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比特幣,是天使還是魔鬼?

新事物的誕生,總是伴隨著懷疑、詬病和風險,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然而比特幣的瘋狂在全球上演,價格如過山車般暴漲暴跌,已經引起各國監管層的注意。投機風險危如累卵,比特幣註定只是少數人玩的遊戲。是天使還是魔鬼,還需要時間檢驗。

瘋狂的比特幣,是天使還是魔鬼?

挖礦就能挖出比特幣,有人用比特幣買東西,通俗點講就是在挖錢呢,讓很多人趨之若鶩。按照芯片的算力的大小獲得比特幣,且不說這種分配方式是否合理,比特幣的合法地位也沒有得到承認。很多人鋌而走險,因為被巨大的利潤所誘惑。

硬幣總有兩面性

快速瞭解一下比特幣的特點,大概就能瞭解其價格瘋長的原因。比特幣作為虛擬貨幣的一種,特點之一就是所謂的“稀缺性”。

比特幣之父中本聰是個神秘的人物,至今沒有搞清楚真實身份。中本聰設計的算法,限定了比特幣的總數,到2140年只能挖出2100萬個。由於這種稀缺性和數量的固定性,擁護者認為持有比特幣能夠抵抗通脹。而實際情況是隨著比特幣價格的瘋長,一些持有人搞一些項目實際為出售手中的比特幣找接盤俠。同時,毋庸置疑數字貨幣更容易遭受黑客的襲擊,沒有第三方作保障。

瘋狂的比特幣,是天使還是魔鬼?

其次是比特幣的“隱匿性”。通過哈希密碼的加密,個人之間轉賬只需要比特幣地址,對於私人財產的保護,確實是一些人的需求。然而“允許財富以純信息、零成本的形式發送給全世界任何人”,這種想法雖然很酷,但是非法收入和交易更容易逃脫監管,受損失的一定是普通大眾。

最後,去中心化,比特幣是法幣的挑戰者。簡單地說,各國央行擁有發行貨幣的權利,而比特幣“去中心化”的特點就是不需要發行方,挖礦的大多數是個人行為。如果允許比特幣購買實物產品或服務,市場中“購買力”突然變多了,顯然也是對勞動所得的一種掠奪。數字貨幣的信用會不會崩塌沒人能保證,但是暴漲暴跌一定不利於市場穩定。

比特幣賺錢的邏輯

很多人加入到比特幣的交易之中,當然是因為有人獲得鉅額的收益,甚至一夜暴富。但是這種收益不是平均分佈的,因為比特幣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集中度之高令人乍舌,金字塔結構也常受人詬病。

瘋狂的比特幣,是天使還是魔鬼?

比特幣賺錢的方式,大概有三種:

一是,通過挖礦獲得比特幣,需要投入買礦機依賴芯片算力的大小,普通人已經很難賺到錢,都是被礦池老闆薅羊毛;二是,擁有比特幣的玩家進行套利,把比特幣賣給後進入的人;三是,提供挖礦設備、芯片以及服務的企業或平臺。

如今比特幣被炒到上萬元風險很高,很多人站在懸崖上還不自知。當然國外有些名人投資了比特幣,這與普通人買比特幣的風險完全是兩個概念。別人只是拿出個人資產的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投入一個高風險的項目,即使失敗也毫髮無損。而普通人押的是生活費,一旦有風吹草動,價格暴跌是很多人難以承受的。

同時,隨著算力提高,挖礦的難度越來越大,每年挖礦的電力消耗很驚人,卻做著毫無意義的計算,也是監管層“手刃”比特幣礦場的原因之一。

新事物是對認知的刺激

由於比特幣的出現,很多人在研究它的底層技術——區塊鏈。編程、密碼學、信用貨幣,全新的概念,很快在我們的耳邊激盪。就像外來的病毒會刺激人體產生更多的抗體,比特幣的出現是關於貨幣、信用、去中心化、私產保護等等,不同理念背後的衝突和碰撞。

瘋狂的比特幣,是天使還是魔鬼?

不管你接不接受,新事物都會不斷地產生,用開放的心態認識新事物,你的適應能力才會越來越強。

同時,比特幣的出現也能給大家一些啟示:很多人都知道比特幣,但是比特幣在大腦裡就是個詞彙而已,沒留下任何痕跡;而有些人把比特幣、區塊鏈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知道所以然;還有一些人行動超前願意承擔風險,投資了比特幣。事實再次證明了面對相同的事物,大家感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確實不一樣,值得每個人繼續修煉。

所以,對新事物保持一定的敏感,不僅是認知的不斷升級,也是保持對大腦新鮮的刺激。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舊思維認為應該這樣、應該那樣,而新事物卻不是這樣、也不是那樣,但也沒必要變得無所適從,堅持自己的判斷原則。

不管比特幣是天使還是魔鬼,保持社會穩定、財富分配相對公平,對大多數人是有益的這是底線,不能成為少數人獲利的工具,卻剝奪別人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