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記憶可以被修改

什麼?記憶還能被人修改?這應該是科幻電影中的情節吧!如果您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記憶如同攝像機?

其實,我們的記憶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反,它甚至可能被修改,影響我們對過去自己所作所為的慣有認識。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記憶是怎麼被修改的吧!

你的记忆可以被修改

在較為傳統的概念裡,我們一般認為記憶力如同一架攝像機,可將我們從出生後有意識開始,每天經歷的點點滴滴,客觀、公正、完整地記錄下來。多年之後若是我們想要回憶過去的某一件事或某一個場景,便可以將記憶這臺攝像機回播,往事就會像視頻錄像一般正確無誤地呈現在我們腦海。

也就是說,我們普遍認為記憶是絕對客觀而真實的,只要記下了,那就肯定不會變。然而,真是這樣的嗎?

被“植入”的記憶

假如有一天,你莫名其妙被警察逮捕,而你認為遵紀守法的自己很無辜。殊不知,審訊室裡的警察告訴你,在你上初中的時候曾犯過一次罪,並要求你如實將犯罪事實坦白。一身清白的你當然是否認的,並不是你刻意隱瞞,而是你認為自己確確實實沒有犯過這樣的罪行,因為在你的有生記憶裡自己並沒有做過那樣的事。

然而,當審問你的警察將一大摞包括你的父母親人在內的證人提供的證詞,以及幾乎放滿整個桌面的證明文件扔到你面前時,你也不得不開始懷疑是否真的曾發生過這樣的事,只是自己不記得了。更別提還有一位心理學家在旁側疏導你,告訴你“不記得自己犯過的罪並不是記憶力不行”,而是“你的潛意識在隱瞞不堪回首的‘真相’”。

這樣一來,相信就算是很有主見的你,也不禁會動搖——我好像真的做過這樣的事啊!

這並不是臆想。

英國貝福德郡大學心理學家朱麗亞·肖和她的同事,在一次實驗中將以上這一想象中的場景變為現實。他們通過向志願者們“植入”虛假記憶的方法,成功使其“坦白”了各自並未犯過的“罪行”。這種“植入記憶法”的成功率被朱麗亞·肖提高到了71%,且受試者只需和心理學家們談三次話,便乖乖承認了自己未曾有過的“罪惡”勾當。

為什麼這些科學家胡編亂造的所謂“事實”,卻能讓神智正常的人如此深信不疑?難道記憶這臺“攝像機”出了故障,曾經記錄的場景也是假的嗎?並不是這樣的,真實發生過的事,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哪能有假。

只有一種解釋,咱們的記憶根本就不是“攝像機”!

記憶到底像什麼?

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人的記憶並不能像攝像機那樣,把往事客觀正確地連貫記錄下來。人的記憶更像由一塊塊拼圖組成,這些拼圖把曾經經歷過的事拼湊成線索,連接成或斷斷續續或完整的故事,存放在我們的腦海。

然而這麼多小塊小塊的拼圖,在拼湊過程中難免會丟失那麼幾塊,這就導致在我們回憶往事時,某些細節怎麼也回憶不起來,這就是記憶裡的漏洞。萬萬不可小看這些漏洞,因為這些漏洞可以被新的信息填補,尤其當填補進來的這些信息能在邏輯上合理銜接整件往事的前後部分,使往事聽上去更連貫、可信時,我們便很容易把這些新進來的信息拼圖當作“真實”的記憶碎片,儘管這些信息可能並不是真實的!甚至可能是別有用心的人刻意“植入”的!

警察莫名逮捕了我們,讓我們承認多年前犯過的虛假罪行,雖然我們一開始堅信自己未曾犯罪,但對於多年前的某一段時期發生過什麼,相信實際上很多人都記不全很多細節,記憶漏洞百出。隨之而來警察提供的虛假“罪證”和所謂家人親朋提供的證詞,難免就像“合情合理”的信息拼圖,迅速安插在我們的記憶漏洞中,使整件往事聽上去既符合邏輯又真實可信,慢慢的,我們便接受了這莫須有的“罪行”。

1996年,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22歲年輕男子達蒙·西伯德克斯被警方認定為犯罪嫌疑人,並接受了長達9個小時的審訊。已經數十個小時沒睡覺的達蒙,在受審過程中不斷接受測謊儀的測試,且審訊員也堅持認為達蒙的辯解是在撒謊,並將他們所認為的“真相”告知達蒙。最終,達蒙終於“回憶起”了那些並沒有發生過的犯案過程,並承認自己“姦殺”了自己的表妹。

“我不知道自己曾經做過這樣的事,但我確實做過了。”達蒙在審訊結束時是這樣告訴審訊員的。

很快,達蒙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幸運的是,事情出現了轉機,雖然來得晚了些——2012年,DNA測試證實了他的清白,他被無罪釋放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他送上遲來的公正。

然而,誰知道又有多少冤枉的“罪人”,被“假記憶”送進了監獄。

看來,我們的記憶並不是絕對安全的,甚至可能被利用來“背黑鍋”!將來,技術的進步能否為我們的記憶帶來安全感?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