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終於對美亮劍,核武器研發再次提上日程,美國該如何應對?

青年視紀

伊朗之上揚言要恢復核濃縮活動,並沒有說要研製核武器,而且這也不是亮劍,如果這是亮劍的話,擁有世界上最大數量核武器的美國早就用劍把伊朗劈死了,這隻能是伊朗用來在接下來即將到來的伊朗核協議會談中籌碼而已。

伊朗尚不具備研製核武器的能力水平

雖然說進行鈾濃縮活動時研製核武器的必要環節,但是從進行核濃縮到研製出可以實戰的核武器之間的隔得還是萬水千山,還有巨大的技術門檻,以伊朗目前的核技術能力來講,在沒有外來核大國的技術支持下,伊朗不可能在短期實現突破的,而當今世界五大國對核武器研發眾口一辭,立場和觀點一致,沒有哪個國家敢冒大不諱向伊朗提供核武器技術,如果它不想作死的話。

伊朗的核設施

美國的立場不會在短期內進行改變

由於近年來石油價格上漲,伊朗通過大量對外出口原油,獲得了高額的經濟利益,增強自身的經濟實力。以此為基礎,伊朗長期實行什葉派輸出革命的對外政策,並不斷通過介入敘利亞內戰等,向敘利亞、也門等國滲透伊朗的什葉派力量,嚴重威脅美國和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利益,為了保護以色列和中東盟國利益,在美國並不向軍事打擊伊朗或者軍事介入中東地區的情況之下,美國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朗核協議,宣佈對美國進行經濟制裁,而就目前看,雖然美國的舉措遭到伊朗以及世界各大國的強烈反對,但是短期內美國不會改變伊朗政策,畢竟伊朗的什葉派勢力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以色列和沙特等美國的重要盟友的安全,並有繼續在中東做大的趨勢。

特朗普制裁伊朗更多的是以色列出頭

當然伊朗已經在敘利亞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並取得實質性的戰果,由於以色列與敘利亞是鄰國,所以伊朗實力已經滲透到了以色列的家門口,這不可能不引起以色列的重視,而且以軍最近多次轟炸敘利亞境內軍事目標,造成伊朗軍事人員死亡,可能以色列打擊的就是敘利亞境內的伊朗軍事基地,而作為經濟上以石油出口為主的伊朗,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可謂是釜底抽薪的打擊,而一旦伊朗經濟受重創,那麼以色列的壓力自然會減輕。


我是本文的作者大東北的小豆包,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關注和評論。


大東北的小豆包

目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舉動,遭到其他所有“伊核協議”簽字國的反對。英國、法國、德國和俄羅斯、中國、伊朗已經因為特朗普的退出而有聯合應對的趨勢,5月25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聯合會議,這次會議是沒有美國參與的伊核問題討論會,表明了歐洲盟國和美國漸行漸遠的苗頭。

特朗普一貫的談判策略是“倒逼式”,先退出伊核協議,全面制裁伊朗為手段,倒逼伊朗簽署對美國和以色列更有利的新伊核協議。

特朗普的算盤是,即使倒逼失敗,原來的伊核協議伊朗和其他五國還是會遵守,那麼美國並沒有什麼損失,如果倒逼伊朗成功,則是一次重大勝利。

但特朗普的“任性”舉動,僅僅在伊核協議這個局裡看,似乎很高明,但是放在整個世界的大棋局下,有明顯的問題,那就是開始撕裂歐美和美國的盟友關係,令歐洲盟友深切感覺到美國不靠譜,既然已經簽署的協議可以隨時撕毀,那麼西方文明的基礎之一——契約精神還有意義嗎?

如果契約精神消失,世界還有次序可言嗎?


麻辣戰爭

1.美國政治上孤立伊朗。首先,美國必然“恬不知恥”的在聯合國安理會提交草案,要求一旦伊朗恢復核計劃,就對其加以制裁。不過,有俄羅斯的一票否決權,肯定無法通過。這沒關係,美國只是“投石問路”。接下來,美國將會要求中東的盟國,以色、沙特、阿聯酋、約旦、科威特等國對伊朗加以譴責;聯合中東美國之後,美國會繼續拉攏英法德等歐盟國家,對伊朗施壓,畢竟伊朗擁有核武器之後,對歐盟的威脅非常大;最後,美國會開動在全世界的輿論機器,開始大肆渲染“伊朗威脅論”,將伊朗妖魔化,有全世界的美分們的配合,伊朗的國家形象會一落千丈。

