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芬蘭不加入北約?

劉曉亮

數十年來,芬蘭一直保持軍事中立。芬蘭與俄羅斯有著長達1300公里的共同邊界,在整個冷戰期間保持了西方的社會制度,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時與俄羅斯經濟關係密切。芬蘭在1995年加入歐盟,當時並沒有引發莫斯科的不快。芬蘭人長期以來都不願觸怒莫斯科而葬送自身優勢。芬蘭倘若加入北約,必定會觸怒莫斯科,而今天莫斯科的態度也沒有改變。

不過,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芬蘭的態度有些轉變。芬蘭和其他北歐國家認為,俄羅斯在邊境地區的軍事行動是“挑戰性的”。作為北約成員國,丹麥、挪威和冰島等北歐國家在緊急情況下可以仰仗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成員國的支援,而瑞典和芬蘭只能靠自己。芬蘭和瑞典都是中立國,兩國計劃在空域監控、海軍和情報交換方面加強合作。

近年來,芬蘭政界和軍界有聲音認為有必要考慮加入北約以改變這種狀況。芬蘭雖然自1994年就在所謂的“和平夥伴關係計劃”框架內與北約合作,並在阿富汗參與了北約主導的軍事行動,但加入北約完全是另一個層面的事。俄羅斯總統普京2016年訪問芬蘭時曾暗示,如果芬蘭加入北約,俄羅斯可能把軍隊調到更靠近俄芬邊境的地區。

芬蘭人一直對本國曆史和軍事中立有著極強的自豪感,如果加入北約,則意味著這種自豪感面臨崩塌,因此芬蘭是否加入北約的問題不會很快提上政府議事日程。儘管如此,芬蘭暗地裡一直在持續加強其與美國和北約的關係。2016年7月,芬蘭和瑞典受邀參加華沙北約峰會晚宴,這在北約歷史上尚屬首次。2016年10月,芬蘭還與美國簽署了一份軍事合作協議。


參考消息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國際上專門有個詞叫“芬蘭化”。所謂芬蘭化,就是指的是一個弱小的國家近乎無底線的聽命於強大的鄰國的政策決定。芬蘭由於地緣關係,離可怕的蘇聯太近,離友好的西方太遠,只好用實際上的臣服來換取名義上的獨立。

芬蘭原來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1808年,沙俄亞歷山大一世入侵瑞典,芬蘭戰爭爆發。瑞典戰敗,沙俄佔領芬蘭,芬蘭從此成為俄羅斯帝國的附屬國。 1917年12月,芬蘭趁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之際,宣佈獨立。列寧因國內局勢未穩,同意了芬蘭獨立的要求。芬蘭自立國以來,蘇聯一直對蘇芬邊界的劃分有異議。1930年代,蘇芬之間的幾次談判皆無結果,蘇聯決心武裝入侵芬蘭。

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德國簽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條約中包括一項秘密條款,在兩國之間的東歐國家中劃分勢力範圍,將芬蘭劃歸蘇聯。9月1日德國與蘇聯一起進攻波蘭,摧毀了波蘭軍隊後,蘇德瓜分了波蘭。解決波蘭後,蘇聯又出兵侵佔了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等國。一路得逞的蘇聯要求芬蘭把卡累利阿地峽的額芬兩國邊境北移40公里,把芬蘭灣內的幾個島嶼和雷巴契半島上的芬蘭領土割讓給蘇聯,把漢科半島以每年800萬芬蘭馬克的代價租借給蘇聯,為期30年。對於蘇聯的無理要求,芬蘭嚴詞拒絕。斯大林聞迅大怒,遂製造了“曼尼拉炮擊事件”,並以此為藉口對芬宣戰,發動“冬季戰爭”。


左一莫洛托夫同志和斯大林同志(1937年)

