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军队要将“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

马克观察

这不奇怪,在木叔看来,是美国民主党时期军事外交政策的延续而已,与特朗普时期美军的战略逐步调整也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大约半年前,美国政府就频繁提出“印太地区”概念而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这次的太平洋司令部改名顺理成章。

其实,不光是司令部改名,木叔此前就判断,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策略很可能会被特朗普主导的“印太再平衡”而改变,之前的三个支柱也会被三个国家所更新,进而需要重视此战略可能会对国内带来的影响。

(图为印度-太平洋地区范围)

那么,美国政府的话术里用“印太地区”来取代“亚太地区”,主要目的是什么呢?“亚太再平衡”是否真的会成为“印太再平衡”战略?

在木叔看来,“亚太再平衡”战略从目的而言,本质并非单一,也不是只强调围堵哪个国家,而是在竞争与合作中,促使美国的利益最大化。在实现这个结果的过程中或许会与相关国家遇到一些问题与矛盾,甚至争端,美国就需要团结亚太地区的朋友与盟友共同应对。

之所以说“再平衡”,是相对于美国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与欧洲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以及深度介入中东来说的。这意味着美国希望将亚太地区作为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确实是个很重要的战略转型,所以投入甚大。

因此有很多学者比照美国与欧洲和中东的关系,来套用美国的亚太政策,担忧“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军事上会形成“亚洲版北约”,在政治上维持美国的多框架盟国体系;而在经济上就是奥巴马下台前大力推动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成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三个支柱。

(美军新任太平洋战区司令戴维森)

其实,木叔认为,目前的特朗普政府对亚太地区的策略还并不特别清晰,整体战略的调整需要时间的,毕竟刚执政不到一年。但将奥巴马念兹在兹的“亚太地区”,改称为“印太地区”是一个可能的政策转变迹象。这点也是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共识”。

联系到几个月前,特朗普发表南亚政策演说的时候,大幅度提高印度地位、贬低巴基斯坦,在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上出现破局倾向,因此在亚太地区出现美国新的战略理论与诉求,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换句话说,特朗普几个月前就开始“抬印度”的造势,与美国高官频繁用“印太地区”的说辞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如果这样,印度肯定是调整中的一个支架。但重视印度的作用并非一定就是贬低中方。只能说美国对印度过去是“忽视”,如今的“重视”是提升到了正常水平。

正如木叔刚才所言,奥巴马时期的美国政府对此也是赞同的,只不过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比如木叔记得几年前日本提出过一个亚洲地区的“钻石战略”,有人看英文媒体将其翻译成“菱形战略”——毕竟钻石与菱形在英文里单词是一样的。

这个战略明确提出,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和美国是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或者是除了中东之外的亚洲地区的稳定力量与支点国家。当时奥巴马政府对此予以支持。


(美国印太战略的三个支点:日本、印度、澳大利亚)

在美国看来,“印太地区”的战略未来肯定更加扁平化,多点布局,互相辖制——日本是东部支点、澳大利亚是南部支点、印度就是西部支点。美国利用这三个重要支撑国,在现实中使其协助美国实现不同地区的不同利益诉求。对美国而言,它们都有自己在本地区的独特作用。

未来,木叔不怀疑,美国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升级版会真的成为“印太再平衡”,目的是提升印度作为下一个注定的新兴大国地位以及加强其与美国关系的合作内容。在这个平衡战略里,本质还是美国的国家利益,而且更关注到的是印度洋与太平洋国家的联通与合作,并非单纯在于围堵或者锁住某些国家。这个作用肯定有,不过也不用过于夸大。


木春山

当地时间5月30日,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交接仪式在夏威夷珍珠港举行,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宣布“太平洋司令部”正式更名为“印度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美海军舰队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维森接替原太平洋司令部的一把手哈里斯,担任更名后的“印度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司令,哈里斯于2015年由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晋升为太平洋战区司令,其在任内以“强硬对抗我国”著称,下马后的哈里斯将转任美国驻韩国大使。

新上任的菲利普·戴维森

原太平洋战区司令部成立于1947年,总部设在夏威夷,下辖太平洋空军司令部还有驻日美军司令部、驻韩美军司令部、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太平洋陆战队司令部、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第8集团军司令部、阿拉斯加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特种作战司令部等单位,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属于跨军种的一体化作战司令部,笼统地说其组建的目的就是管辖整个太平洋地区,是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的组成部分。

驻日美军太平洋舰队航母

综上可见,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的“改名”不外乎就是“黑帮老大划地盘”的思维,当然为了突出“名正言顺”,他们会把中国拉扯进来,认为凡种种之举皆是为了遏制“中国海军在印度洋日趋活跃的态势”,以及这一切都是为了“地区和平稳定及海上自由航行安全”等等理由。这种贼喊捉贼的伎俩美国人已经玩了大半个世纪,可谓炉火纯青,其内在的根源就是一直将中国当成潜在对手,无论是在军事领域还是其它范围。