3.美國在軍事上威脅伊朗。美國在伊朗周邊的伊拉克、阿富汗、約旦等國都有駐軍,再加上盟友以色列和沙特,在中東進行一次威脅性的軍事演習,再容易不過,這也是美國的老套路。針對俄羅斯的軍事威脅,美國與北約有“三叉戟接點”聯合軍事演習,針對另一個有核國家,美國與韓國有“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事延續。在中東,聯合以色列、沙特等國,美國搞一次聯合軍演,在軍事上威脅伊朗,可能性非常大。2013年,美國軍方曾經在在波斯灣地區舉行為期25天、30多個國家參與的大規模軍事演習,"應對來自伊朗的威脅"。2018年,美國軍方重啟在波斯灣地區軍演的可能極大。

歡迎大家討論,美國還有什麼招數應對伊朗重啟核研發?


美國觀察室

根據確切消息,伊朗原子能組織稱,如果伊核協議被拋棄,伊朗將在三天內重啟鈾濃縮活動,生產丰度為20%的濃縮鈾。

題主的問題不夠準確:第一,伊朗的表態不是在向美國亮劍。伊朗這是在向歐盟等國家表明自己的態度,希望歐盟能夠堅守伊核協議。也就是說,伊朗此番言論針對的是歐盟國家,並非美國。美國已經撕毀了伊核協議,即便是伊朗重啟核武研製計劃,也是在美國意料之中,以伊朗現在的彈道導彈技術根本就威脅不到美國本土,何況核武研發也不是一年半載就能完成的,所以美國才會毫不猶豫的退出伊核協議。


伊核協議各簽約國舉行會談,沒有美國代表

如果伊朗有能力打到美國本土,美國根本就不可能制裁伊朗,協商解決才是美國要做的。想要坐下來談判?必需得有這個實力。這就是特朗普滿世界揮舞貿易制裁大棒的底氣:有實力、敢反抗的,那就坐下來談,沒有你就活該。

第二,核武研發也沒提上日程。這個消息,有一重要前提:伊核協議被拋棄。也就是說,歐盟等表示的“支持伊核協議”,如果只停留在口頭上,而得不到落實的話,伊朗就會重啟核武計劃。反之,伊朗是不會重啟核武研製計劃的。簡單說就是,伊朗是否重啟濃縮鈾等活動,完全取決於伊核協議是否被遵守,伊朗的經濟是否能得到保障。


歐盟與伊朗自伊核協議簽署後,在石油領域開展合作

伊核協議是否被遵守將取決於歐盟的立場:如果歐盟在美國的壓力下,取消了與伊朗的相關合作,伊朗的經濟將遭受沉重打擊,這就是破壞了伊核協議。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的“留在伊核協議內”,也是有前提的:伊朗的利益必需得到保障。伊朗簽署伊核協議就是“拿核武換經濟”,如果歐盟堅持伊核協議,伊朗經濟就會得到保障,伊朗就不會重啟核武研發。

“伊朗核武研發再次提上日程”,這句話並不準確。準確的說法是:伊朗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為重啟核武計劃做好了準備工作。



美國該如何應對?

美國目前根本沒必要採取任何應對措施,距離美國公佈的實施“最嚴厲制裁”的日子,還有段時間。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目的就是:打壓伊朗、限制伊朗的軍事發展、削弱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力。美國要做的已經做了,現在是歐盟該考慮如何應對的問題,而不是美國。美國會根據歐盟接下來的動作,來決定自己的應對措施。

題主誤解了伊朗的真正用意,所以才會有“美國該如何應對”的疑問,該問題應該改為:歐盟該如何應對。和美國沒什麼直接關係,美國已經把球踢出去了,現在就是在“站著看熱鬧”——等待歐盟最後的選擇。如果歐盟屈服在美國的壓力下,則美國拉著歐盟一起制裁伊朗;如果歐盟堅持住了,不惜與美國“鬧掰”,那美國就得考慮再怎麼回到談判桌了。
伊核協議是這些歐盟各國領導人必談問題

那麼歐盟該如何應對?

歐盟已經協調一致,表示:堅決支持伊核協議。並稱:將採取必要措施,以確保“歐盟公司在伊朗的利益”。現在的問題是,歐盟的具體措施還沒出來,已經有膽小的歐盟公司退出了伊朗,這也是伊朗這番表態的背景。

擺在歐盟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繼續堅持伊核協議,不惜與美打貿易戰,採取一切措施維護歐盟利益。這個成功的可能性很值得懷疑:歐盟不是一個國家,很容易讓美國在內部就給瓦解掉。這樣做對歐盟是一大考驗:能否擺脫對美國的依賴,不再受美國隨意擺佈,能否實現獨立自主,全在此一舉。

