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关门捉贼,黄巢回师长安,唐军落花流水

关门捉贼,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二计,混战计第四计。书上说:“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对于弱小或数量较少的敌人要进行围困,如果让他逃脱,就对我方不利。这以计策施展的对手首先要比自己弱小,不然兵力不够没有办法进行包围。

三十六计之关门捉贼,黄巢回师长安,唐军落花流水

这一计的名字来源不详,但是有典故。在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赵王因为中计而调回廉颇,让赵括带兵镇守长平关。因为廉颇主张死守不出,这样让秦军吃了大亏。赵括主张与秦军正面决战。当时秦军在战场上投入的兵力为六十万,赵国在战场上投入的兵力为四十五万。赵国的兵力明显不如秦国,而赵括只是熟读兵书,并不会灵活的运用战术。现在大规模的作战靠火力,过去大规模的作战,靠兵力。当时明明秦国的兵力要比赵国多而赵括却因为眼前小的胜利,而被敌人诱敌深入,来了一个关门捉贼,结果是赵国四十五万大军全部葬送,而秦国投入的兵力损失过半。

三十六计之关门捉贼,黄巢回师长安,唐军落花流水

唐朝末年,黄巢发动起义。黄巢的起义军很快就占领了长安,黄巢到了长安之后,就自立为皇帝,而当时的唐僖宗因为逃到了成都而得到了喘息的机会。第二年,唐军在凤翔战役中大获全胜,之后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唐军快速的向长安进军。黄巢的计策是让出长安,然后在围困长安。当时这一计策奏效了,唐军在攻进长安之后便意志松懈了,然后到处抢夺财物。这是黄巢的起义军突然杀了回来,将长安围的像铁桶一样。当时的唐军因为满身的财物而无心打仗。起义军则养精蓄锐的差不多了,个个精神饱满。于是乎唐军失败。

三十六计之关门捉贼,黄巢回师长安,唐军落花流水

三国时期,袁绍围困公孙瓒。当时袁绍镇守冀州,公孙瓒镇守幽州。袁绍将公孙瓒围困在了幽州城中,当时的公孙瓒几次突围都没能成功。幽州城中的粮食有比较充足,所以战争打了几年都没有什么变化。然后袁绍生气了将全部的兵力都投入到了幽州城外,公孙瓒自知不妙,便想着让手下前去搬救兵,然后举火为号,来一个里应外合。不巧的是公孙瓒的派出的兵刚出城就被抓了,从而袁绍知道了公孙瓒的计谋,来了一个将计就计,按时举火,公孙瓒果然上当了,亲自领兵接应救兵,从而进入了袁绍的包围圈中。之后幽州城被攻破。

三十六计之关门捉贼,黄巢回师长安,唐军落花流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