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通貨膨脹”年代

原文@不二俊 載於中讀App

一、那些啟發我思考的現象

現象1. 各種知識平臺湧現,知識被超發

知識“通貨膨脹”年代

現象2. 創業者玩概念,投資人的素質要求變高

現象3. 沒有乾貨的講座純屬扯淡

上個月參加一次區塊鏈的論壇,嘉賓用很大的篇幅去介紹區塊鏈的基本知識,結果下面的聽眾並不買賬,要求他直接跳過這些進入乾貨,好歹掛一個專家的名頭,總會有些獨特的見解或者實際案例分享。結果並沒有,整場講座只不過把大家知道的東西又講了一遍,毫無營養。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質疑嘉賓的能力,沒有乾貨的講座純屬扯淡。

二、知識“通貨膨脹”時代已經來臨

羅振宇說這個時代背景下,每個人都應當以“時間”為友,我覺得還應該交第二個終身摯友,“知識”。明白人應該處理好自己與“知識”之間的關係,更好的與“知識”協作,而不是淪為“知識”的奴隸。我們不妨從焦慮中脫離,從亢奮中平復,來思考如何面對知識的“通貨膨脹”。解決的辦法無非兩個:1.增持知識通貨,即吸收新的知識來跑贏通脹;2.從知識中提煉出“知識黃金”,給自己保值。

三、增持知識貨幣

回想一下我們從小到大的經歷,學習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將知識融化到自身,成為自己的能力還需要一個不短的內化過程。任何拿的出手的技能,都曾經歷過大量研究、海量練習、反覆測驗的過程。只強調單向的知識輸入所帶來的快感,而缺失學習中餘下的必要環節,該類行為都只能算作“知識娛樂”。

所以,清醒一下,大多數時候你不是在學習,而是在娛樂。同時,不要輕易的啟動一項知識的學習,因為它需要耐心。

四、發掘專屬的“知識黃金”

知識抽象如薄煙,一把抓的去討論它很難得其要領,在這裡我暫且將知識依照程度的由淺及深大致分為三類:

Fact 解決What的問題

Method 解決How的問題

Philosophy 解決Why的問題

跟Fact不同,獲取Method其實不容易,因為Fact通常是外部獲取的,但Method卻是自己總結output的。有很多文章書籍音視頻教了很多“How to **”的理論,向我們輸入了大劑量時間管理、科學健身、設計人脈、高效能工作、平衡生活的方法,但我們吸收轉化的效率不高。我始終覺得別人給的,總是沒有自己原作的更有效。好的Method源自於自身工作生活的知識和經驗,要去挖掘自己的內容,輸出“知識黃金”。

從優化生活工作中的每一個痛點開始,積累自己的“知識黃金”。

大腦不該記憶繁瑣,而是要用來觀察、創造、思考和影響他人。Philosophy是一種全局思維,需要歸納和演繹。關於此類知識後期另行一文討論,此文不再涉及。

五、寫在最後

這是一個好的時代,人人都可以有他獨立的觀點和態度,為自己代言成為焦點;這也是一個壞的時代,我們愈發習慣在屏幕後去學習認知這個世界,沉溺於單向輸入新知而帶來的快感中,忽略了學習的本質是躬行。還原學習行為的本質,才是跑贏知識“通貨膨脹”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