1939年11月30日早晨,正當德軍入侵捷克、波蘭相繼得手,日本開始大規模入侵中國之際,蘇聯轟炸機突然出現在芬蘭上空,對芬蘭的幾乎全部城鎮進行無差別轟炸。同時蘇軍以120萬人的巨大兵力向僅有300多萬人,3.2萬士兵的芬蘭發動了全線進攻。當天,23個蘇聯師在2000多輛坦克裝甲車的掩護侵入芬蘭領土。蘇軍想在3天之內拿下芬蘭,隨後舉行所謂的公投建立傀儡政府(就如烏克蘭克里米亞和中國唐努烏梁海的故事)。蘇聯空軍於開戰首日即展開了針對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為首大都市的空襲,其中甚至包括了子母彈形式的燃燒彈。然而,面對蘇聯對芬蘭轟炸行為的指責,蘇聯的二號人物莫洛托夫卻辯稱蘇聯空軍並未轟炸芬蘭,而是為都市內飢餓的工人空投“麵包”。因此之故,芬蘭人都將蘇聯空軍的炸彈戲謔的稱為“莫洛托夫的麵包籃”。 另外,在冬季游擊戰期間,芬蘭軍大量使用發明於西班牙內戰,以玻璃瓶等容器盛裝石油、磷、助燃劑等物的燃燒瓶,對蘇聯紅軍陣地與車輛造成極大損害,由於多以酒瓶為容器,故有芬蘭官兵將之稱為“這是給莫洛托夫的雞尾酒”,於是“莫洛托夫雞尾酒”遂成為汽油彈的別稱。在蘇芬戰爭期間,芬蘭軍隊總計擊落了超過500架蘇聯戰機。那些跳傘的蘇軍飛行員往往會被憤怒的群眾打死(在敘利亞的俄軍飛行員為什麼一掉下來就會被打死,找到了根源)。蘇聯空軍在轟炸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後,美國總統羅斯福表示希望蘇軍能夠停止轟炸芬蘭城市。此時莫洛托夫同志給了一個經典的蘇聯式“誠實答覆”:蘇聯轟炸機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轟炸芬蘭城市。蘇聯飛機確實在赫爾辛基上空執行過任務,但是卑劣的芬蘭政府硬要栽贓蘇聯,說他們扔下了炸彈。

國際聯盟將蘇聯的行動視為非法攻擊,於12月14日將蘇聯從國際聯盟除名(日本918侵華後也被除名)。

冬季戰爭中,芬蘭奮起反抗,蘇聯投入巨大兵力卻損失慘重,國家聲譽也受到很大的傷害,也未達到原先征服芬蘭全境的目標。芬蘭損失10萬人消滅蘇軍37萬人(赫魯曉夫稱百萬),不僅保有了主權,還贏得了國際聲望。蘇聯此戰中的表現也令希特勒對發動侵略蘇聯的企圖更具信心,並開始著手聯繫芬蘭加入其計劃,最終引爆了1941年6月底的“繼續戰爭”,芬蘭同德國出兵奪回冬季戰爭中失去的土地。1944年,蘇聯發動反攻,又將芬蘭奪回的領土再次搶了過來。


1940年2月,卡累利阿地峽,蘇軍第210獨立化學噴火營裝備的XT-130噴火坦克在打擊隱蔽在密林中的芬蘭士兵。


1940年2月1日,在一場小規模戰鬥中,約有400名蘇聯士兵被打死,橫屍密林。

戰後,蘇聯試圖將芬蘭據為己有,但美國強烈反對。1948年芬蘭和蘇聯政府達成協議,芬蘭答應不會參加針對莫斯科的國際聯盟,或作為任何反蘇行動的基地,換取蘇聯承認芬蘭的自治及尊重其民主制度。芬蘭保持中立的外交路線,維持獨立及議會民主制和資本主義經濟,但在國際事務上芬蘭事實上經常站在蘇聯一側。 二戰後的芬蘭,和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區別不大,雖然表面上還有自己的國旗、國歌和外交,但在政策上完全以蘇聯的馬首是瞻。國際上把這種現象稱為“芬蘭化”。 這種情況一直到蘇聯解體和芬蘭加入歐盟後才不再存在。

加入歐盟後,芬蘭為什麼不加入北約呢?蘇聯沒了,但還有俄羅斯啊!芬蘭人的悲哀就是離上帝太遠,離俄羅斯太近。

芬蘭趁蘇聯解體,俄羅斯沒緩過勁的空擋加入了歐盟,但加入北約卻不像加入歐盟那麼簡單,各種手續程序非常繁雜。等芬蘭國內一系列工作做完後,成為北約觀察員,等待北約批准的功夫,普京卻上臺了。普京更是在國際上多個公開場合,不顧體面直接威脅芬蘭。在烏克蘭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吞併後,芬蘭更是如坐針氈,時刻擔心有天早上會像克里米亞那樣,推開窗戶會看見滿街小綠人。不得不說,這就是作為小國的悲哀。