二、屈服於美國的壓力,跟著美國製裁伊朗。後果就是伊朗重啟核武研製計劃,又回到了2015年之前。


儒道之主

如果伊朗真的重啟核計劃,這是國際社會不願看到的事情:一方面,美國肯定會繼續遭到口誅筆伐;另一方面,伊朗也會陷入四面楚歌。


伊朗如果重啟核計劃,罪魁禍首當然是美國——不是美國逼迫,伊朗不會鋌而走險。伊朗真的這麼幹,美國如何應對,不過還是那“三板斧”:政治和輿論上孤立伊朗;經濟上制裁伊朗;適當時候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除此之外,美國也沒有更好辦法。如果伊朗真的研製出了核武器,美國將腸子都悔青,因為伊朗的核武器首先對準的肯定是美國。


核不擴散是國際原則,如果伊朗重啟核計劃,估計除了美國之外,英法德等國都會反悔,加入制裁和打擊伊朗的行列,因為伊朗的核武器對歐洲國家也是極大的威脅。核武器的危險性、厲害性,決定了包括歐洲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不允許伊朗擁有核武器。


作為伊朗而言,當務之急是說服伊核協議國,共同對付美國退出伊核協議,而不是用重啟核計劃威脅伊核協議國。這一招只能用來對付美國,不能用來威脅伊核協議國。目前的情況對伊朗是有利的——國際道義在伊朗這邊,伊核協議國也支持伊朗留在伊核協議內,美國受到廣泛批判。如果伊朗重啟核計劃,除了遭到更多國家猛烈的制裁和打擊外,還會受到國際社會的孤立,正好中了美國的圈套。


毛開雲

伊朗發言人貝赫魯茲·卡邁勒萬迪表示,如果伊朗核協議被撕毀,伊朗能夠三天內恢復20%的濃縮鈾,也就是意味著可以有可能恢復發展核武器的能力。

伊朗真的會恢復發展核武器的能力嗎?目前來看絕對是不會的,美國擅自退出伊核協定引起了中俄英法德的強烈不滿,伊朗正是因為留在伊核協定裡面才得以得到其餘五個大國的支持。

而五個大國為什麼要支持伊朗?是

因為一旦伊朗發展成功核武器,中東地區就有了一個超越一般地區大國的存在,也就是意味著國際經濟發展的源泉——石油不在穩定。如果伊朗發展核武器誰也不會幫著伊朗,因為沒有人想把世界經濟搞亂。

因此這一次伊朗的表態主要有兩個目的:1.前幾日伊朗宗教最高領導人喊話歐洲,必需答應其三個條件,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得到理想的回覆,因此伊朗希望強調核武器把大家綁到一條戰艦上對付美國。2.美國咄咄逼人,伊朗通過常規手段很難和美國對抗,伊朗發展核武器就是最硬的一張牌,這也是在跟美國示威。


虎賁軍huben

A:伊朗這一招特別厲害,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對伊朗經濟進行制裁。伊朗就繼續研發核武器,美國若不妥協,伊朗核武器一旦研發成功。中東石油就不是美國說了算,中東石油的話語權就落到了伊朗。

由於伊朗獨特的位置,到時伊朗核武將能幅射整個中東,所以整個中東石油出口都將得看伊朗的臉色,而中東石油出口佔世界石油出囗的很大份額,所以伊朗能隨時影響世界石油的價格。而這美國是最不願看到的。




B另一種情況就是“美國最終妥協”放棄《伊核協議》那自私的修改,繼續原有的協議,放棄對伊朗經濟的制裁。如此伊朗就又平安回到從前,沒有多少損失,唯一打臉的就是美國。

即使是這樣伊朗也是會“受傷”的。經過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的鬧劇,短時間部分公司將不會考慮到伊朗投資。害怕鬧劇重演。

C最後有一種不容樂觀的情況——————美國對伊朗進行急切的軍事打擊。

若美國趕在伊朗核武研發成功前對伊朗進行全面的軍事打擊,讓俄羅斯和歐州來不及反應就攻佔全鏡。到時已成定局的伊朗局勢,那麼其它國家最多也只會在國際上指責一下,很難有實際行動。


這種情況恐怕很難,發動如此大的戰爭,美國國會,國內民眾會反對,而美國迅速贏得戰爭的可能性也極低。


歷史軍武研討員


如果伊朗這種“強硬的威脅”被重複多次以後,貶值的速度也許比津巴布韋的錢還要快!

類似於:“用導彈覆蓋特拉維夫!”“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25年後將沒有以色列這個國家,,,”等等等等!說實話,我的耳朵都快磨出老繭了,但只要是一個有點基本素養的旁觀者,誰會把這種虛張聲勢的叫囂當回事呢?哪個成熟的政治家會說出這種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話呢?

