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遇刺身亡 約翰遜陷入戰爭泥沼 尼克松取而代之

約翰遜擔任美國總統帶有點戲劇性—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總統遇刺身亡,當天下午2點30分,擔任副總統職務的林登·約翰遜根據美國憲法規定,宣誓就任美國總統。

肯尼迪遇刺身亡 約翰遜陷入戰爭泥沼 尼克松取而代之

當時,南越政府一片混亂,約翰遜和他的前任肯尼迪一樣,錯誤地認為“丟失越南就像杜魯門丟失中國一樣引起嚴重的政治後果”,上任伊始就下令對北越海、陸、空基地實施空中打擊,隨後又下令實施“滾雷行動計劃”,直接捲入越南戰爭。1965年至1967年,美國對越空襲的次數分別為3.5萬機次、7.9萬機次、10.8萬機次,投彈量分別為6.3萬噸、13.6萬噸、22.6萬噸。但是,美國的狂轟濫炸非但沒有扭轉戰局,反而使越南人民同仇敵愾。當時的美國駐越援軍司令部司令威斯特靡蘭將軍在給約翰遜的備忘錄中寫道:“迄今,我們對北越的空中作戰是以緩慢升級為其特點的,這種戰略無效地大量使用空軍,而且遠未得到可能的結果。此外,在局勢中增加了日益增長的危險因素。敵人現已組成一個集中控制的龐大防空體系……,”

肯尼迪遇刺身亡 約翰遜陷入戰爭泥沼 尼克松取而代之

小小的越南如何能“組成一個集中控制的龐大防空體系”呢?—一威斯特靡蘭在這裡指的是越南得到了擁有最先進防空力量的蘇聯的支持和他的鄰國中國的無私支援。

但是,約翰遜沒有聽從威斯特靡蘭的勸告,仍然一意孤行,不斷把戰爭“升級”。到了1967年,美國的侵越人員已達50萬人。

美國在越戰的泥沼越陷越深,而越南人民則越戰越強。1967年秋天美國的一些著名部隊第101空降旅、綠色貝雷特種部隊、第一騎兵師分別在安溪、波萊梅、德浪河谷遭到慘敗,死傷慘重。消息傳到國內,美國人民紛紛走上街頭,示威遊行,反對越南戰爭。而且,遊行的隊伍日益擴大,越來越多的知名人士加入了反戰運動。為了表達反戰決心,一名教徒和一名救濟工作者分別在五角大樓外和聯合國外舉火自焚。最後,越戰升級的決策人之一國防部長也開始改變了對越戰的態度。

肯尼迪遇刺身亡 約翰遜陷入戰爭泥沼 尼克松取而代之

約翰遜面對的是一個眾叛親離的窘境。

1968年1月30日,南越愛國武裝力量向南越愧儡政府和駐南越的美軍基地發動了強大的春季攻勢,連美國大使館、西貢機場和總統府都遭到了愛國武裝力量的攻擊。

約翰遜終於認識到自己已經徹底失敗。1968年10月31日,約翰遜宣佈停止轟炸”。三個月後,他就灰溜溜地離開了白宮—取而代之的是美國的新一屆總統理查德·尼克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