物了,但事实上阿司匹林并不能明显降低具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的发病几率,反而因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导致其它问题的出现!

阿司匹林确实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但多数情况下它是被用于阻止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病情的进展,并降低二者的复发几率;但对于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们来说,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不仅防不住疾病的发生,反而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出血的风险,甚至是肝肾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所以,如果您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就不要吃阿司匹林了!




当然,如果您已患有心梗或脑梗,或正处于康复期,那么建议您最好能够长期不间断的服用阿司匹林,因为间断的服药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

如果您只是想预防,那么建议您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抗凝、防血栓形成的食物,比如木耳、洋葱、大蒜、蘑菇等等,既健康又不伤身!

注:建议经常监测自身的一些血液指标,比如血脂、胆固醇等,以便及时阻止疾病的发生!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异议,请多指教!


急诊内科张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