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最想“復活”的10種滅絕動物 真的可能實現

科學家最想“復活”的10種滅絕動物 真的可能實現

披毛犀:又名長毛犀牛,是一種已滅絕的犀牛,平均體長3.6米,肩高約3.2米左右,體重平均4.5噸,頭部和頸部向下低垂,它的鼻端有兩隻角,前端的角離眼睛之間的角大約200釐米,因全身披滿厚厚的毛而得此名。滅絕年代至今已有10000年,是最晚滅絕的史前犀。

科學家最想“復活”的10種滅絕動物 真的可能實現

渡渡鳥:這種鳥在被人類發現後僅僅70年的時間裡,便由於人類的捕殺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徹底絕滅,堪稱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之一。科學家表示:這種鳥也不好復活,因為其DNA確實太難找。

科學家最想“復活”的10種滅絕動物 真的可能實現

巨型地懶:滅絕 在12000年前,伴隨著冰河期的結束,強大而富於適應性的地懶和許多美洲大型獸類一起消失了,具體原因至今(至2015年)仍不明朗。不過巨型地懶的體型DNA保存很完整。

科學家最想“復活”的10種滅絕動物 真的可能實現

愛爾蘭麋鹿:最近年代的化石約為屬於7700年前。大角鹿的大量化石現正在愛爾蘭都柏林的愛爾蘭自然歷史博物館展覽。科學家表示:愛爾蘭麋鹿的DNA很完全,復活起來比較容易。

科學家最想“復活”的10種滅絕動物 真的可能實現

雕齒獸:雕齒獸堪稱為哺乳動物中的"鐵甲武士",成熟的雕齒獸身體全長約4米,背部最高達2.5米。它們身上的堅硬盔甲直徑就經常大於兩米,保護著它的身軀,這種11000年前滅絕的南美生物,DNA很不完全。

科學家最想“復活”的10種滅絕動物 真的可能實現

塔斯馬尼亞虎: 由於最後一隻塔斯馬尼亞虎1936年死亡,全世界很多博物館中保存了它們的標本,它的組織得到良好保護。已滅絕的塔斯馬尼亞虎將由計劃克隆該物種的澳大利亞科學家復活。而有著“塔斯馬尼亞惡魔”之稱的袋獾將成為不錯的“代孕媽媽”。

科學家最想“復活”的10種滅絕動物 真的可能實現

短面熊:這種史前(南美巨型短面熊)平均體重達到1600到1700公斤,站立時高度可達到4.2米。通過化石分析,科學家們還發現,巨型短面熊平素過的是一種“孤獨”的生活,雌雄只在交配期間才會相聚。母獸在哺育幼獸期間,往往無暇捕食,而淪為草原或灌木叢中的食腐動物。短面熊在1.1萬年前就滅絕了,而且短面熊DNA也比較完全。

科學家最想“復活”的10種滅絕動物 真的可能實現

劍齒虎:劍齒虎長著一對和其他貓科動物相比較長的犬齒,故得名。大約公元前1萬年滅絕。

科學家最想“復活”的10種滅絕動物 真的可能實現

猛獁象:又名毛象(長毛象),是一種適應寒冷氣候的動物。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其中草原猛獁體重可達12噸。猛獁象和亞洲象是在480萬年前,由相同的祖先分支下來的。而非洲象則是在大約730萬年前,更早地從這個族譜中分離出來的。據悉最後一批猛獁象大約於公元前2000年前滅絕。

科學家最想“復活”的10種滅絕動物 真的可能實現

尼安德特人:因其化石發現於德國尼安德特山洞而得名。尼安德特人是現代歐洲人祖先的近親,從12萬年前開始,他們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兩萬四千年前,這些古人類卻消失了。根據考古學家們在2014年公佈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和現代人類的DNA序列非常相似。假如尼安德特人“胚胎”製造成功,現代人將成為其理想的“代孕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