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凿壁偷光”那个孩子,长大后贪污的结局毁了三观?

匡衡凿壁偷光成为千古美谈,匡衡爱读书,爱学习成为家长教育孩子必讲的课题。我们先从表象上分析一下这个孩子,家境贫寒,无烛火照明让匡衡读书,可孩子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没有条件自己也要创造条件学习,有志气,有毅力,在这方面是可造之材。

如何看待“凿壁偷光”那个孩子,长大后贪污的结局毁了三观?

我们知道,事物总是有它的两面性,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匡衡凿邻居的墙壁,却是一种丑恶的形为,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

至于当官贪腐一事,与从小家庭的教育,自己的修养有一定关系。但这不是主要因素。

教育并不万能,只能说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一面?。关键是环境的影响,一定时期内不良风气的影响,从《官场现形记》这本书里可以看出,封建社会的官场上贪腐堕落是何等的严重!匡衡不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官场上吗?

如何看待“凿壁偷光”那个孩子,长大后贪污的结局毁了三观?

匡衡本身出自汉代,其自幼就家境贫苦,但匡衡却非常努力,他在这条成功之路上一点点地学习,但在考取功名的这条蹊径上匡衡也曾吃过不少难头,他前前后后一共进行了九次测验,最终也却中了丙科,在汉代时间测验结果的等级根据甲乙丙分别,丙在这几个等级之中最低,因此即使分配官职也是最无用的。

仕途之路上对匡衡来说算是极难的了,但是正因为他之前凿壁偷光苦读而让他颇有水平,正是这样的能力帮助他使他在之后的仕途之路上能慢慢前进。匡衡此人也很聪慧,所以他紧瞄了一个机会向元帝上书劝示,这次的劝谏使元帝对他的印象极佳,他也因此成为了太子刘奭的教书先生,而他励志苦读的的能力与精神更是在朝廷中广为流传,这位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员渐开始在朝廷中大放光芒。

如何看待“凿壁偷光”那个孩子,长大后贪污的结局毁了三观?

而我们知道,汉代的仕途比之今天更为难,所以我们曾经的那个凿壁偷光的好孩子,在经历了社会的折磨与;历练后,在踏入了精英阶层以后,也开始忘本了,从他踏上权利争夺战的那一刻起,曾经那个单纯的男孩便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官越做越大的政客,是一个为了升官发财而不顾一切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精英。

于是,那个小时候想出凿壁偷光的男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再次想出了一个新的方法,来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只不过他的这次的方法却不在值得我们学习了,因为他已经从一个励志苦读报效国家的天才少年,变成了最后贪污受贿的贪官,当然了,下场自然不会太好,匡衡最后被贬为庶民。

如何看待“凿壁偷光”那个孩子,长大后贪污的结局毁了三观?

但是,这个曾经好好学习的少年,最终变成了贪污犯,教育和制度不该思考一下子吗?哪怕是在如今,可以保证一个纯净为国的志士,最后仍然为人民吗?如果不能,我们培养这些天才的目的是什么?

小时候是先进典型,老了却成了反面教材。匡衡的悲剧,就是因为小小的贪欲,以为什么光都是可以借的。

想想那些落马的官员,何尝不是和匡衡一样。华丽的开场,尽情的挥洒,最后变成恣意的妄为,落得凄惨的下场。

管住贪欲,分清公与私。这就是猜不到结局的匡衡,给我们最大的警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在苦了半辈子,当突然有人送金送银送水果的时候,在金钱的诱惑下,很难把持自己,思想上绝对也有抗争,反过来一想,我吃苦受罪,凿壁偷光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想考取功名,为光宗耀祖,改变生活改变未来么?

但是当所有的一切都顺其自然的到来的时候,却发现只有一样不能实现,就是改变生活,可改变生活的唯一标准就是有钱,当看到别的同行都纸醉金迷,夜夜笙歌的时候,思想就开始挣扎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