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官網1個月內發7篇評論,批評網約車行業各大亂象

網約車內參訊(文/康二聰) 從4月9日開始,交通運輸部1個月內在官網上接連發表7篇評論,矛頭直指網約車市場出現的過度補貼競爭、非法營運等亂象。

1、《運輸市場要公平競爭》一文中,指出網約車平臺存在價格戰、非法營運等行為,對運輸市場公平競爭秩序、運營安全和乘客合法權益等都造成了損害,不利於網約車企業和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2、《網約車發展要“脫虛向實”》一文中,指出網約車行業燒錢大戰,造成兩大隱患,必須脫虛向實。如行業形成了不重視服務質量和安全運營,反而更關心交易量和估值的怪像。並提出價格戰造成的交通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一旦補貼停止,供給將嚴重過剩。

交通部官網1個月內發7篇評論,批評網約車行業各大亂象

3、《“燒錢大戰”不可持續》一文中,明確指出了價格戰造成的三項危害,不應當繼續。首先,不計成本爭奪市場的方式,致大量黑車湧進網約車市場從事非法運營,損害了合法從業人員的權益,對網約車市場造成了嚴重破壞。其次,高額補貼搶佔司機、用戶,滋生了司機刷單、中途退單、馬甲車經營等不規範現象,讓用戶的出行安全、出行質量等均得不到保障。更甚,依靠資本打價格戰,會造成強者恆強、弱者愈弱的局面,有違公平正義。

4、《誠信經營方能行穩致遠》一文中,指出共享單車押金難退、網約車行業大數據殺熟等,都屬於失信行為。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侵害了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同時也阻礙了行業的健康發展。強調唯有誠信經營,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的信賴,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5、《交通運輸新業態不是“法外之地”》一文中,指出互聯網行業不是法外之地,而網約車行業更是存在惡性競爭、大數據“殺熟”等弊端,需要法規約束。交通部門要依法行政、加強監管,同時企業也要自覺守法、切實加強自律,實現良性發展。

6、《包容審慎監管不是放任不管》一文中,指出對網約車、共享汽車等新業態新模式,在鼓勵真正創新發展的基礎上,還要堅持底線思維,嚴加監管,依法規範經營者行為,對從事違法違規行為的,要嚴加懲罰。

7、《互聯網交通運輸企業切莫“店大欺客”》一文指出,行業內個別企業的一家獨大,容易形成店大欺客、任性加價、大數據殺熟等弊端,損害人民的利益。網約車行業要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遵循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原則。

行業內其他重要新聞

1、近日,斑馬快跑獲得泉州、撫州網約車經營許可證。

2、近日,濮陽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執法局聯合約談3家網約車租賃公司,並通報了他們違規經營網約車情況,要求限期整改。

3、5月9日,國際金融報報道,滴滴外賣登陸無錫一個月之後,開始向南京進軍,高峰期每單獎勵騎手15元以及還有開城衝單獎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