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駁的舊城門——隋代洛陽城

洛陽是中國最早的古都之一。歷史記載夏朝都城斟鄩(zhēn xún),“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很可能就是現在正在發掘的洛陽二里頭遺址。隨後商、東周、東漢、魏、西晉先後在洛陽建都。但是“魏書洛陽城”經過十六國、南北朝的戰亂,已經殘破不堪。隋朝開國——隋文帝楊堅,延續北周,在長安附近的龍首原修築大興城,並建都於此。

隋煬帝楊廣通過陰謀手段,除掉太子楊勇,即皇帝位。即位後,他始終生活在恐懼中,覺得在大興(西安)城中,始終有楊勇的陰魂糾纏他不放。這種傳言,自然不會被遊方道人放過。於是就有人為楊廣解惑說,大興所在的雍州五行屬金而楊廣命屬木,因此相剋。他建議修治洛陽城,讓長安仍舊成為晉王的屬地。這個建議是為隋煬帝量身定做的,當然獲得隋煬帝的認可。

斑駁的舊城門——隋代洛陽城

隋煬帝

洛陽是中國最早的古都之一,夏商兩朝均在此建都。武王伐商成功後,也曾修築洛邑,提出遷都於此,宅茲中國。東漢魏晉在洛陽連續建都之後,又經歷了十六國南北朝的戰亂,魏晉洛陽城己經殘破不堪,而隋煬帝楊廣好大喜功,即甩開舊成,建設新的洛陽城,這就是隋唐洛陽城的基礎。新建的洛陽規模宏大,窮奢極欲,以至於隋末李世民攻入洛陽時,認為太過奢華,要求燒燬其中的兩座宮殿。

斑駁的舊城門——隋代洛陽城

隋唐洛陽城大致結構

斑駁的舊城門——隋代洛陽城

天宮

斑駁的舊城門——隋代洛陽城

東晉南渡,北方又連續動亂,中國的經濟中心開始向東向南遷移,無論是八百里秦川還是河洛之地都難以供養大國之都。隋煬帝又開鑿了大運河,方便南方糧食北運。中國的地形西高東低,從江南向洛陽運輸己經是逆流而上,再向更高處的長安運輸成本更高,這也是遷都洛陽的經濟原因之一。唐末動亂後,洛陽建都的成本也難以承受,五代、北宋大多選擇更東的開封建都。特別是絲綢之路的阻斷,使得洛陽、長安,尤其是長安不在是中國之中,導致這對中國的雙子星再也沒有成為王朝的都城。

斑駁的舊城門——隋代洛陽城

洛陽、長安形勢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