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五帶一園”造林綠化工程讓綠滿城鄉

初夏時節,沿黑河臨澤段河岸行走,只見河道兩側一片片新栽植的刺槐、河柳、沙棗等樹木整齊排列,與黑河交相輝映,在微風的吹拂下吐露新芽,形成一道道特色風景線。

“在黑河兩邊栽植樹木,不僅能保護我們的田地,還能美化沿線環境,保護生態,這可是一舉多得的大好事,大家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參加黑河生態帶植樹造林的板橋鎮土橋村群眾周增武說。

“我們在去年完成造林4300畝的基礎上,按照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優先選用鄉土樹種要求,計劃栽植黑河生態帶4000畝,著力在黑河兩側各建設寬50至200米的林帶,營造混交林,實現生態和經濟效益雙贏。”縣林業局副局長張志新介紹說。

與此同時,在小泉子沙漠公園、一工城沙窩等縣內各重點治沙區,昔日裸露的沙丘被一簇簇茂密的植被所覆蓋,梭梭、紅柳等一棵棵沙生植物遙相呼應。連綿起伏的沙漠內,新埋置的方格沙障一望無際,草方格中間一棵棵梭梭幼苗迎風挺立。

臨澤縣位於河西走廊中部,巴丹吉林沙漠南緣,境內沙漠、戈壁面積佔三分之二以上,生態環境極其脆弱。“風起沙石揚,埋地又壓房。”曾是當地群眾深受沙塵侵襲之苦的真實寫照。

“今年,我們採取封、造、壓,自然恢復和人工治理,生物治沙和工程治沙相結合的治理模式,計劃在北部防沙帶完成治沙造林2.2萬畝,目前,已全部完成栽植任務,正做好後期管護工作,確保苗木成活率。”縣治沙試驗站站長楊向剛說。

“通過多年持續不斷的治理,現在沙塵暴越來越少了,我們的居住環境也越來越好。”正為梭梭澆水的群眾秦洋國說。

植樹季,在G30高速公路、國道312線臨澤繞城段、北部大通道、沙柳路、機場路東段等重點交通道路兩側,也隨處可見平整綠化帶、開挖樹坑、拉運苗木、栽植新綠的忙碌身影。

“我每年都會參加義務植樹,看到自己親手栽下的一棵棵小樹苗生根發芽,心裡特別高興。我們都要積極參與植樹造林,為建設美麗家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縣衛計委幹部程衛偉說。

錯落有致、色彩斑斕的城市綠化帶讓城市更生態宜居,也讓臨澤縣城在發展全域旅遊、創建國際級旅遊城市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鄉風濃郁、特色鮮明的美麗鄉村帶讓鄉村更綠色美麗,也為群眾留住了濃濃的鄉愁;溼地公園建設有序推進,必將讓群眾又多一處健身休閒的好場所……

今年,該縣以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為目標,緊緊圍繞縣委提出的建設“交通大林帶、黑河生態帶、城市綠化帶、美麗鄉村帶、北部防沙帶和溼地公園”的“五帶一園”目標任務,把綠和水作為臨澤最亮麗的生態特色,以綠色通道、生態防護林、美麗鄉村、治沙造林和城區綠化改造提升為重點,以沙灘、荒地、空曠地段為突破口,結合全域無垃圾行動,全面開展全域國土綠化,打造全域旅遊生態縣。目前,造林計劃4.12萬畝全面完成,其中:黑河生態帶4000畝,交通大林帶1957畝,城市綠化帶2800畝,美麗鄉村帶420畝,北部防沙帶22000畝,封灘育林10000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