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灘鎮的“火把”川劇團為什麼能得到鄧婕青睞?

點擊上方新都|新,都在這裡

獲取更多新都資訊

日漸老去的觀眾,終生漂泊的劇團,作為一項民間藝術,川劇似乎正落寞地隱去,然而依然有人在頑強地堅持。在新都區石板灘鎮就有這樣一個川劇團,名為金麗青年川劇團,四處流浪演出,被人們稱為“火把”川劇。

石板滩镇的“火把”川剧团为什么能得到邓婕青睐?

最心酸是參加戲迷葬禮——

“過一年就少一排觀眾”

正常情況下,劇團的演出時間,固定在每天下午2:30。從中午12點起,就有老人陸陸續續前來候場。

石板滩镇的“火把”川剧团为什么能得到邓婕青睐?

身子骨還硬朗的,騎著電動車、四輪摩托突突地開進來。腰間別著音箱放著《荷塘月色》,揹著手,晃著水杯,佝僂著步行而來,還有的拄著龍頭杖,穿著中式大褂,被中年兒子攙扶著顫巍巍踱進來。

這個劇團的觀眾雖然以老人為主,但卻不乏鐵桿粉絲。前些年,在石板灘的一位虔誠信仰佛教的老人,幾乎每個月都給團員們發獎金,每人100元,年紀最小的演員丹丹獨有200元。大多數老人們給劇團送油、送米,就連自家種的一把小蔥、一把青菜,也塞在摩托車後座小箱子裡帶過來。

石板滩镇的“火把”川剧团为什么能得到邓婕青睐?

有一次,一位96歲高齡的鄧爺爺給團員們送來了豬肉和小菜。團長趙小麗力邀鄧爺爺一起吃飯,老人推辭不肯,只說吃過了。當時趙小麗還說等他滿100歲,免費為他唱戲,結果很久沒看到鄧爺爺了。

壽辰也就罷了,趙小麗說,最心酸的是參加戲迷們的葬禮。川劇界內流傳著一句俗語,“過一年就少一排觀眾”,她劇團的觀眾,最年輕的也有45歲了。

“火把”川劇團——

1天掙400多元13個人分

現如今

趙小麗的川劇團更適用於“火把”的

另一層含義

↓↓↓

劇團一定要有演員願意唱、有觀眾來捧場,就像有人舉起了火把,火焰才能不熄滅。

石板滩镇的“火把”川剧团为什么能得到邓婕青睐?

每天的演出,趙麗只收取10元一人的茶錢,不管觀眾坐多久茶水必須斟滿。一般情況下有三四十名觀眾,最多也就五十多名。

我們日常演出的收入,平均下來也就400多元,但是要養活13個人,像我們這樣,還有兩個娃娃要養,收入確實有限。所以我們也接些紅白事做,除了固定的收費,主人家有時也會給我們一些紅包。

說起川劇團的現狀,趙小麗眼眶裡淚水在打轉,但始終沒讓它流下來。

因為人少,通常五六個人的樂隊活計,趙小麗的老公嚴老五一人包了,他腳踩小鑼,左手打鼓和梆子,膝蓋上是鈸,還要吹嗩吶和幫腔,從來不閒著。

石板滩镇的“火把”川剧团为什么能得到邓婕青睐?

趙小麗的川劇團很是典型,有夫妻、有解散了的縣級川劇團演員、還有幾位川劇票友,交織著親戚、老鄉、朋友等各種關係。劇團得以維繫,便是靠著這各色情誼,加上一股子江湖義氣。

劇團有著自己獨特的生存路徑:

在鄉鎮上及城鄉結合部,租下便宜場子演出。行頭簡單,聚散無時。一旦沒有觀眾,入不敷出,再行遷徙。呆在一個地方的時間,多則幾年,少則一月。他們是川劇裡的吉普賽人,逐觀眾而居,為生存而流浪,趙小麗已經記不清自己走過了多少地方,她的心願就是能在石板灘長期固定下來。

就是這樣的川劇劇團

他們的故事即將被拍攝成電影《活著 唱著》

↓↓↓

電影組來了——

重新看到希望之光

出生於1974年的趙小麗,從小喜歡川劇,13歲便加入當時的永川大河劇團開始學戲。她的戲齡已長達30年。

因為自身喜歡又肯好學,吸引了身邊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為川劇夢而奮鬥著。然而現實生活的不易,劇團來來回回到處飄蕩,分分合合,有人放棄,有人堅持。也許正是因為自己劇團的親生經歷,才吸引了電影劇組。因為,這就是最真實的電影題材。

石板滩镇的“火把”川剧团为什么能得到邓婕青睐?

5月14日,電視劇《紅樓夢》王熙鳳的扮演者、著名演員鄧婕來到新都石板灘鎮,作為該片的監製,鄧婕說:“因為這裡本身就是故事,最真實,我們的演員都是這裡的川劇表演者,他們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影視表演,但是他們演的就是他們自己。我很期待!”

“或許通過《活著 唱著》,川劇文化真會火一把,新都川劇團也將會更加光彩奪目。”區文體廣新局負責人說。

石板滩镇的“火把”川剧团为什么能得到邓婕青睐?

鄧婕介紹說,《活著 唱著》電影描述了日益邊緣的劇團,在繁華的時代舞臺上,川劇似乎正落寞地隱去。曲裡拐彎的聲調便穿透城郊鄉野日漸老去的觀眾。然而,光鮮的城市劇場之外,依然有人在頑強地堅持,他們行走在城市邊緣或偏遠鄉村,簡陋的舞臺、道具和臺下歡快的笑臉對比鮮明,讓人震撼。他們走著唱著活著,不只因為川劇是他們謀生的技能,更因為“世上有需要這份快樂的人”。

石板滩镇的“火把”川剧团为什么能得到邓婕青睐?石板滩镇的“火把”川剧团为什么能得到邓婕青睐?

《芙蓉花仙》

“以前拍《紅樓夢》的時候,我來過新都升庵桂湖。據我瞭解,新都是有川劇文化底蘊的,芙蓉花仙給我印象很深刻。現在我們希望能借著拍這部電影,讓川劇文化繼續得以傳承。”鄧婕說。

石板滩镇的“火把”川剧团为什么能得到邓婕青睐?

“現在他們電影組的人來拍攝我們,還帶了老師來教我們武打戲,好久沒像這樣學戲了,平時我們都主要以文戲為主。”說話時,趙小麗眼睛裡充滿了光芒,接著又質樸地說,“不奢望鄧老師他們給我們拍完電影后,我們能大紅大紫,只希望川劇活久一點。”

看著川劇的發展現狀

的確有點窘迫

也希望更多年輕人

不要忘記這些老藝術

期待通過劇組進入川劇團

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石板滩镇的“火把”川剧团为什么能得到邓婕青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