但這種慷慨激昂的口號必須存在,因為有人需要:伊朗人民!準確地說,是伊朗民粹主義者!而且,在沒有得到歐洲再次支持的惱怒之下,這一宣示也更像是在威脅歐洲!

卡邁勒萬迪在這個時候提出伊朗核協議如果被拋棄,伊朗有能力在3天之內重啟濃度為20%濃縮鈾的生產,並稱伊朗的核計劃就像一輛隨時可以開動的汽車,伊朗還將出售多餘的重水,伊朗的核武器研究將被重新提上議事日程,(此番表態,不僅間接承認了伊朗從來就沒停止過對濃縮鈾的提煉,而禁止非法擁核國家出售與核有關的所有技術,設施以及原材料,是《核不擴散條約》的明文規定,這種明目張膽的威脅,我不知道叫不叫授人以柄?)

實際上,自從美國5月8號“退群”之後,伊朗的“強硬”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但大多時候也都是為了國內的穩定,用這樣的“強硬”來讓民眾相信:政府是有能力解決好這件事的!這件事不會影響到你們的生活,等著瞧!美國一定會屈服於我們的“強硬”!而全世界所有的民粹者們,也大都需要類似的“精神食量”!


實際上,魯哈尼在喊完口號的第二天,就馬不停蹄地奔赴歐洲,試圖繼續挽留法德留在《協議》之內,但木已成舟的事實,也的確將法德推向了兩難的境地,企業的利益與政府的決定根本不能統一,

而彭佩奧在21號又以窮追猛打之勢,向伊朗拋出了含有12個條件的“B計劃”,但除了美國最為關心的其中四條,“B計劃”中還附帶了如伊朗必須從敘利亞撤軍,停止對也門胡塞武裝的支持等等條件,這說明美國還是給伊朗(也給自己)留出了一個緊急出口!

但哈梅內伊似乎絲毫沒有意識到,伊朗完全可以抓住附加條件的其中一條來為僵局解套,隨之提出三項條件,將皮球踢給歐洲:一,歐洲國家保護伊朗石油銷售免受美國製裁,繼續購買伊朗石油,二,歐洲銀行保護與伊朗貿易,三,英法德承諾不尋求與伊朗談判彈道導彈和伊朗在中東地區的活動,,,!

歐洲面對這種根本無法接受,明顯帶有“威脅”性質的條件,很可能因此而被激怒,畢竟反對伊朗擁核是6國達成的共識,同時也是國際社會共同的祁願,況且,根據法國《世界報》表示:法國以及歐洲目前還不具備協同反擊美國製裁的能力,,,!如果歐盟真的被伊朗逼急了,之前的“支持”馬上就會變成“打擊”,堅持與伊朗同行的俄羅斯,將再次遭到歐洲的孤立,

但聰明絕頂的馬克龍似乎也猜出了普京的焦慮,於24號飛赴俄羅斯,在與普京的會談中表示:歐洲願意同俄羅斯加強合作關係,,,!

眾所周知,“強硬”是需要本錢的,俄羅斯雖然處處以“強硬”示人,但國內經濟的現實困境與國際社會被孤立之苦,也許只有普京自己知道,而唯一能讓俄羅斯重新融入世界的紐帶就是歐洲,只要還能與歐洲說上話,就有重歸世界的可能,馬克龍的承諾,無疑給普京解開了這個套,對於伊朗來說,盟友關係只存在於意識形態,而實際利益則大多與意識形態關係不大,關乎國家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也就談不上“背叛”了,因此,普京表示:反對伊朗提出的三項條件!


俄羅斯的“背叛”,讓伊朗失去了最後的依靠,只好採取:“眾害相侵取其輕”的無奈選擇,提出:就也門停火問題同歐盟談判!這也是彭佩奧附加條件的其中一項,雖然其深知,這樣的讓步雖然是權宜之計,也根本不能滿足美國的條件,但這一小步至少能解燃眉之急,同時也打開了繼續談判的缺口,讓“第二分協議”的誕生成為可能,我們終於看到,在“瘋狂”與“理智”之間,伊朗的政治家們還是選擇了後者,,,!

這樣看來,“強硬”與“妥協”對於伊朗來說,是完全可以交替使用的!


