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上位,就必须干掉弱势领导

春语秋录: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上位,就必须干掉弱势领导,绝不姑息,任何时代都是智者的舞台,被干掉的也是罪有应得。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上位,就必须干掉弱势领导

做一头豪猪,以矛为盾,豺狼虎豹不敢动你

在动物进化的过程中,有些种群动物,和异性交配的权利是要经过残酷的争夺才能拥有的。雄性要强壮,要将其他的竞争情敌打败后,才能获得与雌性交配的权利。这看起来非常血腥,却保证了整个种群向着最有利生存的方向进化。如果孱弱者不断地繁衍它们的后代,那么若干代后,这群生物必然会越来越弱,最终整体都会灭亡。

人类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学会了文明,学会了将残酷的竞争掩盖起来,学会了将卑鄙变得文雅,但是,最终也不能逃脱“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预言。口说无凭,看看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事件大家就会明白。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上位,就必须干掉弱势领导

李世民剧照

唐高宗李渊的几个儿子里,二儿子李世民最有能力,但是,按照封建王朝“立长不立幼”的原则,皇位要传给大儿子李建成。后来,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政变,将李建成杀死,并逼迫李渊让位给他。若干年后,历史记住了他治理天下的盛唐治世,几乎忽略了他篡位的事实。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上位,就必须干掉弱势领导

唐国强饰演的朱棣

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雄才大略,但明王朝的皇权却落到了他的侄子建文帝的手里。这让朱棣很恼火,于是准备造反。在准备还不充分的时候,他不惜装疯混过建文帝的耳目,还当着众人的面吃下便溺,可谓厚颜无耻至极。准备好之后,朱棣发动了著名的“靖难之役”,从建文帝手里将皇权抢了过来。最后,他成了明朝为数不多的明君之一,他的造反行动也成了物竞天择,理所应当。

清朝的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很好地解决了立皇储的问题。在大多数皇帝选择接班人的时候,并不是唯长嗣立,而是权衡各个皇子的智慧、能力和潜质,选出最合适的继承者。也正是因为如此,不是嫡长的康熙、雍正、乾隆等才有机会登上历史的舞台,发挥他们的才能,从而使清政权能长期统治下去。但是,在立太子的过程中,具有手腕的人,往往能比别人更快地脱颖而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上位,就必须干掉弱势领导

陈道明饰演的康熙

有一次,嘉庆皇帝到承德围猎,皇子旻宁在皇宫上书房读书。这时,天理教的教徒闹事,拿着武器冲进皇宫。旻宁立即拿起火枪迎战,一出门就下杀手,打死了两个带头闹事的,平息了这场骚乱。嘉庆听后十分高兴,对旻宁的做法很欣赏,加封了他的官职。

不光这些统治者如此,历史上不少将相也是深谙此道的高手。清末的曾国藩,总在家书中教育他的亲属要诚信,要以君子之礼行事,但是他自己却从未行君子之礼。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上位,就必须干掉弱势领导

曾国藩

初战太平军,曾国藩一败再败,被人打得落花流水,他每次都捶胸顿足,并装腔作势地投水自杀,引身边的将领死命相劝,以此来推脱责任。曾国藩招降韦昌辉之弟韦俊,开始先应承他种种好处,后来为了自保,将韦俊全军处死。在招降李秀成的时候,再次扬言会以诚相待,可李秀成一降,立即被曾国藩处死。手段之毒辣,无人能及。

身处快节奏的生活,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梦想着上位,即使行动中没有太过阴狠的表现,思想中避恶趋善的想法也从侧面印证了上位之欲。有时候,人们不愿意坦白承认自己喜欢想上位,是因为片面地觉得它像给自己贴上了“小人”的商标一样,很可耻,很丢面子。其实这是不对的,上位与卑鄙是迥然不同的两种概念,尽管有时候它们可能很接近。

任何时代都是智者的舞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从未更改。

春语秋录:手段,其本身并无善恶,不过视操于何人之手而已。只要用之以正道,自可为一己谋成功,为大众谋福利。

顿悟渐悟,春语秋录,传播经典,传播语录,关注或可开悟(chunyuqiulu)

春语秋录,提供职场、权谋、智慧、经典、语录内容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