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翩翩风流公子,却抛妻出家成一代大师,原因争论百年仍无人知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本是翩翩风流公子,却抛妻出家成一代大师,原因争论百年仍无人知

▲弘一法师雕像

从“戊戌变法”再到“五四运动”,中国文化陷入漫长的徘徊期,苦闷的知识分子彷徨一阵、呐喊一阵,但都改变不了时代。同样都有悲天悯人、济世救国的情怀,但他们选择的道路却各不相同。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等湖畔诗人是一路的,郭沫若与创造社是一路的,胡适的白话诗自然又是另一路了。文人们向来和而不同、同而不和,分分合合、聚聚散散,但毕竟还有像丰子恺、李叔同一类的特别人物,或是坐而论道,或是沉浸于琴棋书画,既不参与左翼或右翼的事情,对国事也甚少过问,倒是有点像东晋雅士,别有一番自在。

但他们终究又与那些旧世文人不同,他们是接受过西方新思潮的,同时也曾投身于教育事业,只是性情使然,不愿真正卷入时代漩涡之中。李叔同后来出了家,正是在才情茂发的年纪,他不像梁启超那样有着宏图大略,更注重文人的自我关怀。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李叔同在出家前的人生亦十分精彩,因此很难说他是因感到生无可恋才毅然出尘的。

本是翩翩风流公子,却抛妻出家成一代大师,原因争论百年仍无人知

▲李叔同故居

从5岁起,李叔同就开始背诵名诗格言,12岁时已学完四书五经,到15岁则开始攻读《左传》。从这一经历可以看出,李叔同在旧学方面的基本功很扎实,当然他也在积极接受西方的先进知识。南迁上海后,他主动加入“城南文社”——当地一个切磋诗词文章的团体,初次参与就获得小课拟小言赋的第一名。

20周岁那年,李叔同的艺术光芒已初步绽放,甚至一度有远超同侪之势。只是因南洋公学的风潮,再加上之后科举失败,李叔同逐渐对个人、民族乃至国家产生失望,于是他开始流连于艺伎歌女的深闺中,创作了大量的描写声色艺伎的诗歌。不过李叔同并未完全沉沦,而是投身南洋公学的戏剧活动,登上了京剧舞台。对从小就是“票友”的李叔同而言,这一经历对组建“春柳社”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他本人甚至两度登台演出过。

本是翩翩风流公子,却抛妻出家成一代大师,原因争论百年仍无人知

▲李叔同出演《茶花女》时的半身扮相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李叔同与曾孝谷在东京组建春柳社,以研究戏剧、美术、文学、音乐等各种文艺为团体宗旨,最先成立的就是演艺部。在此期间,李叔同倾注了大量心血,次年2月,春柳社演出《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亲饰“茶花女”玛格利特,在中国留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成为中国话剧艺术实践的第一步。

为演好“茶花女”一角,李叔同刮去胡须,还亲手制作了好几身漂亮女装;为展现茶花女的杨柳柳腰,他又饿了好几顿饭,把腰束得极紧,上台时极尽妍态。观看此次演出的日本戏剧权威松居松翁惊叹于李叔同扮演的女主角“优美婉丽”,远胜日本同时期演员。最后,她还在《芝居》杂志上赞扬道:“中国的俳优,使我佩服的便是李叔同君。……不,与其说这个剧团好,宁可说这位饰椿姬的李君演得非常好。”

本是翩翩风流公子,却抛妻出家成一代大师,原因争论百年仍无人知

▲李叔同遗墨

当春柳社按照预定轨迹继续发展时,李叔同又一头扎进了油画和钢琴中。李叔同画画时非常刻苦,早期他曾画过日本裸女,画风极其大胆,后又首创广告画,从《太平洋报》现存的几幅广告图来看,李叔同画风稳健、独树一帜。有意思的是,该报还有一栏专门刊登画坛名人的个人广告,如李梅庵先生画扇、曾存吴书例等,其中便有“李叔同书例”,其名气之大可见一斑。对于学生,李叔同悉心指导,近乎父亲式的教育令很多人都大受感动,丰子恺后来就曾评价李先生和夏先生如同自己的双亲。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李叔同突然剃度出家,学校师生讶异不已,同时也十分不舍,但却只能黯然接受——因为李叔同认定的事绝不会改,做什么就会像什么。出家前,李叔同将多年来视若珍宝的书籍、字画、折扇、金表都送给友人,对于自己结识11年的爱妻春山淑子,则只留下一块手表作为纪念,不肯在寺里见上一面。最后在一个清晨,薄雾西湖,两舟相向。李叔同笑言“你有技术,回日本不会失业”,便驾着一叶扁舟离岸而去。淑子知他心意已决,虽泪眼朦胧心如刀割也只得黯然离去,从此返回日本,再不踏上中国土地。

本是翩翩风流公子,却抛妻出家成一代大师,原因争论百年仍无人知

▲虎跑寺弘一法师舍利塔

事实上,对于李叔同出家的原因,争论一百余年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许就像赵朴初说得那样,“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从此俗世中再无李叔同,只有弘一法师。

参考文献:

《李叔同年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