梁无咎

我的回答是:“美国要退出亚太,转向印度洋”

太平洋司令部的防区:太平洋自西经092° ,北至北纬8°,西至西经112°,西北至北纬50°/西经142°,西至东经170°,北至北纬53°,东北至北纬65°30'/西经169°,北至北纬90°;北冰洋自西经169° ,东至东经100°;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国(外蒙古自治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统称高丽、日本统称(瀛洲)。


1、美国退出亚太

经过多年的斗争,特别是今年的几件事情。美国已经知道自己在太平洋,在东亚没有多少事情了。不久的将来,美国将从韩国、日本撤军,将东亚、太平洋交出来。但是,美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要撤退也要有面子。怎么办就要来个偷梁换柱,利用改名的策略,将战略中心转向印度洋。

2、美国战略中心切换到印度洋

印度被美国刷了一把,看到了川普的本质。没办法开始向兔子和大毛靠拢,魔笛来武汉求见。接着就要买大毛的S-400,拼了命也要买。这些动作,美国看在眼力,这不就明摆着印度要转向兔子和大毛了吗。怎么办,派人在印度家门口看着,看印度还敢不敢。于是,美国要将战略重心向印度洋转移了。这下,印度要倒霉了。


黄河沙

在其假想对手断增强的军事突破能力下的被迫无耐的选择,司令部的辖区范围扩大了,编制规模扩大了,必须承认的是其实力也增强了。但更应该看到的,这是在其假想对手反介入拒止战略逼迫下不得已的退缩,美国最为倚重的军事霸也在衰落中。


美军将太平洋战区司令部更名为印太战区司令部,这是由年初特朗普政府发布的新版国家战略决定的,这是基于其原岛链封锁战略在对手远程打击能力给其最关键的攻击力量——航母战斗群,还有远征打击大队、岛链封锁部队,造成了致命威胁,使其无法再以航母加岛屿基地为依托,围堵对手进入远海大洋,再也无力干涉对手在其解决国内某种势力对国家主权分裂行为时,对其进行武力打击、威慑、讹诈,不得不放弃它已经奉行了近七十年对其进行的岛链武装封锁战略。



的确,表面看美军的这次司令部更名所必然带来印太地区兵力加强,同时如有必要其随时可将地中海印度洋战区部队整合配属印太司令部部署使用,让这个印太司令部可以调动使用的兵力达到7个航母战斗群及若干空军及海军陆战队,还有现已在区内部署的至少十几万陆军部队。使该区域美军战力使用可以更集中,更灵活,这在当今美军所处的战略态势之下,应该是一种最佳的部署配置,无可挑剔,也无可取代。特别是在当今十分有效的分布式打击战术原则下,这种部署配置无疑更是最佳方案。



但笔者不得不为美军方高层那些精明的战略家深感惋惜,虽然至今美国军力天下第一,但在它的全球霸权战略之下,它的印太战区隶属部队作战实力对于其所承担的任务来说,就象个薄皮大馅的包子,稍一嘚瑟就得掉底儿。和平时期看纸面数据的确挺唬人,然而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对手不会给它集结兵力,形成重拳机会的,只在其中间部位突破一到两点,它这一大张包子皮也就四分五裂了。另外在这种战略态势之下,具备五千公里精确打击能力的美军“对手”,如果釆用分布式打击战术才能得心应手,而美军两千公里有效打击能力的各种战斧一是腿太短,二是跑的慢,在这种对手面前没有它表演的机会。





所以美国这个印太战略实施起来,就是个破网兜,八面露风。而其奉行了七十年的全球霸权战略,无可避免的为美军未来的印太司令部所属部队选择了其无法战胜的对手,其结局当然是和平时期游行示威部队,战争时期的沙丁鱼群,被对手分成若干罐头……!趁早回家吧。


铁岭锋

这是特朗普要实行他的“印太”战略了,这些年来美国总统上台必做的课题就是制衡两个国家,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该弄的还是要弄的。这次“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就是要在印度洋领域遏制住某大国的影响,同时把印度拉入伙。



太平洋司令部是美军最早的、规模最大、覆盖范围区最广的联合作战战区司令部,拥有士兵30万人,大约是美国现役军人总数的20%。总部设在夏威夷地区,其管辖范围可以从美国西海岸以西到印度西部边界、从南极到北极,大约是地球表面一半地区。

以前的太平洋司令部其实也能管辖到印度洋,现在的更名针对性更加的明显。



现在特朗普政府无论是国家安全顾问还是国务卿都是鹰派分子,他们对华的态度都非常的强硬,正如五角大楼发言人所说:“任何改名的意义都是为了更好的描述指责。”“印度—太平洋司令部”的指责是什么?反正不是针对印度洋周边国家的,它们联合都不一定打的过。针对谁也就不言而喻了。


铁腕时局

为什么美国军队要将“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6524832020915180937,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pgc-image/1527060382406d88d3b1a2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