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的旧城门——隋代洛阳城

洛阳是中国最早的古都之一。历史记载夏朝都城斟鄩(zhēn xún),“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很可能就是现在正在发掘的洛阳二里头遗址。随后商、东周、东汉、魏、西晋先后在洛阳建都。但是“魏书洛阳城”经过十六国、南北朝的战乱,已经残破不堪。隋朝开国——隋文帝杨坚,延续北周,在长安附近的龙首原修筑大兴城,并建都于此。

隋炀帝杨广通过阴谋手段,除掉太子杨勇,即皇帝位。即位后,他始终生活在恐惧中,觉得在大兴(西安)城中,始终有杨勇的阴魂纠缠他不放。这种传言,自然不会被游方道人放过。于是就有人为杨广解惑说,大兴所在的雍州五行属金而杨广命属木,因此相克。他建议修治洛阳城,让长安仍旧成为晋王的属地。这个建议是为隋炀帝量身定做的,当然获得隋炀帝的认可。

斑驳的旧城门——隋代洛阳城

隋炀帝

洛阳是中国最早的古都之一,夏商两朝均在此建都。武王伐商成功后,也曾修筑洛邑,提出迁都于此,宅兹中国。东汉魏晋在洛阳连续建都之后,又经历了十六国南北朝的战乱,魏晋洛阳城己经残破不堪,而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即甩开旧成,建设新的洛阳城,这就是隋唐洛阳城的基础。新建的洛阳规模宏大,穷奢极欲,以至于隋末李世民攻入洛阳时,认为太过奢华,要求烧毁其中的两座宫殿。

斑驳的旧城门——隋代洛阳城

隋唐洛阳城大致结构

斑驳的旧城门——隋代洛阳城

天宫

斑驳的旧城门——隋代洛阳城

东晋南渡,北方又连续动乱,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向东向南迁移,无论是八百里秦川还是河洛之地都难以供养大国之都。隋炀帝又开凿了大运河,方便南方粮食北运。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从江南向洛阳运输己经是逆流而上,再向更高处的长安运输成本更高,这也是迁都洛阳的经济原因之一。唐末动乱后,洛阳建都的成本也难以承受,五代、北宋大多选择更东的开封建都。特别是丝绸之路的阻断,使得洛阳、长安,尤其是长安不在是中国之中,导致这对中国的双子星再也没有成为王朝的都城。

斑驳的旧城门——隋代洛阳城

洛阳、长安形势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