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米》的张培祥,拥有一个怎样的“飞花”人生|HAOWAI 人文

《买米》的张培祥,拥有一个怎样的“飞花”人生|HAOWAI 人文

《当代》编者手记:“面对现实的苦难,这个年纪轻轻的作者,态度是朴实的,从容的,甚至是面带微笑的,平淡中有一种只有经典的现实主义才有的力量。如果飞花还活着,那将有多少期待啊!”彼时,张培祥已去世一年。

网友评价道:“有的人,活着,就已经筋疲力尽。那么,祈愿她在去的那条路上如轻风飞燕,没有贫苦,没有重担,只有一朵自在飞花永驻芳华!”

这几天朋友圈,都在为转发的一篇文章潸然泪下——《卖米》,它讲述的是北大才女张培祥小时候的湘东故事。她拥有贫困,也拥有非凡的才华。

《卖米》:讲述一个平凡的故事

《买米》的张培祥,拥有一个怎样的“飞花”人生|HAOWAI 人文

父亲病重,十一二岁的弟弟早起打水,暑假在家的大学生琼宝,则同母亲担着二担一百四十斤大米踉跄走过十几里,赶集卖米的故事。母亲与米贩在一块零五分一斤还是一块一角一斤上没有达成一致,米贩已经同意以一块零八分一斤收购,但母亲不舍得贱卖,错失了卖米良机。后同意让到一元零五分一斤,却是日薄西山,已卖不出去。

真实地反映了二十多年前,农民跨越农村和城市二元社会,需要跨过贫穷通往生存,乡间通往城市,平庸通往优秀的坎坷之路。

真实的飞花:幼年求学记

《买米》的张培祥,拥有一个怎样的“飞花”人生|HAOWAI 人文

1979年10月6日,张培祥出生在醴陵市转步乡筱溪村老屋组,父亲张元贤常年多病,母亲曾再云幼时患小儿麻痹症,一只手几乎瘫痪,又做过乳腺切除手术。

1985年9月,张培祥入小学,四年级时眼看就要辍学,好心的姑父姑母把她带到自己所在的泗汾双塘小学上高小。

1991年,她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醴陵一中。

1994年,醴陵四中任教的堂叔张浩良看到侄女从一中转到乡下中学,担心废了她的学业和前程,就设法将张培祥转到四中。

1996年,父母实在无力承担女儿学费,张培祥辍学南下广州等地打工。历时四个月,四中罗定中校长把张培祥“请”回学校:只要读好书,免去一切费用。

1997年8月,醴陵四中传出高考喜讯,张培祥一举摘取了株洲地区文科桂冠,以株洲第一全省第五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

真实的飞花:盛开在北大末名湖畔

《买米》的张培祥,拥有一个怎样的“飞花”人生|HAOWAI 人文

1997年盛夏,家境困窘的张培祥怀揣父母亲友拼凑的1000元登上了北上的列车,从那以后再没向父母要过一分钱。

2001年,本科四年里,综合成绩在100多名同学中排位第九,并多次获得奖学金,并继续在北大法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同时,她经常到北京电视台,帮助写剧本,搞策划,她创作水平和策划艺术得到了有关专家认可。

2003年,《湖南卫视》开辟《新青年》专栏,她协助精心策划了前三期,并亲自担任嘉宾主持,节目播出后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反响。

张培祥是未名BBS资深站友,网名“flying flower”被译为飞花,超级红迷。她精心创作的剧作《大话红楼》曾风靡全国高校BBS红版。

利用课余时间,写下《飞花读红笔记》、《大话红楼》、《红楼十日谈》、《七种乐器》等或长或短的文集。译著《所向披靡——打造卓越团队17条法则(美国)》、《你象你的狗一样快乐吗》等,创作和译著共计有百万字之巨。

真实的飞花:凋零在最美的年纪

《买米》的张培祥,拥有一个怎样的“飞花”人生|HAOWAI 人文

2003年初夏,“非典”袭击中国大地,培祥就发现自己的皮肤出现青紫或红点,经常头晕气喘,浑身乏力并伴随发烧。

2003年6月上旬,张培祥病中作“忽视浮云寄此身,容中罹病愈酸心,无非碧海情天恨,总是红楼痴梦人。泛月千年犹有泪,残芳一笑便成尘。长安昨夜风催雨,且向樽前莫泛神。”

2003年8月27日晚9时,24岁的张培祥带着对世界的深深眷恋,含笑离开了人世。

2003年9月2日,秋风瑟瑟,北京大学在八宝山菊厅为张培祥举行隆重追悼会,厅内厅外挤满了前来悼念的师生,法学院党委书记和张培祥生前班主任,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主持人撒贝宁分别致悼词,全场恸哭失声。

题后记

《卖米》一文没有华丽的词藻和修饰,用最淳朴的文字,表达最真实的感情,读完不由得很让人心酸,心里像压上了一块大石头。二三十年前,很多农民家庭只能用一贫如洗来形容。忆苦思甜,希望现在的孩子们通过阅读此文,学会感激和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天妒英才,愿作者在天堂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