冷兵器TILLLINDEMANN

據伊朗原子能組織發言人貝赫魯茲·卡邁勒萬迪稱,如果伊朗核協議被撕毀,伊朗能夠在三天之內恢復20%的濃縮鈾。他還表示伊朗的核設施設備已經準備就緒,隨時可以啟動核開發,美國該如何應對?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協議,脫離實際上十分的愚蠢,只不過是顯示美國的狂妄自大,後果還是很嚴重的。

伊朗原子能組織發言人的講話,實際上是被逼的,伊朗在國際社會的幫助下,已經完全放棄核開發,融入了正常的世界經濟。本來已經在世界五個主要大國的參與下,解決好了的問題。但是美國一意孤行,簡直就是逼良為娼,伊朗是無路可走,只能將核開發手段亮出來對抗。現在還沒有走到這一步,接下去要看英法德三國的立場,能不能自始至終的堅定。

如果頂不住美國的壓力,立場動搖了伊朗只能搞核開發。至於如果真的事實是這樣了,哪現在的伊核協議也就真正的被廢除了。問題說伊朗回頭再搞20%以上的濃縮鈾,向研製核武器方向發展,美國如何應對?其實美國是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辦法也並不多。

一、美國再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樣,鼓動全世界制裁伊朗。也不可能再走聯合國的程序,沒有多數國家支持美國的立場。在伊核問題上,美國已經是空前的孤立。

二、僅僅依靠美國自己一家制裁伊朗,根本沒有效果。在這其中美國能夠拉到一些盟友的支持,但是因為沒有聯合國框架下的新決議,作用有限。如果出現這樣的局面,美國試圖以政治打壓和經濟制裁的手段,就完全失敗。

三、如今的新科技發展時代日新月異,核武器門檻並不高。像伊朗這樣的中東大國,在沒有外來干涉的情況下 ,研發核武器取得成功是早晚的事。看看亞洲的一個小國,也事實上變成了擁核國家。伊朗在這個道路上發展,速度會很快。但是伊朗自己也權衡利弊,強行發展核武器,並不一定符合自己的利益。如果沒有外部力量干涉制止,伊朗不消幾年,就會真正的成為擁核國家。這是不符合核不擴散條約,違反聯合國決議的。

四、等到英法德三國堅守不住伊核協議,伊朗就會在核開發的道路上狂奔,美國除了戰爭別無他法。儘管以色列當年以外科手術式的打擊,摧毀了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核設施,但是這種辦法針對伊朗未必有效。伊朗國土龐大,且與以色列相隔千里之外,距離遙遠。以色列戰機再先進,也沒有把握和能力偷襲摧毀伊朗的核設施。

五、如果美國貿然發動針對伊朗的入侵戰爭,美國要組織動員超過當年攻打伊拉克,一倍以上的兵力投入才有把握。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與盟國一起,投入了30萬大軍。而在現階段戰爭非常的燒錢,就是特朗普要打,國會里也通不過上萬億的戰爭預算費用。伊拉克戰爭美軍耗費直接費用8000多億美元。

六、伊朗是一個有朋友支持的國家,發生戰爭伊朗有俄羅斯等大國或明或暗的支持。就俄羅斯等域外大國,可能心裡還希望美國將伊朗戰爭,真正的打起來。趁美國陷入伊朗戰爭泥潭,動手解決身邊的事。美國入侵伊朗戰爭一是可以削弱美國的國力,二是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解決一直沒有辦法解決的統一問題。

綜上所述,美國退出伊核協議,非常的不智,特朗普這點生意人頭腦,僅以欺詐的方式不管用。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美國失去道義,無處發力,這將使伊核問題更為嚴峻和複雜,美國沒有好辦法應對。


亦新湖

謝網友手機用戶6111811326之邀

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伊朗核問題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5月27日伊朗原子能機構負責人稱,伊朗在三天之內在福爾道核設施恢復20%高存度濃縮鈾,這就意味著伊朗核武器研製從新提上議事議程。

2015年六國與伊朗簽訂了“伊朗核協議",伊朗的國際貿易環境瞬間改善,英法德與伊朗迅速解除對伊朗的制裁,雙方全方位的進行經濟往來,伊朗和歐盟從中受益。



今年5月美國特朗普總統宣佈正式退出"伊朗核協議"英法德對美伊雙方進行雙邊廚旋,英法德同時宣稱繼續執行"伊朗核協議",伊朗也同意留在伊朗核協議之內。


美國聲稱對伊朗出臺史上最嚴歷的經濟制裁,給英法德等外貿公司三四個月的緩衝期退出伊朗。

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是肯定的,伊朗以恢復鈾濃縮脅迫英法德向美國施壓,伊朗失去了理智,從另一個方面表明特朗普退出伊郎核協議是明智的選擇,美國對伊朗經濟制裁,軍事施壓,挑動反政府叛亂和軍事打擊,也將提上美國議事議程。

謝謝各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