芬蘭的“雪橇戰隊”


芬蘭狙擊手被蘇聯人稱為“白色死神”,西蒙·海耶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戰爭中被確認擊斃的紅軍人員共有505人是出自於他之手。另有非官方的統計指出他的戰果為542人。除此之外,他用衝鋒槍也擊斃了近200人,也因此將他的殺敵數提升到705人。


紅色部分為芬蘭喪失的領土

俄羅斯從莫斯科公國一個巴掌大的地方,變成橫跨歐亞兩大洲的世界第一大帝國,別無他法,全靠侵略。沒有美國和北約,誰也不知道俄羅斯的邊界會劃到何地;沒有美國和北約,誰也不知道會有多少國家“自願加入”俄羅斯。即使有強大的美國和北約,即使俄羅斯還沒有恢復元氣,它照樣吞併了格魯吉亞的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照樣掠奪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

諸多遭受俄患的國家中,中國毫無疑問是受害最深之一,俄羅斯讓中國損失了588萬平方公里領土。那些反美反北約的人,要麼是無知傻子,要麼是無恥的俄粉。這兩種人是我中華民族的恥辱。


矛盾江湖884888

芬蘭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特殊了,主要在於離著俄羅斯太近,在過去則是離著蘇聯太近,因此不可避免的會陷入大國之間的博弈。對於當年的蘇聯來說,芬蘭可謂是戰略橋頭堡,能夠拿下芬蘭,蘇聯在北歐地區也就不存在威脅了,如果將來和德國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就可以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正面戰場上。因此在1939年,蘇聯大舉入侵芬蘭,企圖將芬蘭徹底打服,但不料蘇軍的戰鬥力實在是太渣,反而被芬蘭暴打,在付出了慘重代價後,終於拿下了芬蘭,逼迫芬蘭人簽署了不平等條約,可是卻暴露了蘇聯軍隊的弱點,加速了蘇德戰爭的爆發。

在德國入侵蘇聯後,芬蘭趁勢加入了德國的陣營,進行了“繼續戰爭”,不僅奪回了被蘇聯侵佔的領土,也打進了蘇聯的地盤,但是芬蘭人不是傻子,等到二戰末期,芬蘭人發現蘇聯人勢不可擋了,於是又和德國宣戰,將德國人趕出了芬蘭,從此和蘇聯再次成為朋友。在戰爭結束後,芬蘭主動向蘇聯認慫,蘇聯人也覺得芬蘭不太好對付,只要確保芬蘭不跟自己作對,那就任其自由發展吧,畢竟蘇芬戰爭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蘇聯人感覺還很不划算,屬於賠本賺吆喝。

因此芬蘭政府左右逢源,美國人雖然努力拉攏芬蘭,可是芬蘭政府知道保持和平的關鍵不在於能不能上美國人的車,而是不能觸碰蘇聯的底線。那麼蘇聯的底線究竟是什麼?其實就在於北疆沒人鬧事,尤其是芬蘭人,只要你老老實實的中立,就不再找你麻煩,如果芬蘭人加入美國陣營,蘇聯第一個收拾的就是芬蘭,到時候芬蘭哭都來不及。因為芬蘭離美國實在太遠了,再說又是小國,沒有德國那樣的分量,真出了事美國是否會救芬蘭?恐怕芬蘭人心裡也是打鼓的,於是乎乾脆和蘇聯保持朋友關係吧,雖然大家有點不愉快,但總比發生戰爭要強。

在二戰結束後,芬蘭接受了蘇聯很多條件,最終蘇聯決定放芬蘭一馬,這就給了芬蘭寶貴的和平發展時機,可以全心全意的搞經濟建設,不用花大量的錢搞防務,因為蘇聯已經放棄了軍事打擊芬蘭的計劃,蘇聯想拿到,都已經到手了,芬蘭剩下的時間只需要過好自己日子,不惹事,不挑戰蘇聯底線,就可以保證天下太平。在美蘇冷戰時期,芬蘭經濟快速發展,芬蘭人贏來了和平時期,過上了幸福的日子,當德國人處在冷戰最前沿的壓力之下時,芬蘭人卻可以和蘇聯保持友好的關係,還可以大把的賺錢,著實令歐洲很多國家羨慕嫉妒恨。

