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人的福慧双修

传统文化|美学艺术|艺术收藏|文学复兴
佛珠

我们在珠海翠薇阁艺术馆了解到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众生修行

无论诵经、拜佛,都不要“执相”

而佛珠也是作为“相”之一种而存在的

敬请鉴赏

【历史上的把玩】

“把玩”之风源于汉隋。初始把玩仅留存于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之间,后逐渐影响到社会阶层。

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皇家十把玩”,到明清两朝达到鼎盛时期。

珠海人的福慧双修

海南黄花梨

“中华文玩”能在皇宫内和社会上层把玩成风,它的魅力所在是通过其能够达到健身、养心、修行之效,成为品德、身份以及精神境界的象征。

至此,人们将中华文玩分为上五玩,下五玩。

珠海人的福慧双修

沉香

上五玩玩的是:毅力、耐心、悟性、智慧、品德。下五玩玩的是:和气、雅致、风度、乐天、知足。

佛珠作为一种佛教文化的浓缩之物,排列为上五玩之三。

珠海人的福慧双修

核桃

其中第一位核桃,作为把玩起源于汉隋,流行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寓意吉祥。

第二为葫芦,寓意“福禄”,作为把玩源于明清,修身净心、接纳天地之真气。

珠海人的福慧双修

红木

佛珠溯其本源,并非佛教所创用。佛珠进入中国始于东晋,延至唐后各代,盛行于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材质以檀木最佳。

一颗颗佛珠,圆润饱满,象征着圆满。以线串制,亦将福德与慈悲喜舍贯穿如一下。

珠海人的福慧双修

红木

佛家之中,佩戴佛珠的人亦是有福慧善根之人。福,是福德。慧,是智慧。

能付出爱心的“利他”就是“福”;能消除烦恼的“自利”就是“慧”。

珠海人的福慧双修

沉香

福德要智慧来引导,智慧要福德来积成。福慧,如鸟之双翼,偏一不可。修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修慧——籍事练心,增长智慧,是为“福慧双修”。其实,是在修炼人的性情,调整人之心态。

珠海人的福慧双修

佛珠本是作为僧众道具出现并被保存至今的,如《释氏要览》卷中“道具篇”引《中阿含经》云:“所蓄物,可资身进道者,即是增长善法之具。”

随着年湮代远、律制久芜,许多文化道具早已名实俱废了,如齿木、滤水囊等即属此例。而佛珠不但未被废置,反而更加承顺世间,可以说早已成为那些“与佛有缘”众生“有善根”的表征了。

珠海人的福慧双修

现如今,热爱佛珠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它逐渐成为一种腕间的时尚。人们乐于用这种禅意之品,凝神心气,达内心静然之态。

随着对佛珠文化认知的加深,佛珠的材质渐渐显露出来,成为文玩收藏的谈资。其实大可不必去纠于此理而弃其文化本心。

珠海人的福慧双修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说明众生修行,无论诵经、念佛、拜佛,都不要“执相”,而佛珠也是作为“相”之一种而存在的。

故而当人们佩戴佛珠之时,无需过分地计较它的构造、颗数和质料。应做到“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这便也是佩戴佛珠的最高境界了。

珠海人的福慧双修

翠薇阁

珠海人的福慧双修

明星御用珠宝设计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