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遇刺身亡 约翰逊陷入战争泥沼 尼克松取而代之

约翰逊担任美国总统带有点戏剧性—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当天下午2点30分,担任副总统职务的林登·约翰逊根据美国宪法规定,宣誓就任美国总统。

肯尼迪遇刺身亡 约翰逊陷入战争泥沼 尼克松取而代之

当时,南越政府一片混乱,约翰逊和他的前任肯尼迪一样,错误地认为“丢失越南就像杜鲁门丢失中国一样引起严重的政治后果”,上任伊始就下令对北越海、陆、空基地实施空中打击,随后又下令实施“滚雷行动计划”,直接卷入越南战争。1965年至1967年,美国对越空袭的次数分别为3.5万机次、7.9万机次、10.8万机次,投弹量分别为6.3万吨、13.6万吨、22.6万吨。但是,美国的狂轰滥炸非但没有扭转战局,反而使越南人民同仇敌忾。当时的美国驻越援军司令部司令威斯特靡兰将军在给约翰逊的备忘录中写道:“迄今,我们对北越的空中作战是以缓慢升级为其特点的,这种战略无效地大量使用空军,而且远未得到可能的结果。此外,在局势中增加了日益增长的危险因素。敌人现已组成一个集中控制的庞大防空体系……,”

肯尼迪遇刺身亡 约翰逊陷入战争泥沼 尼克松取而代之

小小的越南如何能“组成一个集中控制的庞大防空体系”呢?—一威斯特靡兰在这里指的是越南得到了拥有最先进防空力量的苏联的支持和他的邻国中国的无私支援。

但是,约翰逊没有听从威斯特靡兰的劝告,仍然一意孤行,不断把战争“升级”。到了1967年,美国的侵越人员已达50万人。

美国在越战的泥沼越陷越深,而越南人民则越战越强。1967年秋天美国的一些著名部队第101空降旅、绿色贝雷特种部队、第一骑兵师分别在安溪、波莱梅、德浪河谷遭到惨败,死伤惨重。消息传到国内,美国人民纷纷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反对越南战争。而且,游行的队伍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知名人士加入了反战运动。为了表达反战决心,一名教徒和一名救济工作者分别在五角大楼外和联合国外举火自焚。最后,越战升级的决策人之一国防部长也开始改变了对越战的态度。

肯尼迪遇刺身亡 约翰逊陷入战争泥沼 尼克松取而代之

约翰逊面对的是一个众叛亲离的窘境。

1968年1月30日,南越爱国武装力量向南越愧儡政府和驻南越的美军基地发动了强大的春季攻势,连美国大使馆、西贡机场和总统府都遭到了爱国武装力量的攻击。

约翰逊终于认识到自己已经彻底失败。1968年10月31日,约翰逊宣布停止轰炸”。三个月后,他就灰溜溜地离开了白宫—取而代之的是美国的新一届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