假如芬蘭加入了北約,芬蘭人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因為北約要求的是集體防衛,芬蘭必然要交出自己的國防自主權,接受美國人的安排,到時候蘇聯肯定不能接受北疆出現巨大的軍事威脅,萬一美國人在這放個導彈,那不就相當於重演古巴導彈危機嗎?對於芬蘭人來說,也是非常不願意跟著美國混的,畢竟在當年的蘇芬戰爭中,同盟國基本上沒給芬蘭幫上什麼忙,芬蘭人是靠自己的努力重新獲得了獨立,因此芬蘭人對西方的那些盟友也不怎麼信任。芬蘭人自己也很明白,加入了北約,極有可能被美國當槍使,到時候芬蘭人平靜的生活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再者說,今天的芬蘭和俄羅斯,早就已經和平相處70多年了,芬蘭有現在發達國家的好日子不過,為何要去過那種提心吊膽的日子?當眼望去,越是經濟欠發達的國家,越是渴望通過混入北約這個圈子來撈取資本,可北約這碗飯並不好吃,一不小心就會砸了鍋,尤其是跟俄羅斯比較近的國家,多一事還不如少一事。再者說,現在早就不是加入北約的最佳時機了,因為美國總統是特朗普呀,正在尋思著讓兄弟們掏保護費呢,這個時候芬蘭要是加入北約,把俄羅斯得罪了是一方面,經濟出現困難是另一方面,最後還得向美國交一筆錢,實在是得不償失。


圖維坦

芬蘭是一個民主國家,人民可以自由發表言論和投票。對北約和俄羅斯的民意調查結果並不能說明他們對俄羅斯的仇恨,也不能說明對加入北約的支持。那就是為什麼芬蘭依舊沒有北約的原因。另一方面,最近的協定使兩國的關係更加緊張。俄羅斯如果入侵芬蘭,將會花費很多但也得不到什麼回報。如果芬蘭加入北約,將對北洋海軍和戰略空軍在科拉半島基地造成威脅。如果沒有那些基地,俄羅斯將失去進入大西洋的機會。20世紀40年代,芬蘭限制了在芬蘭駐紮的德國軍隊的數量,僅收復了蘇聯於1939年吞併的土地。聖彼得堡免去一難,主要是因為芬蘭軍隊的拒絕攻擊。雖然德國很想入侵聖彼得堡,但德國很難進入聖彼得堡,他們也無法穿越芬蘭軍隊所佔據的陣地,這些軍隊基本上封鎖了通往西北部的城市。所以他們想讓芬蘭來攻擊。然而雖然在當時攻擊聖彼得堡很容易,但芬蘭並沒有。


丹麥小人魚

這個反映出芬蘭政府的靈活性和實用性。芬蘭在歷史上曾經被沙俄佔據,一戰以後獨立。

在芬蘭和蘇聯歷史上,大家都喜歡說蘇芬戰爭,芬蘭怎麼打得蘇軍屍橫遍野,佔領的地方只夠埋葬陣亡的士兵的。但是大家都忘了這場戰爭的結局是芬蘭割地,蘇聯人拿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的確蘇軍死傷慘重,但是同樣死傷20萬人,蘇軍可以輕易的補充上來40萬人繼續打,而芬蘭是無法承受這樣的損失的。

所以芬蘭後來在二戰中雖然也和德國打蘇聯,但是始終是留有餘地,而且最後還來了個反戈一擊,跟著蘇聯打德國,因為芬蘭知道像蘇聯俄羅斯這麼大塊頭的國家,就算是被分解成幾塊但是對於芬蘭來說依舊是大國,小國和大國比鄰,一個是要讓大國知道自己的厲害,別想著把我一口吞了,還有一個就是不要招惹大國,不能成為別的國家對付鄰國的基地,否則身邊的大國收拾起來你這個小國家只是分分鐘的事情,而且辦法有的是。

二戰後,出現了一個芬蘭化的名詞,就是蘇聯不直接控制這個國家,允許這個國家保持獨立,但是軍隊裝備使用蘇制武器,冷戰中的芬蘭西方蘇聯自制武器各佔三分之一就是這個最明白的表現。

