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敗光8億!賣掉北上廣22套房也救不了這家公司!

“國際品質,華人配方”,你還記得這句有些年頭的廣告詞嗎?

憶當年,剛出江湖的貝因美就研發出了一款全新的嬰幼兒速食米粉,將當時佔領中國市場的美國食品巨頭亨氏打敗。後來,貝因美憑藉過硬的品質,在這兩次行業地震中存活下來,並且一度成為國產嬰幼兒奶粉產業的巨頭。

但是好景不長。日前,貝因美髮布了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預計2017年全年虧損8億元到10億元,而由於2016年已經虧損了7.81億,2017年度如果繼續出現虧損,將存在被予以退市的風險警示。

2017年底,貝因美想出了賣房補虧的招數。貝因美髮布公告稱將出售北上廣等地22套房產,評估總價合計為1.04億元。

然而業內表示,通過出賣房產來增厚業績的方式也只是杯水車薪,巨大的業績黑洞,恐怕只靠賣房是挽救不了的。

一年敗光8億!賣掉北上廣22套房也救不了這家公司!

貝因美預計:2017年虧損8-10億元

貝因美日前發佈了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預計2017年全年虧損8億元到10億元,而此前貝因美對外作出的預計虧損額為3.5億元至5億元。

這次的業績變臉,也導致貝因美22日開盤後崩盤跌停,報6.03元,創復權後歷史最低價,總市值跌至61.66億元。截至午間收盤,貝因美的股價繼續小幅下跌。

一年敗光8億!賣掉北上廣22套房也救不了這家公司!

其實,據統計,2013年以來,貝因美已發生9次業績預告變臉,其中7次為向下修正或預計由盈轉虧。

而貝因美將此次業績修正的原因歸結為四個方面:

① 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制“洗牌”效果未如預期般強烈;

② 子公司訂單變為虧損合同,減少了公司利潤;

③ 市場競爭激烈使存貨核銷較原預期增加;

④ 應收賬款回款未達預期。

貝因美業績頻變臉,被下監管函!

根據當日公告,在公司的9名董事中,有4名董事無法保證信息披露內容的真實、準確和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這4名董事分別為董事、副董事長何曉華、獨立董事劉曉松、董事JohannesGerardus Maria Priem和董事朱曉靜。

一年敗光8億!賣掉北上廣22套房也救不了這家公司!

其中,何曉華表示同意2017年度業績預測向下修正,但由於截至目前公司管理層尚未提供有助於對業績修正區間確認的相關資料,無法對修正後的2017年度業績預測區間發表意見。劉曉松認為,公司2017年度業績預測向下修正符合公司目前現狀,但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方面可能存在重大風險。

深圳圓融方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研究總監 尹國紅 :一方面就是貝因美的利潤,在短短几個月時間,發生這麼大的變化,不排除公司有調節利潤的嫌疑。第二,九名董事裡面有四名董事,是發表了對年報內容的真實性不做保證的這麼一個條款,的確是讓人非常驚訝的,這說明這家公司的內控制度上面不完善,甚至於是有一些問題所在的。另外一方面從本身貝因美,一直以來的經營狀況,以及各方面提供的信息,包括第一大股東第二大股東經營上的一些分歧等等這些方面,包括股權上面的爭議等等這些方面,說明這家公司的經營上面也是存在一些瑕疵的。

一年敗光8億!賣掉北上廣22套房也救不了這家公司!

貝因美業績預告頻繁變臉也受到了監管部門的注意。1月22日,貝因美收到中國證監會浙江監管局下發的《上市公司監管關注函》和《關於對貝因美嬰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的通知》,證監會浙江監管局提出了六個方面的問題,要求貝因美說明此次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中,公司有四名董事在分別闡述各自原因的基礎上表示無法保證信息披露內容的真實、準確和完整的原因;業績鉅額預虧對公司未來生產經營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公司擬採取的應對措施等問題。

深圳圓融方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研究總監 尹國紅:我們看到這一次貝因美的公告一出來,管理層就迅速地對這個現象進行了關注,那麼我覺得這一方面來說,對於中小投資者的一個保護力度,我們可以看到是在加強的,另外一方面對於這些隨意的公告業績,隨意的業績變臉的上市公司,也是提出了一個警醒。

貝因美想靠“賣房”保殼?

貝因美同時稱,由於2016年已經虧損了7.81億,2017年度如果繼續出現虧損,將存在被予以退市的風險警示。

貝因美2017年業績大幅滑坡的困窘局面,從其早前出賣房產的公告中也可見一斑。

2017年10月28日,貝因美稱其擬將出售位於杭州、上海等地的7套房產共計2926平方米,預計將為其帶來2300萬元的收益。

2017年12月,貝因美髮布公告稱將出售北上廣等地22套房產,評估總價合計為1.04億元,預計產生收益約3560萬元。

一年敗光8億!賣掉北上廣22套房也救不了這家公司!

然而相比起貝因美的實際淨利潤,通過出賣房產來增厚業績的方式也只是杯水車薪,而且這些為了增厚利潤所進行的突擊賣房產行為,也已經被納入了監管層的嚴格監管範圍。不過,貝因美在回應深交所問詢函時表示,本次22套房產尚未出售,因此預計全部或絕大部分房產將會在2018年完成交易,故不會對2017年度經營業績產生影響。

深圳圓融方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研究總監 尹國紅:實際上這裡面就不排除,有調節利潤的嫌疑,在2017年我們看到,先公告的是虧損3個億,後面是變成了虧損8個億,這樣一個巨大的業績上的誤差,另外一個方面我們看到提到22套房產的一個交易上面,實際上大家原來預期可能是在2017年完成,但是這一次公告裡面專門提到可能會在2018年完成,實際上某種程度上,一個暗示2018年的業績,很可能能夠通過房產的出售出現一個扭虧,甚至一個比較好的改變的狀況。那麼這一方面其實,某種程度上說明本身就存在通過一些會計手段進行利潤調節的可能性。

昔日巨人,為何浮沉?

貝因美在公告中將鉅虧的原因歸結為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導致行業普遍競相殺價甩貨,整體銷售未達預期,導致當期銷售收入未達預期,同時市場投入費用門檻提高,嚴重影響利潤實現。

2017年8月7日起,在獲國家首批奶粉配方註冊資格後,貝因美便與上海育博、孕嬰聯、達維優加等7家公司簽署承銷大單,累計目標銷售金額為36.8億元。

貝因美在奶粉新政後推行的總承銷模式是由一個總承銷商將負責一兩個產品品類在全國範圍的渠道規劃、營銷推廣。但是對於貝因美的總承銷模式,行業內卻備受爭議。

新京報報道,有大型乳企奶粉事業部負責人認為,這種承銷模式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一是承銷商同時代理幾個品牌,不可能把資源集中起來只做貝因美;二是不排除承銷商為開拓市場挖貝因美經銷商牆腳的可能。

母嬰行業獨立評論員年永威認為,貝因美把這些稀缺品牌拱手交給承銷商令人匪夷所思。

對此,貝因美此前回應表示,總承銷商帶來的是雜牌清退後的增量市場,原有市場依然掌握在公司經營團隊手中,因覆蓋的區域和渠道不同,不存在價格和促銷等方面的衝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