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課具備的“四感”

教學各具特色,課堂風格各異。但細細品味,卻發現教學總有些許共同之處,課堂總有許多共性之點。一堂好課要具有鮮明的“四感”:

畫面感、意境感、愉悅感、成長感

一堂好課具備的“四感”

1.首先,一堂好課要有畫面感。

任何字、詞、句、段都是有生命力的。文章中那方正俊秀的漢字,看似冰冷無情,實則蘊藏著深厚的底蘊;課本上那排列整齊的語句,看似默默無聞,實則包含著豐富的感情。一篇課文的內容不少,雖說不能字字珠璣,但卻字字關情、詞詞含義、句句雋永。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要獨具慧眼,善於發現文章描寫的畫面之美;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獨運匠心,營造朗讀的畫面感。一節節課,猶如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充滿著美感,響徹著美音,傳遞著美德,實踐著美育。畫面之美感,是每位教師值得努力追求的。

2.其次,一堂好課要有意境感。

一切景語皆情語。教材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大作,洋溢著動人的情感;課文中,有許多美詞佳句,描繪著醉人的美景。課堂上,教師不能只停留在學生讀對字詞,最重要的是深入字裡行間,體會文字背後的意境之美;朗讀指導方面,不能僅侷限於讀通課文,還要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體悟愛恨情仇的人生真諦。如果教材描寫離別,教師就要努力打造分別之時難捨難分的傷感之意境;課文描繪重逢,教師就要營造劫後餘生久別重逢的大喜之意境……課堂上,教師要帶領學生讀出課文描繪的意境,讀出作者的寫作本意。意境之美感,是每位教師值得營造的。

3.再次,一堂好課要有愉悅感。

聽名家大師的課,我們總會感覺時間過得很快。為什麼會有這種美妙的感覺?因為我們聽課聽得舒服、愜意。而愉悅感,又是一堂好課必備的一大美感,教師在課堂上胸有成竹,教得十分輕鬆;學生在學習時興趣濃厚,學得十分快樂。因此,課堂上師生不必太過拘謹,時不時製造點歡聲笑語是十分必要的;教師不必太過嚴肅,偶爾要真情流露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教得愉悅了,課堂流程必然就順了;學生學得愉悅了,學習效率必然就高了。愉悅之美感,是每位教師值得用心實踐的。

4.最後,一堂好課要有成長感。

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現象:聽同一位教師的課,原先是這個樣子,現在還是老樣子。停滯不前,是這些教師留給我的第一印象;原地踏步,是這類課堂帶給我的第一感覺;缺少成長感,是這些教學不能稱之為一堂好課的最大侷限之處。對於課堂教學而言,成長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成長,在教學實踐之中勇於嘗試、敢於反思,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二是學生的成長,在持續的學習之中,穩紮穩打、循序漸進,使自身的學習能力不斷提升。成長之美感,是每位教師值得真心實現的。

一堂好課要上出畫面感,才能品出文章的真味道;要上出意境感,才能悟出教材的真美感;要上出愉悅感,才能取得教學的真效率;要上出成長感,才能獲得師生的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