芬蘭如果加入北約就是直接把自己處於一個危險的境地,直接把自己推到了對付毛熊的槍口上,毛熊想收拾有的是辦法。


有痰

芬蘭,人口只有500多萬的,是公認的世界最發達國家之一。由於芬蘭是個“中立”國家,不用供養大量的軍隊,可藉此拒絕外國軍隊進駐,使芬蘭可以安心發展經濟,由於這種“中立”地位,事實上在維護芬蘭國家主權的同時減小了芬蘭的國防壓力,使芬蘭經濟在戰後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水平居世界前列。這跟俄羅斯和芬蘭“特殊關係”的政治安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說在這種“特殊關係”之下,芬蘭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芬蘭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於1995年加入歐盟,至今都不是北約成員,從芬蘭“特殊關係”的歷史經驗已經不難看出,芬蘭的中立,不僅對俄羅斯和芬蘭兩國,而且對整個北歐地區緊張局勢的緩解和未來持久的和平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芬蘭的發展也仰賴歷屆政府奉行和平、中立、睦鄰政策,並沒有受到俄羅斯的軍事威脅,兩國和平共處。而現在俄羅斯不可能對芬蘭產生類似蘇聯那樣的威脅,相反,芬蘭加入北約,只會破壞北歐地區的平衡,增加各國危機感,根本沒有任何益處。

芬蘭當年是趁蘇聯解體,俄羅斯沒緩過勁的空擋加入了歐盟,但加入北約卻不像加入歐盟那麼簡單,各種手續程序非常繁雜。不得不說,想加入北約也並非那麼容易,並不是你小國說了就可以的,至少傷人傷財。


巴黎八卦資訊

芬蘭不加入北約,是吸取了芬蘭的歷史教訓:

芬蘭曾經在1808年被沙皇俄國征服,成為俄國的屬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屬於同盟國陣營,俄國是協約國陣營,德國暗中支持芬蘭爭取獨立的鬥爭,並藉助俄國十月革命的契機於1917年12月6日宣佈獨立。

而後,蘇聯支持的芬蘭社會主義者起義已經失敗,斯大林擔心納粹德國會藉助芬蘭進攻蘇聯,因為蘇芬邊界距離列寧格勒只有32千米。芬蘭和德國一直“眉來眼去”,以為德國始終會和芬蘭統一戰線,對抗蘇聯,誰知在1939年納粹德國背叛了芬蘭,居然和蘇聯簽定互不侵犯條約,而且條約中包括一項秘密條款,在兩國之間的東歐國家中劃分勢力範圍,其中將芬蘭劃歸蘇聯。

這是德國對芬蘭赤裸裸的出賣。1939年德國和蘇聯瓜分波蘭後,蘇聯為了自身的安全著想,製造了“曼尼拉事件”,宣稱芬蘭軍隊炮擊曼尼拉村造成蘇聯士兵的死亡,進而要求芬蘭政府賠禮道歉,並將軍隊後撤20到25公里,但被芬蘭政府拒絕。蘇聯以此為藉口廢除蘇芬互不侵犯條約,11月30日,23個師共45萬軍隊攻入芬蘭邊界,迅速抵達曼諾海姆防線,正式進攻芬蘭。

戰爭一直延續到次年3月,蘇芬戰爭的慘重代價使蘇聯不得不正視現實,重新與芬蘭談判和約。芬蘭政府也因彈盡糧絕只得接受蘇聯的講和條件。1940年3月13日,兩國在莫斯科簽訂了和平協定,芬蘭將其東南部包括芬蘭第三大城市維堡在內的卡累利阿地峽、薩拉地區和芬蘭灣的大部分島嶼割讓給蘇聯,並把漢科港租給蘇30年。芬蘭雖然割讓了1/10的領土,但通過戰爭避免了與其他波羅的海國家一起被併入蘇聯的命運,最後雖對蘇聯作出一些妥協,但基本保證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由於整個戰爭是在冬季嚴寒中進行的,史家又稱之為“冬戰”。

雖然最終芬蘭軍民頑強保衛了國家,免去被蘇聯佔領的命運。但是歷史經驗告訴他們,身為蘇俄身邊的小國,公然加入其它陣營和蘇俄作對是及其不明智的,隨時會被所謂的“盟國”出賣,把芬蘭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自然也不會在當今加入所謂的北約。1963年芬蘭總統曾經說:“20年後的現在,如果我們站在蘇聯的立場,處於1941年希特勒侵略的危險中,1930年代末蘇聯一定會為自己的安全著想,這是可以理解的。”

