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则《论语》经典名句,现代社会还适合吗?

知乎上有网友提问,现代社会还能不能完全按照《论语》中的理论生活?这个话题太大,不好回答。在此梳理《论语》中十五则关于为人处世的经典名句,读完后您自己判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评:日常思考:工资拿的无愧于心不?和朋友交往言而有信不?新知识点复习了么?天天向上了么?

十五则《论语》经典名句,现代社会还适合吗?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评:小孩子首先要做到孝顺、温和,言而有信,有仁爱之心,与友善的人交往。能完善品德修养后,再学习文化知识。对于小孩,品德教育应该重于知识教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评:竭尽全力的侍奉父母,兢兢业业的为boss打工,与朋友交往真诚有信用。即使没有接受正规的知识教育,也已经足够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评: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还是担心自己不了解被人,识人不清。

十五则《论语》经典名句,现代社会还适合吗?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评:不要担心没有高官厚禄,而要担心自己又没有资格得到这个位置。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才华,而是担心自己又没有才华能让别人知道。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评:看到比自己厉害的人、事要考虑自己能不能也做到这样,看到不要的人事要引以为戒。

十五则《论语》经典名句,现代社会还适合吗?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评:为boss或朋友提意见可以,次数太多不可以。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评:少年时学习,三十岁毕业了,学业有成,四十岁时不再为名利所惑,五十岁懂得万物均需顺应天命;六十岁能平心静气地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十五则《论语》经典名句,现代社会还适合吗?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评: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评:人而无信,不足为人。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评:三观不同,不要话说太多。

十五则《论语》经典名句,现代社会还适合吗?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评: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责任越重,更加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能轻易放弃。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评:不要过分操心自己职位以外的事情。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评:莫装逼,遭雷劈。

十五则《论语》经典名句,现代社会还适合吗?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评:不在事前就觉得别人会欺骗自己,不在事前揣想人对自己不信任。但临事遇人有诈与不信,能先觉到,这不是贤人吗?翻译是这样的,但操作起来是十分苦难的。不能提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又要及时发现小人行径,止损,需要的不仅是品德修养还有IQ。

为什么是简评,因为教条式翻译比较麻烦。如有不妥,可评论指正,必虚心接受。

十五则《论语》经典名句,现代社会还适合吗?

读完这十五则《论语》经典名句,你对儒家的为人处世观赞同吗?觉得他们在当代社会是否行得通?提前说下,个人是孔子的小粉丝,认为大部分是可以执行的。尤其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大赞,先做人再学习。图文无关,仅为方便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