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递包裹趋向日均10亿件,马云说,“新物流”建设大提速

中国物流业将直面日均10亿件快递包裹的挑战。这是在今日杭州举行的“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会”,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的惊人放言。但相比之下,当日与会的全球邮政业政要、中外物流商,更关心中国的“新物流”模式定型,以及它将带给全球物流业的深度传导力。“24小时全国收货、72小时全球收货”,中国物流商的竞争方向已戳中全球同业既得利益。

中国快递包裹趋向日均10亿件,马云说,“新物流”建设大提速

图为马云在发表个人演讲。

面临日均10亿件包裹挑战,中国物流业升级迭代需要全新解决方案

“中国物流业是幸运的,因为全行业刚刚适应了日均1亿件包裹承载量。但又是不幸的,因为日均10亿件包裹量的大势已至。”这是在当日峰会上,“非受邀嘉宾”马云主动登台发言留下的一番话。

他说,数年前,曾预言中国快递包裹量达到日均1亿件,难被信任。而今天,他再次放话,“未来已至,日均10亿件,请中国物流业做好准备。”

日均产生10亿件包裹,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据了解,当前国内日均快递包裹产生量约在1.3亿件,与10亿件相去甚远。但换一角度看,2013年,全国快递包裹全年总量才92亿件,2017年已达500亿件。并且,随之互联网在各类零售领域、B2B贸易领域持续深度渗透,包裹量仍保持几何倍数增长。

具体到日均10亿件包裹,不止是马云,当日与会的所有物流企业主多认为,“那可能是灾难”。是否导致物流车辆总数极速攀升,会不会出现更多交通事故?这会浪费多少包装箱与胶带,如何面对动辄爆仓的小区提货点?……

不过,马云另认为,相比全球,当前中国物流业接受数字化全面改造,接轨“新物流”的基础设施是最强的。这包括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装备、跨境支付等等。通过国内外两条骨干物流网络建设,以及数字技术与新科技硬件的赋能,能够让物流业将既有基础设施使用效率达到最优。

如马云介绍,阿里巴巴已计划对两条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投资千亿元。期待未来,在国内要做到任一地方24小时必达,把中国制造业的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从15%降至5%以下。另一个是在全球,要沿着一带一路,打造全球72小时必达。

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菜鸟宣布了一项未来将在全球多地建立世界级物流枢纽的计划,首批纳入考虑的地点是杭州、吉隆坡、迪拜、莫斯科、列日等五大城市,将为东南亚、西欧、俄罗斯等地带来物流大提速。

中国掌控“新物流”定义权,快递不止要打败冰箱、还要打败集装箱

“传统物流业迭代‘新物流’,将驱动中国制造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由15%降至5%以下”。马云放言的这一目标,令当日与会的2000多位物流商、贸易商、制造商代表与之共鸣。

究竟什么是新物流?

事实上,自两年前马云抛出“五新”概念至今,“新物流”变革方向的清晰度,远不及新零售与新制造。

菜鸟网络总裁万霖的看法是,传统物流业是典型的线性链条,由一家物流商承担货物A点到B点,各物流公司间是纯粹竞争关系或业务购买关系。而“新物流”,则是网状的生态系统,它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基础,赋予国内物流业每一环、任一节点“万物互联”的能量,从而,实现全行业所有生产要素、方式、管理机制重构。

如万霖举例,“就如智能物流骨干网、货车、飞机、无人机、无人仓,乃至地面上的每位快递员,都将变成数据形态、网络化链接,将既往的业务串联提升为并联,使之实现更高效的协作,催化中国物流全行业大迭代。”

这样做得目的是什么?

答案简单清晰,帮助中国制造商趋向实现“零库存”,以此完成“工厂——商店——消费者”无缝连接,并不断优化“最近距离”。试想一下,就像在线外卖消费,满足了消费者实时解决绝对多数需求。那么,大冰箱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不过,马云却有更深见解。他称,“新物流”不止要打败冰箱,还要打败集装箱。过往数十年,全球绝大多数集装箱的流转,被欧美日韩等国家的物流商控盘,成为一代世界级物流霸主。但今天,快递包裹这一载体趋向占据上风,中国物流公司应当仁不让,用快递包裹帮助中国制造、实体经济完成全球市场竞争地位优化。

中国快递包裹趋向日均10亿件,马云说,“新物流”建设大提速

中国物流巨头组团现身,预言“包裹未必再是今日形态”

当日峰会,与会的中外物流商、装备制造商可谓亮出的看家本领,除无人物流车、无人机、智慧物流仓外,还有应用于物流业生产的各种机器人。如,搬移超高整列货架的无人叉车,长相酷似家用扫地机的托盘机器人。

更神奇地是,快递柜如今已无需输密码取件,可以直接刷脸了。而且,社区用高容量智能物流塔,以及家用智能小型温控邮箱,即将大面积扑向市场。

值得一提地是,峰会中举办的“物流的下一个赛道”圆桌论坛,国内一线快递公司大佬几乎到齐了。如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圆通速递董事局主席喻渭蛟、百世集团董事长周韶宁、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上海韵达董事长兼总裁聂腾云,菜鸟副总裁史苗。

诸位快递大佬现场坦言,当国内快递包裹日均突破1亿件,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如喻渭蛟与周韶宁明确表示,每天客户投诉量、投诉内容,都是他们最关心的内容。另有四位大佬称,会不定时在一线做配送,以了解消费市场对物流服务快速提升的需求。

“当中国‘新物流’实现了国内24小时、全球72小时必达,帮助中国制造业的物流综合成本下降至5%,那么,这对中国经济的成长将创造历史性的贡献。”赖梅松认为,这已不是某一个公司的发展目标,而是考验中国公司集体创造力与智慧的国家使命。

此外,论坛上各位大佬也对“绿色物流”提出了诸多看法与前瞻性实践。如,使用可回收物流箱、植物材质的包装物或填充物,以及减少包装膜与胶带使用量等等。

不过,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却做了个大胆预言,“包裹”这个词会被重新定义。大胆畅想一下,一旦“新物流”方略得以实现,是否还需要使用包装箱与胶带?

“可以预见,一旦全物流行业的生产要素、既有体系被数字化全面重构,包装材料也会被大幅度的节省,完全可以去掉不必要的重复包装。因为流转环节带来的重复包装,都可以减少。”张勇称,要用数字化重构的方案,让行业产生新的化学反应,从根本上解决整个物流业的绿色发展问题,非常坚定看到这一未来变化会到来。

中国快递包裹趋向日均10亿件,马云说,“新物流”建设大提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