相比之下,烏克蘭的親美政客明顯是一群歷史課考試不及格的坑貨。這幾年折騰下來,烏克蘭不但丟失了克里米爾,國家處於分裂狀態,還把烏克蘭人民置於俄羅斯核彈的恐怖陰影籠罩之下。

而他們的“保護神”北約,卻不敢正式接納烏克蘭為正式北約會員,只是一再把烏克蘭當做和俄羅斯談判的小籌碼,和二戰時期的芬蘭遭遇何其相似!


數說社會

這個應該是冷戰期間和冷戰後的默契,芬蘭對俄羅斯以及蘇聯是生死攸關的,所以芬蘭必須採取中立的態度,這也是當年蘇軍從芬蘭撤軍並取消芬蘭戰爭賠款的條件,而芬蘭也履行了承諾,一直處於中立!看一下地圖就會發現,芬蘭是插在俄羅斯心臟上的一把尖刀,直指俄羅斯的彼得堡,那裡是半個俄羅斯的力量。芬蘭是風向標,如果芬蘭被美國拉攏加入北約或是跟芬蘭建立類似於北約的盟友關係,那麼俄羅斯就會認為美國就是要肢解它,那它一定會激烈的反抗,然後對芬蘭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不過芬蘭也不是軟柿子!


帝國曆史觀察者

芬蘭化指的是一個弱小的國家只能聽命於強大的鄰國。

冷戰時期,蘇聯作為超級大國之一,勢力範圍達到民主德國,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保持中立,是永久中立國,可見芬蘭距離西方實在太遠。

而芬蘭和蘇聯擁有漫長的邊境線,如果芬蘭加入北約,北約就直接和蘇聯擁有漫長的邊境線,可以陳兵於蘇聯家門口,直接威脅蘇聯本土和核心地帶,這是蘇聯絕對不會接受的,毫無疑問,蘇聯會吞併掉芬蘭然後扶持一個聽話的政府。

當時的北約主要目的是防止蘇聯的鋼鐵洪流,蘇聯的軍事能力可以瞬間吞併歐洲,德國、法國的黃金都運往美國保管,可見西方國家對於抵抗蘇聯自己都沒有信心,芬蘭就更不用說了,打起來北約根本就顧不上芬蘭。

所以為了自保,1948年芬蘭和蘇聯政府達成協議,芬蘭答應不參加針對蘇聯的國際聯盟,也不作為任何反蘇行動的基地,蘇聯承認芬蘭的自治及尊重其民主制度。芬蘭保持中立的外交路線,維持獨立及議會民主制和資本主義經濟,但在國際事務上芬蘭事實上經常站在蘇聯一側。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實力衰落,但相對於芬蘭還是太過於強大,芬蘭既然已經忍受蘇聯這麼多年,現在不用忍受可以有更多的自由度,沒有必要在滋生事端去加入北約,只要芬蘭保持中立,俄羅斯就不會把芬蘭作為敵人。

如果芬蘭加入北約,俄羅斯會在漫長的邊境部署大量軍隊,把導彈甚至核武器對準芬蘭,芬蘭距離俄羅斯這麼近,只會變得更危險而不是更安全,所以不加入北約而保持中立對芬蘭來說是最優的選擇。


租房派租房

我們來分析一下,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斯打擊烏克蘭,可能的情況:1北約譴責俄羅斯;2北約軍事支援烏克蘭;3北約與俄羅斯在烏克蘭這塊土地全面開打。以上無論哪種情況,吃虧的都烏克蘭,並且在俄羅斯攻擊下,烏克蘭撐不過三天,而三天北約的軍隊還沒到位。再來看如果北約和俄羅斯發生戰爭,即使烏克蘭不願打,但作為北約成員,無論如何都避免不了戰火在自己國土上燃燒的命運,這種情形比上面有情形更甚,因為這時俄羅斯只有一個想法——先血洗烏克蘭。因此,弱國只宜中立,特別是強國邊上的弱國。

大國之間的戰爭,最終是走向談判桌,被反覆蹂躪的小國,就成了大國談判的籌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